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3)
2010 (239)
2011 (277)
2015 (64)
2016 (320)
2017 (153)
2025 (2)
承蒙新笔友玉舟雅兴偶发, 倡导笔友借中秋佳节之际, 诗歌唱和. 玉舟笔友的<中秋小令>写的委婉情深, 雅, 美, 俱佳. 恐怕只有游子兄这样”大师”级笔友方能唱和的珠联碧合, 平分秋色了. 老翁今日下午偷闲坐了玉舟笔友家的沙发, 承诺捧场. 虽然笔拙, 无奈, 只好翻开旧作, 借来几句, 拈得小诗三则, 凑在一起, 算是给笔友捧个场吧. 见笑了.
----------------------------------------------------------------------
1. < 已丑,中秋>
-- 已丑 (2009) ,中秋,应笔友玉舟倡导, 写得此诗。
时 至 中 秋 月 将 圆,
人 盼 相 逢 酒 入 盏.
举 杯 邀 月 传 思 念,
低 首 寻 步 影 独 连.
灯 火 阑 珊 节 意 晚,
清 风 一 窗 伴 无 眠.
最 是 思 乡 孤 独 客,
手 捧 寂 寞 问 蝉 娟。
2009年9月30日 于亚城, 美国.
---------------------------------------------------------------------------------------------
2.《 水 调 歌 头》
。。。。中秋,借东坡居士原韵,为亚城笔会的中秋诗词唱和而作。
明月年年有,
只待晴朗天。
安知天上宫阙,今夕是同年。
亚城笔会友君,
不知天高地远,
乡情不畏寒。
谈吐笑明月,欢乐在人间。
赏美饼,
饮甘露,
不愿眠。
不知有恨。
只道明月今日圆。
自古人各有志,
天赋雄心不缺。
壮志待成全。
欲觅成功路,抬首问婵娟。
-----------------------------------------------------------
3.《中秋- 和友人贺词》
[中秋佳节前,接友人电邮来的贺词(下文中的红字部分),随友人原意,和上下文(下文中的绿字部分)。]
人海中回首,朋友真诚依旧, 只要是情投意和,又岂论已相识多久?
生命中相逢,心境平和温柔; 该当是前生有缘,初举杯即纵论春秋。
往事如风, 天涯海角竟风流。回首几十年,几多蹉跎,几多遗憾。几番努力,几多成就。
岁月如歌, 如泣如诉道心由。前瞻明日曲,老骥伏沥,志在千里。壮志未酬,宏愿怎休?
--------------------------------
杂翁不是文学教授,跟到底是否教授无关。
“手捧”并非实化,应属比拟。
不过“手捧”用于积极、正面的事物更理想些。一般而言,“寂寞”属消极概念,除非故意赋予特别含义。
谢谢讨论,切磋。“语不惊人死不休”寂寞是心,手捧问月,这次可领会到位了?恕我愚钝,也许就落俗了。
回帖中谈及与老母亲通话后“ 放下话筒,心里的愧疚和思乡、、、”恰与我完全相同。三年两载,回去匆匆数日,又是遥隔两地,月如钩,不知母亲还能盼几年?
玉舟: 我个人还是认为这里“手捧”更诗意一些. 换作“难谴”就又把它"还俗"了. 游子兄太忙, 刚游到新疆戈壁去了, 是那个常来常往的玫瑰朋友说的. 她可能是游子兄的秘书,信息可靠.
诗眼、词眼的确画龙点睛。直白的说,我觉得“清风一窗伴无眠”颇具诗意画境。第二句,“手捧寂寞问婵娟”的“捧”字与寂寞似不同意境。寂寞深藏,挥之不去,捧好象将它太实化了。“手捧”换作“难谴”怎么样。想听听游子怎么看,有机会问问吧。
清 风 一 窗 伴 无 眠.
最 是 思 乡 孤 独 客,
手 捧 寂 寞 问 蝉 娟。
可惜不知道怎么回事,没有发出来。
玉舟,谢谢你能喜欢其中的佳句.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第一首的最后三句: "清风一窗伴无眠. 最是思乡孤独客,手捧寂寞问蝉娟。"年轻时我在文学界的朋友就告我, 古诗中动词的运用最重要,称为"诗眼". 我这里得意之处是, "清风"伴"无眠, 及,手"捧"寂寞.."两处的"伴"与"捧"两字. 你说呢?
谢谢玉舟和杂翁诗词,让我们这些海外游子在中秋佳节里一解乡愁。
坐了一次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