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3)
2010 (239)
2011 (277)
2015 (64)
2016 (320)
2017 (153)
六月二十日,是《人民日报 》创刊六十周年的日子。特贴出拙文
一篇是为纪念,它曾有幸被刊登在2005年7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的第二版上。感谢海外版的编辑们给了我这个惊喜,因为一个从小
喜欢玩文弄字的人,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自己的手写体一次次地
变成印刷体得以永久保留。这对于我,实在是莫大的鼓励。
**************************************************************************
结缘十八载
第一次阅读人民日报海外版,是在十八年前来美的第三天。
我因为对马上要开始的留学生涯抱着好奇和遐想,也顾不上调
时差及六月末西南部的骄阳,迫不及待地去系里报到。在那里,
我的博士导师十分热情地欢迎我,除了布置即将展开的研究课题,
还介绍了一位来自北京中科院的访问学者李老师,并特地安排我和
她在同一间办公室。一进办公室,赫然看见她的案头放着两份人民
日报海外版,虽说离开国内才不过几天,自己却象个饥饿的孩子,
上前抓起报纸就如饥似渴地读起了仿佛久违的中文,倒把主人晾在
了一边。虽然当时的海外版以繁体字付印,但我丝毫没觉得陌生,
只感到亲切。海外版猛然拉近了我这个海外新人和祖国的距离,
忐忑的心一下子安定下来。是啊,有了眼前的人和报,我从此不再
孤单了...
为了避免抢阅报纸,我很快就通过旧金山领馆也订了一份,从此
便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每天盼报竟成了例行的牵挂。并且,
一到年底的感恩、圣诞及元旦的年节期间,我就开始郁闷:因为
邮局不是太忙就是放大假,投递极不准时,常常连续数天都颗粒
无收;好在新年过后一切恢复正常,又一下子拿到好几份,够自己
快乐上一阵子。那时候,并不知道海外版刚刚诞生两周年,只是
喜欢该报与众不同的视点和清新活泼的文风:它不象当年国内的
出版物那么严肃及刻板;更不象当地流传的港台报刊那样时常会
佶屈聱牙,还充斥着坊间八卦或者穷追着大陆的负面新闻。它一直
以泱泱大国的身份处惊不变,从容地散发着大气和大度,求同存异
并孜孜不倦地向世界推荐这个正经历着翻天覆地变化的东方古国。
以前在国内,对国家的认识没有那么强烈、具体,反正自己和周围
的人一样,生来就是中国人,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出了国门,只身
远距离地仰望祖国,骤然间对国家和民族有了全新的感受,海外版
自然也就成了我们天涯游子的文化后盾和精神支柱。从前不经意在
国内路过的一城一镇,被海外版介绍后突然发现它们原来有着深厚的
文化底蕴和历史;经过专家在报上解读的古代诗词,让小时候死记
硬背的那些句子猛然间生出了鲜活的意境;自己烹饪手法上的知其然
不知所以然,被中华美食专栏解释得一清二楚;而中西医并重的医学
栏目又让我除了仰慕西医的严谨之外,更加惊叹传统中医的博大精深。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每次产后,按长辈们的嘱咐在此期间要少用眼多
养神,一介书生的我虽不情愿,还是不得不暂时放弃电脑编程、读书、
备课、写讲稿、看电视、上网等活动,唯独无法割舍的就是阅读
海外版。依然记得每次在那漫长的一个月里,当身边的婴儿睡熟了,
我便拿起床头柜上的报纸并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事后甚至跟朋友们
调侃说没想到海外版原来还有预防产后忧郁症的妙用,它及时传递的
信息让我不会感到“屋内方一月,世上已千年”。二十年来,海外版
始终提供着正式、实时然而亲切的报道,涵盖了国内和国际大事。此
外,每天还有各种专题版面,无论您有何种爱好,都可以在此找到
知音,甚至不妨按上面的信息与国内的专家直接切磋。我本人恰好兴趣
广泛,所以报纸上有关各行各业的动态和展望都会让自己沉思一时,
兴奋一阵。通过这样一个透明的窗口,海外游子们在异国他乡可以时时
欣赏神州大地日新月异的发展,这至少是实现了创刊者的初衷了罢?
这么多年,经过了无数次的搬家动迁,身边已没有几件初抵美时的
囊中之物,唯有海外版如影随形地跟着我自西向东整整十八年,也是
自己唯一订阅的报刊。十八年的光阴,如同魔杖一挥,轻易地将一名
婴儿变为了成人,而我却无奈地由青年步入了中年;反观海外版,历
经风雨又见彩虹,正在迎来它朝气蓬勃的二十岁生日!如今,它继续
热情地发挥着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神州放眼海外的桥梁
作用,举足轻重。此时,我很想知道,作为在国内及境外多国发行的
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是否早已成为地球上读者众多并且投稿踊跃的
报纸?
我也觉得亚城伊人能如此坚持不懈读报十八年,的确毅力可嘉,当然也是报纸可读。亚城伊人讲的是读报,从读报中,伊人的的性格也略见一斑。相信她做什么事情都是认认真真,象一块海绵一样,随时随地注意汲取有用的知识以丰富自己。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