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3)
2010 (239)
2011 (277)
2015 (64)
2016 (320)
2017 (153)
李银河教授是我匹兹堡大学的校友,也是我仰慕的著名学者之一。1952年生于北京的她,于1988年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李银河教授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夫人,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目前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教授,是中国国内首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由于她的研究方向很易引起大众兴趣及争论,以及她对“多边恋”、“一夜情”、“乱伦”等敏感问题所持的前卫态度,使她成为了在国内知名度极高且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她于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我是1987年初到匹兹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李银河教授和丈夫王小波是1988年秋离开匹大的,所以我们不仅是校友,而且还有一年半共在匹大求学的经历。亚城很多华人对李银河教授仰慕已久,期望能邀请她到亚城来做报告。因我与李银河教授的这一特殊关系,我很愿意积极促成。我曾联络了乔治亚州立大学的亚洲研究中心、社会学系及传播学系的几位教授,商谈有关李银河教授来美的费用问题,结果从乔治亚州立大学筹集了部分资金用于机票。后又与亚城几个华人社团联系,解决了住宿及其他开支的问题。当我用电话告知她时,她欣然同意,但具体日程及安排,她希望能与我面谈。
我一直希望能有机会与李银河教授进行深入的面对面的交流,并早有拜访她的想法,前两次去北京,都因她不在(一次去美国开会,另一次去外地出差),而不能如愿。这次去清华大学接受客座教授聘书,将在北京停留四天,所以临行前先用电子邮件与她联系,得知她也将在北京,十分庆幸。到了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她的助手打电话,助手告知我可以在星期二在她的办公室见她。
社科院坐落在长安街的延伸街(建内大街)5号。社会学所在十层楼,据说该楼容纳了社科院的十多个所,可谓人才济济。大概我看上去象个学者,警卫拦住了别人,却让我堂而皇之地进入社科楼。找到了李银河教授的办公室1055号后,却被告之她正在开会。有人将她从会议中叫了出来,我一眼望去,她还象二十多年以前一样,穿着朴实,只是人显得稍苍老些,也许谁也不能逃过岁月的烙印。坐定下来,相互问候后,自然聊到匹大的生活。李银河教授告诉我,她和小波在匹大的朋友不多,朋友主要来自社会学系。我提到了几个同学,她都觉得耳熟,就是想不起来了。最后总算找到了我们共同认识的一个同学,目前任上海社科院的副院长,他是当时的中国学生会主席。
小波已去世十多年了,她仍是孤身一人。我问她是否感到孤单时,她说还好。母亲、两个姐姐及一个哥哥都在北京,所以还有生活在大家庭的感觉。
与她交谈,自然会谈到她所研究的性学。李银河教授认为,性也是民生问题,它与食物一样,是人的基本需求,也就是老祖宗所说的,食色,性也。不同意此观点的人会说,人不吃饭会死,没有性不会死。但李银河教授认为,人不吃饭会出现生理问题,人没有性会出现心理问题。食与色应当都是属于人类第一层次的需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她认为温饱是民生问题,性需求也是民生问题,我们不应用法律手段来制裁性欲。对于同性恋,李银河教授也持赞同态度,几年来都为同性恋婚姻在中国的合法性的问题奔走。据说,今年已有一位女代表,把李银河教授的同性恋提案作为建议,送到了人大讨论。
谈到一夜情及婚外恋时,李银河教授也有独特的见解。她认为,任何人都有和除了配偶之外的第三者发生性关系的权利。但不鼓励婚外情,因为它有悖于人们对婚姻的承诺,所以她建议最好是先离婚或分居,再与第三者相爱。关于一夜情,她认为只要是单身,不仅有这个权利,而且也没有道德上的问题。
对于时下在白领圈流行的换妻(Swing)行为,李银河教授认为只要夫妻双方自愿同意的,就不牵涉到婚姻道德问题了。
对李银河教授的观点,许多人有不同意见。比如有人认为换妻存在许多变数,换妻多次后,有人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后悔、产生罪恶感之类,肯定会影响家庭关系。但李银河教授认为,换妻是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少数成年人自愿选择的一种娱乐活动,对社会无害。他们有权选择自己不伤害他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他们的权利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同时,她指出,受到法律保护并非是鼓励夫妻这么做,在做出决定前,一定要谨慎考虑。
谈到研究方法时,她告诉我在她的研究中,大规模抽样调查还做得不够,所以很多数据还不一定能反映社会的实际情况。我想这与中国的国情有关,大部分同性恋还处于隐蔽阶段,不太愿意参与抽样调查。但这将是她的奋斗目标,以其与国际性学研究接轨。
经过近距离的面对面的交谈, 我更体会到李银河教授作为一名女性学者的踏实、勇气及魄力。十多年来,她“离经叛道”、单枪匹马地挑战传统道德观念与现行法律,无疑需要深厚的学术功底,极大的勇气和无私的精神。她为“同性恋”、“多边恋”、“换妻”正名,而其出发点只是为了大众的幸福,尤其是为了“小人物”的幸福,帮助他们寻求法律与道德的保护。尽管她的很多观点仍然曲高和寡,有的观点我也不一定完全赞同,但作为一个对性学研究的先驱者,当中国仍处在民主与科学的启蒙阶段时,她的前卫观点与性学研究成果是值得赞赏的。笔者认为,她的总体学术思想是让社会给予人们宽容及多元化,而不是一元化的禁锢社会,不应该用自己的偏爱来否定别人的选择。这与文明社会及现在倡导的和谐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我赞同她这一思想境界,同时为有她这么一位校友而感到荣幸。
这次与她会晤,我还有另一个任务。一家杂志社想邀请她做访谈录,想通过我问她是否愿意。我把杂志的情况作了介绍,并给她看了此杂志对副总理吴仪及前经贸部副部长、现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的访谈录。采访政治局委员刘延东,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及著名电视主持人杨澜也在这杂志的近期计划中。我告诉她,“因为你是知识界的杰出妇女代表,是不同的名流,这杂志理所当然想介绍你的情况。”听了我的介绍,看了我赠送的杂志样本,她欣然答应。当我问她是否也愿意给此杂志定期写稿时,她犹豫了。她认为这个杂志主要还是消闲型的刊物,但她自己的写作风格却是理论与研究型的,可能与此刊物的风格有些差异,但她答应再考虑。后来据此杂志的主编讲,她已与李银河教授联系上了,并在一家餐馆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长谈,谈得非常融洽,并将很快对她做访谈录。同时,对我的“穿针引线”表示感谢。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李银河教授的思想与学术成果,也是我作为校友及朋友应尽的义务。
李银河教授是个名家,也自然是个大忙人,要与她联系的人很多,她聘了个助手帮她安排日程,她的两个手机都由她的助手管理。她告诉我,我是除了她助手外,第一个知道她的第三部手机号码的人。为此,我感到她对我的信赖。当然,我也向她保证不外传她的新手机号码,也算是对她工作的支持,以减少外界对她的干扰。她还告诉我,她的私人助手是她自己用钱雇佣的,并非是社科院安排的。
她告诉我,一年前,借来美国犹他州开会的机会,曾顺访了母校匹大,作了三场报告。因她的美国签证将于今年的8月到期,她希望能在暑假来亚城作报告,但不巧,暑假期间乔治亚州立大学的学生都已放假,所以此次不能成行。她希望明年再象上次一样,在美国开完会后,顺访亚城。这样既可以省钱, 访问的效率也会高些。我感谢她想得周到, 并期待着在亚城与她重逢,聆听她的演讲。
一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为了不太打搅她开会,我起身告辞。同时邀请她与我合影留念,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纪念。
Panyi老弟英文诗漂亮,中文笔法亦精彩老到,佩服。
谢谢你。
期待你的大作呢!
我也非常敬佩潘毅教授,不单是因为他在其学术领域的成就,而是因为他的胆识,他在把李银河教授----这样一个因她的理论导致她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人----介绍给大家。谢谢。
谢教授!
她和王小波在思想层次上是天作之合。
谢教授潘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