岑岚:马丁•路德•金和他的梦想
(2010-01-14 12:14:59)
下一个
他是一阵呼唤平等、争取人权的滚滚春雷,唤醒了人们沉睡的思想,睁开迷惘的眼睛,才发现世界的缺陷和不公并不是天经地义的;他是一面号召扫除种族主义的鲜艳旗帜,飘扬在他祖国的土地上,也飘扬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他是一位梦想家,也是一位实践家,为他“人人生而平等”的伟大梦想在美国的实现献出了全部热情、精力、时间,甚至生命。他就是马丁•路德•金(Matin Luther King, Jr.)――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著名领袖,毕生致力于以非暴力的形式进行社会改革的活动家。
佐治亚州的首府亚特兰大市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著名领袖马丁•路德•金出生、生活和安葬的地方。位于亚特兰大市中心的马丁•路德•金历史纪念园,是在1980年10月10日建立的,也是佐治亚人的吉米•卡特总统亲笔签署了这一国会法案。纪念园由北向南横跨三条街道,包括五个街区,然后在以奥伯恩街(Auburn Avenue)为主的三条街自西向东延伸,整个范围像个大写的“L”,其中隶属国家公园管理的建筑有国家公园来访者服务中心,还有座落在奥伯恩街上的几座老房子:包括马丁•路德•金的父亲工作了一生的教堂“Ebenezer Baptist Church”、马丁•路德•金的墓地、自由大厅、第六消防站故址、和马丁•路德•金出生的房子。为了忠实保持马丁•路德•金出生地的历史原样,亚特兰大市政府甚至买下了奥伯恩街的这一段街区的所有房地产――马丁•路德•金家原来的左邻右舍和街对面的房子――全部按历史原样重新内外装修,然后出租给市民,使之不至于因房产转手而改变面貌。
从停车处南行走向横跨几条街的马丁•路德•金历史纪念园,入口处是一尊印度圣雄甘地持杖行走的雕像。甘地是马丁•路德•金一生最崇拜的人,并把甘地非暴力抗争的政治理念一直贯穿在他所领导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之中。
1929年1月15日,马丁•路德•金出生在亚特兰大的一个黑人牧师家庭。出身富裕的马丁•路德•金小时候并不懂得当时的美国,人的高低贵贱居然是以皮肤的颜色来区分的。五岁以前,他每天的玩伴是住在街对面的邻居白人小男孩,两人常常形影不离,相处甚欢。可是到上学时,那白人小男孩的父母却冷若冰霜地告诫这个有色小男孩远离他们的儿子,种族歧视生生地隔离了这对原本两小无猜的好朋友。这件事在年幼的马丁•路德•金心中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也使他从小就立志要改变这些不平等的现象。
美国的黑奴虽然早就在1863年由林肯总统签署《废奴法案》(Emamcipation Proclamation)后而自由了,但联邦政府并没有相应的措施和法案给予这些解放的黑奴们一定的生活保障和引导。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这些被解放的黑奴就好比是一个无辜被关了多年的囚犯,突然某一天法庭对他说“你被错判了,现在你自由了!”与世隔绝的他走出监狱,茫然不知所措。自由和幸福就在远方的镇子里,可他却没有乘车的车票,身无半文的他既买不起票也不知到何处去买票,甚至连自由和幸福镇在哪个方向也不知道,只能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忍饥挨饿、举步维艰地茫然而行。
当时的美国存在着两个分隔的世界,一个是白人的世界,一个是黑人的世界。白人的世界需要黑人干活,但白人的世界决不接受黑人,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现象比比皆是:如公共汽车上设有隔离区,黑人只能坐在后半截车厢,即使前半截车厢空着,而后半截人满为患,也不准黑人坐在前半截车厢。有许多公共场所都不允许黑人进入,黑人孩子不能与白人孩子同校读书等等。
马丁•路德•金的父亲,人称“金爸爸”,一直以自己的牧师身份为黑人们做着许多有益的事情。马丁•路德•金稍大点即开始到父亲工作的教堂帮忙,耳濡目染,深受其父的影响。二十五岁时,马丁•路德•金自己也成为一位浸礼会牧师,他带着新婚妻子来到了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安了家。
1955年12月1日,在蒙哥马利的一辆公共汽车上发生了一件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但当时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的缝纫女工因拒绝为一位白人让座而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视蒙哥马利当地政府关于公共汽车上实行的种族隔离的法令。罗莎的勇敢让许多黑人敬佩,当时已经受到一定程度人权启蒙的黑人们对此事已有了抗争的意识,刚刚做了父亲的二十六岁的年轻牧师马丁•路德•金被推举为领袖。种族主义组织三K党马上向他发出了恐吓信,一个炸弹紧接着就在他家门前爆炸。马丁•路德•金克服了最初的胆怯和为妻女的担心,勇敢地站出来号召黑人兄弟“不要与邪恶的规章制度合作”。几天后,五万多名黑人在马丁•路德•金的组织下团结起来,开始了一场著名的为争取黑人基本人权的罢乘运动。当黑人们扶老携幼、拖家带口、唱着歌、手挽手地走路去上班时,那些千百年来祖先们的血泪和苦难凝成的深沉哀婉的旋律,让路两旁观看的许多人们都流泪了。罢乘运动持续了381天,其间黑人们经历了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但在他们信任的年轻领袖领导下终于坚持到了胜利。联邦地区法庭最终裁定,阿拉巴马州与蒙哥马利关于在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是违宪的。
1957年,马丁•路德•金发起成立了一个黑人民权组织--南方基督教领导联合会。作为黑人民权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从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他组织领导了一系列的反对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和平请愿与游行示威。1963年,在首都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前,他面对着参加“争取就业和自由”大游行的二十五万听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演讲之一。在他的领导下,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1964年林登•约翰逊总统签署了《民权法案》(Civilcenters Act),该法案禁止在旅馆、餐馆等公共设施进行歧视并禁止就业歧视,取缔了历时几个世纪之久的侮辱性行为。在随后的一年中,《投票权法》(Votingcenters Act)颁布,使数百万非洲裔美国人获得政治权利,有了名副其实的投票权。
1965年,美国国会只有六名黑人议员,此后担任公职的黑人人数激增。据美国研究非洲裔美国人问题的主要机构——政治和经济研究联合中心统计,目前美国经选举产生的黑人官员超过九千人,美国国会则有超过四十名黑人议员。例如亚特兰大这个东南部最大的城市,连续好几任市长都是由黑人担任,2002 至2010初在任的更是一位黑人女市长Shirley Franklin。2010年元月4日上任的第59届市长Kasim Reed也是一位黑人。在布什政府里,已有两任国务卿鲍威尔和赖斯这样杰出的黑人官员。而2008年初开始的美国总统竞选中,民主党候选人也出现了奥巴玛这样的黑人代表,并且最终成为了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
人人都有梦想,不管梦想是高尚伟大还是平凡微小,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才能使自己的梦想有实现的可能。而马丁•路德•金 正是一位甘愿为自己的美好梦想抛洒热血的勇士。他明白,对非暴力抗争的最大考验就是,当你面对暴力时,还能否继续坚持谦恭而有尊严的方式,不畏强暴,也不以暴还暴。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脱离那“以暴易暴”的无休止的怪圈,以受害者己方的牺牲,逐步使对方冷静下来,从而双方能在理性、和平和仁爱的规则中较量、交流,最后达到谅解、理解、和解,实现双赢。这要多么伟大的心灵才能如此思考,更要有多么坚韧的意志,多么顽强的毅力才能不仅自己坚持这样做,还要说服许多人跟着一起这样做!这是因为他并不把暴力的一方――民间行为的种族主义者和政府行为的种族歧视法令执行者――看做敌人而要消灭他们,他只是要改变他们;更是因为他爱美国,爱他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广袤的大地,他希望自己的祖国变得更美好,所有的人民,不仅是黑人,当然也包括白人和其他肤色的人,都生活得更幸福。
1968年4月4日的傍晚,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Memphis, Tennessee)一所汽车旅馆的阳台上,遭枪手刺杀。可恶的暴力夺去了非暴力社会改革家的生命,一个使无数黑人昂首挺胸站起来的伟岸身躯就这样倒下了,一个怀抱美丽梦想的奋斗者生涯就这样中断了,一个年仅三十九岁的年富力强、深受爱戴的民权运动领袖就这样离去了。
但是,马丁•路德•金的思想、理念、主张和他对美国及世界民主、人权事业的贡献,越来越为更广大的人们及其后来者认识和接受。在他的生前,1964年,时年三十五岁的他已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是诺贝尔和平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1986年,美国又以马丁•路德•金的生日为基准,将每年一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联邦节日,人称马丁•路德•金日。在美国历史上,只有华盛顿和林肯这两位最著名的美国总统才享有此项殊荣。同年,联合国也宣布将马丁•路德•金的生日1月15日定为联合国纪念日。每年,全美国甚至全世界的许多地方都会以各种方式纪念马丁•路德•金。中国民众对他也是尊敬有加,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举行过集会游行支持他和他领导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中国还出版了不少有关他的生平和演讲的书籍。前一二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马丁•路德•金研究教育学院在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支持下启动了“马丁•路德•金纪念中国行”教育文化交流活动项目,与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制作的、根据马丁•路德•金传记改编的话剧《我有一个梦想》在北京上演。华盛顿的马丁•路德•金广场将矗立一尊由中国雕塑家雷宜锌设计制作的十米高的花岗岩马丁•路德•金雕像。雷宜锌是经美国马丁•路德•金纪念碑委员会确立为雕塑家候选人的,尽管曾经因此而出现一些争论,其设计方案最终得到美国国家最高艺术委员会的评审全票通过。
马丁•路德•金的家乡亚特兰大,纪念活动更是隆重而丰富多彩,而最重要的那天则是马丁•路德•金的真正生日1月15日那一天,他的家人和朋友,还有许多景仰他的人都纷纷来到他的墓园凭吊、瞻仰,敬献鲜花。
马丁•路德•金的墓(他的妻子Coretta Scott King 2006年逝世后与之合葬)在一个长方形水池中央的圆形岛上,东边,上游喷泉的水柱和哗哗流水似在提醒人们岁月的流逝;池中,四周平静绿水波光鳞鳞,灰白色大理石墓呈石棺状平静地安放在红砖地上。
如今的美国比起当年的美国要好多了,如今的世界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要是马丁•路德•金知道他生前梦想的相当部份在美国已经实现,他的主张也得到社会的大多数人和世界的大多数国家的普遍认可和赞同,他一定会很高兴。但他的梦想毕竟还没有完全实现,种族歧视和种族冲突、仇杀仍然在世界各地不时发生着。什么时候,在美国,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评价一个人的为人和能力,不再以他的肤色、民族、信仰、出身为标准,人人都享受到了那生来俱有的平等,不再受到战争、贫穷、暴力的威胁,在民主、自由的社会里过着幸福和睦的生活,那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才算真正实现,他才会真正地微笑着安息。
专业读者:你的看法和提供的信息对我很有帮助。
老双:我现在的心情与你那时一样。呵呵。
谢谢岑岚好文.种族歧视是夕阳文化.任何形式的歧视都属于夕阳文化.
美国纪念马丁路德金, 但人们照样批评他的缺点,这也许就是美国文化的伟大之处吧.什么时候中国文化不再造神, 而是公平地评价人的贡献,中国文化才可以与世界最伟大的种种现代文化并驾齐驱.
马丁路德金留下了许多警世名言, King said, "I just want to do God's will. And He's allowed me to go up to the mountain. And I've looked over. And I've seen the promised land. I may not get there with you. But I want you to know tonight, that we, as a people, will get to the promised land."他当天就被害身亡.
第一次读到这话, 是在亚特兰大马丁路德金纪念馆. 感动得热泪盈眶. 今天再读, 还是同样感动.马丁路德金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祭奠理想和正义,是很伟大.
他的后人显然没有他那么伟大,所以闹出很多新闻. 但做名人的后裔, 怕是也有很多压力吧.
马丁.路德金纪念馆在亚特兰大市中心,纪念馆免费,停车也免费.
关于“种族歧视”,我同意你指出的那些方面,包括“反向歧视”。这是个很大的讨论话题,包含了许多的内容。我在文中谈的是金的那个年代的黑人争取平等的事情。其实在很长的时间里,华人与其他有色人种也一样受到歧视。细说一点,有色人种中也同样存在着相互的歧视,只要观察一下自己的周围,就不难发现这些问题。谢谢你扩展了讨论的内容。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多讨论一下。
美国没有把他造成"神", 也没有"高大全"的要求. 对他作为一个"人",有过的过失,也没有刻意"隐匿". 如他一生中也有过多次"婚外情"(AFFAIRS). 他当年的博士论文有抄袭的嫌疑. 但这些过失并不影响他最终的一世英名.
杂翁说的好。看来你对金的其它“事迹”也了解很清楚嘛。我在前面的回帖中也说到“人无完人”。我的短文不是给他立传,只是就他的理想和与之相关的生平发表我的感想,所以没有涉及另外的方面。不过你说的美国没有造“神”也没有“高大全”的要求等太笼统了。固然美国没有像中国一样有统一口径的宣传部门,但是你到美国官方的金纪念场馆和相关网站,你也是找不到任何负面的东西的。毕竟是纪念他好的方面,可以作为政治和思想遗产的方面嘛。至于其他媒体或个人回忆谈到一些事情,那是很正常的。没有绯闻,有些小报都会去编造,何况还有一些呢。呵呵。
“金博士的作为也许并未消除种族的歧视本身,但他使这种歧视变为耻辱,使歧视者再也没有胆量站出来高呼,他们所能做的也许只有那黑暗中的一枪。”
玉舟说得好!现在在美国一般人绝不敢打种族歧视的大牌了。种族歧视不但是耻辱,也是政治不正确。呵呵。但是隐藏的种族歧视也还是存在的。
谢谢金歌儿好评。
志士仁人的看法总有相通之处。普世价值可以从各个民族的文化中溯源、经许多代人奋斗、智者归纳而形成的。
敬仰马丁路德金,至今还记得当时学《I HAVE A DREAM》时的那种感动。
其实马丁路德金和甘地的理念,孔子早已总结出来了,出自《论语•宪问》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马丁与甘地的行为(在方式上),正是君子之直。
这篇文章写于几年前,拿出来看看,修改一下,增加了一些新的资料。也希望能听到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岑岚好文,细致、丰富地介绍,提醒我应该去马丁•路德•金历史纪念园看看。谢谢分享。
谢谢岑岚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