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笔会

亚特兰大笔会是由一群居住在亚特兰大的中文写作爱好者组成。笔会提倡中英文写作,互相交流提高。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
个人资料
亚特兰大笔会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岑明发:游“南越王墓”

(2008-03-26 09:41:28) 下一个

清晨起来,拉开窗廉,窗外的广州市被笼罩在一层似有若无的雾气中。这并不是水气氤氲的雾霭,而是由于空气污染,令尘埃悬浮于空中而形成的阴雾。太阳早已挂在半空,但阳光却被浓厚的雾气阻隔而显得若有若无。从窗外,可看到对街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这真是个繁华的都市。

身为广东人,这却是我第一次到广州,心情自然兴奋悸动,有如和从出生便分离的亲生父母重遇,悲喜交集。广州值得我观看的东西及地方很多,该如何去认识这个久别重遇的“生父”呢 ?当然应该由历史悠久的“南越王墓”开始。

南越王墓位于解放北路上,靠近越秀公园。我坐上地铁,在越秀公园下车。一路按图索骥,问路人,许多人皆不知道有此墓陵。想象中,帝王的墓陵应该处于林木苍郁之处,远离市集繁嚣之地,又怎会在这车水马龙的解放北路上?正诧异间,我终于找到了它,出乎我意料之外,这南越王墓竟处于闹市,两旁是商店及大厦,一点堂皇的气势也没有。从建筑的外表看,更不像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迹。

买了门票,步入建筑内,这是座现代化的建筑,光亮的大理石地板,行走在其上, 发出响亮的声音。建筑的右翼是间贩卖纪念品的店子。正前面的石阶引领游人至第二层的展览室,现正陈列一些出土的陶瓷器。王陵呢?究竟在哪里?

沿着梯级步上三楼,出了露天阳台,沿着迴廊走,看到一个形状似金字塔的玻璃防护大棚,里面才是南越王的陵墓。在防护大门内,可以俯瞰下面的墓穴。

沿着楼梯,游人可以步进下面的墓穴。墓穴很窄小,主通道仅可容一人通过。通道旁各有左右两室,再往前又有一主室,两旁各有左右二室。整个墓穴呈“士”字型。墓穴墙壁用大石铺着。墓穴内空气湿闷,令人有窒息感,里面还有一些动物尸体残骸,装在玻璃柜中,是当年陪葬的牲畜的遗体。

1983 年6 月 9日,广东省政府在开挖公寓楼的时候发现一块块平整的大石板,仿如地下建筑,后经考古队探测,才证实是一座汉代彩绘石室墓。他们在墓穴内找到一个身穿丝缕玉衣的墓主,其身上还有金印及一枚“赵昩”的名章。证实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昩。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被发现时保存得最完善的汉代王陵 ( 注一 )。 墓中同时被发现 15 个殉葬人及出土约 1000 多件珍贵陪葬物。

步出墓穴,我走到展览陪葬物的陈列室,一边观看展品,一边阅读上面的注解,这个南越王墓的故事才慢慢展现眼前。

陈列展品中的注解有提到南越国的第一代国王“赵佗”。这名字我十分熟悉。在我生长的越南西贡,有一条街是以赵佗为名的。越文里,赵佗的拼法是 Trieu Da。小时上历史课时,也曾谈过有关赵佗的记载。但年月又远,我已记不清其中细节。难道这个南越国的赵佗,就是越南历史教科书中的那个赵佗?那么这个“南越国”又和现在的越南有何关连呢?这一串问题萦绕着我的脑际。
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前念过的历史,现在已记不起,而手上又没有资料可以化解我这疑问。于是,回家后,翻阅手上有限的少量典籍,试图找寻答案。
南越国是赵佗于西汉初年( 公元前203 年)在岭南建立的地方政权,但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21 年灭了六国统一天下。中国不是已然被统一了吗?怎么还会有一个南越国在广东一带存在?

原来,虽然秦始皇已灭六国,但岭南一带还未归入中国版图。在古代,人们把五岭以南的地方,称为岭南,又由于它是少数民族越人聚居的地方,故又称“南越”( 注二 )。

越人善于造船及航海。据“越绝书”记载,越人善于造舟,“水行面山处,以船为本,以揖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越人骁勇善战。当秦始皇派遣五十万大军进攻岭南时,越人采用游击战,并利用熟悉当地山势地形,将五十万秦军歼灭。“淮南子”形容该场战役为“伏尸流血数十万”。可见英勇的秦王,也难以征服越人 ( 见注二 ) 。

前一次失败,秦军一方面是由于不谙地形,二方面是由于交通困难,无法运输军需品。于是,公元前 217 年,秦王下令在今广西兴安县开凿沟通南北的运河,以运输军需品。

根据“南越藏珍”的主编,李林娜,汉朝的司马迁 (109BC-91BC)曾在史记内记载过有关南越王朝的事迹。但文内并没有注明究竟是史记内的那一卷。既然是秦朝时代的事,于是我翻开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但里面没提到南越国。我想,秦亡,汉高祖即位,于是查看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但一样没找到南越国。正在苦恼间,刚好翻到史记卷 113,南越列传第 53,立即,一篇光亮夺目的南越史页展现眼前( 注三)。

书曰:“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 南海,象郡,以谪征民,与越杂处 13 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
原来,公元前 215 年,秦王命任嚣及赵佗率兵南下,这次,秦王采取怀柔政策,“和辑汉越”,才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史 记曰:“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弃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事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吾恐盗兵侵至此地,吾欲兴兵绝新道……’”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 席卷中原,秦朝危在旦夕。翌年,驻守在岭南的任嚣病重。垂危中,他召唤赵佗,趁着中原兵乱之际,和秦朝断交,自立成国,以便静观中原诸侯局势。任嚣死后,赵佗绝新道,聚兵自守。他杀掉秦王委任的官吏,换上自己的党羽。号称南越王。此时正是公元前208 年。

秦灭后,中原三国鼎立,楚汉争霸。刘邦定天下后,为汉高祖,决心解决赵佗在南越割据称王的局面。但他又担心中原百姓厌战,因此使用怀柔政策。公元前 196 年,汉高祖出使南越,劝赵佗归附汉朝天子。赵佗衡量得失,愿成为汉邦的藩属。并保持“南越王”的封号。

刘邦死后,汉朝的权势落入吕后手中。吕后采取“别异蛮夷”的政策,敌视南越。越汉关系一度破裂。吕后死后,刘恒在公元前179 年即位,为汉文帝,并和南越修好邦交。

赵佗在位期间,积极改善汉越间的关系,他让越人参政,鼓励汉越通婚。他并以身作则,让自己王室人娶越人为妻。在赵佗的领导下,南越国欣欣向荣。

公元 137 年赵佗亡,他的次孙赵昩即位,称南越文王( 他的父亲未及嗣位已亡,故由赵昩继位)即是这个南越王墓的墓主。王陵的东侧室在发掘时被找到一枚“赵蓝”象牙印。表明这位殉葬的妃子为越人。

而出土的文物中有一枚赵昩的玉印,印文是阴刻纂体,印文有边栏和竖界。可在展览陈列品中见到,墓陵内还有 15 个殉葬人的骨骸。

中国古代帝王喜用生人殉葬。在商和周时期,常用奴隶陪葬。至秦汉时代,中原地区已废除了人殉制度,然而,这个南越王墓仍然有多至 15 个人殉葬,其中有四位赵昩的妃子,均有印鉴证实其身份。我很好奇,他们究竟是怎么殉葬的,是活埋或是先死而后葬?这问题很快便有了答案。在墓室旁侧,有几个殉葬人。在发掘时, 他们的骸骨排列整齐,分别是头与脚相互排放。若他们是活埋的话,死时的骸骨应该不会整齐排列。人被活埋在密室墓穴中肯定会挣扎,而如果他们在墓中因窒息而死的话,骸骨应该不会排列整齐的。所以,他们应该是先被杀而后葬的。但究竟又是如何死法呢?刎颈而亡?或是服毒而尽?这问题我在文献中找不到答案。

出土的陪葬物很多。有玉扣,陶瓷工艺品,章印,银盒,其中一个银盒相信是由波斯帝国传入中国的,因为他是锤炼制成而汉代银器一般是铸模制成,另外,盒上的纹饰也和汉代银器的纹饰不一样。可见当时,中国已和波斯通贸了。

陵墓的出土物中还有丝绸,虽然已大部分腐烂,但显微镜下可看出不同的针织方法,令人对当时的纺织工艺之精湛讶异不已。

陪葬物中自然少不了饮食器具,但竟有不少的乐器,如铜钟,琴瑟。其中有一组“编钟”由体积大小不一的钟,依其体积大小排列一行。乐师击钟而鸣,制成乐章。陵墓中发现一骸骨,猜想就是当年为这越王击钟的乐师,真是“伴王如伴虎”,被帝王恩宠不一定是喜事。

陈列品中,偶尔有些文字讥讽这赵昩越王。谓古人愚昧,贪生怕死,死后还要把物品陪葬,但当我游走在这些古展品中,我的想法却不同。究竟是古人愚昧还是聪明?若古人聪明如我们,死后不把生前所用物陪葬,那么,今日,我们又焉能在古人的墓穴中发掘到陪葬物?而没有陪葬物,聪明的现代人又能否根据实物来推敲出古人的生活方式呢?聪明或愚昧?往往并不能单从表面来判断。

漫步于墓穴博 物馆内,眼看着这些埋入泥土千年的文物,我仿佛嗅到了二千年前的空气,再加上阅读展品的旁白,一段凄美壮丽的史诗豁然开展在我眼前。一个帝王死了,他的四个妃子也不得生存,仆人,乐师及守卫士都得纷纷随帝入木。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制度?真是令人扼腕嗟叹。二千年前,因为有一个帝王要千辛万苦保存自己的臭皮囊,今日的广州才能有这璀灿的历史瑰宝供日后凴弔那段风远凄迷的史页。

然而,史记中的赵佗,究竟又和越南史书上说的赵佗 (Trien Da) 有何相连呢?根据网上查得的资料,两人其实同指一人,南越 (Nam Viet) 乃一古国,疆土包括现今的广东,广西,云南及现今的越南北部。越南?上称这为赵朝 (Trien Dynasty),建都于番禺(近广州)。www.en.wikipedia.org/wiki/nanyue

那么,当南越王在 111BC 被汉朝消灭后,为什么越南北部又不归立进中国的版图呢?根据网上查得的资料,南越国历五世,93 年而亡于汉武帝 (111BC)。亡国后,经过差不多一千年的中国统治,在广东及广西一带的越人已然汉化 (Sinicized),而汉文里,“越”与“粤”同音,粤指广东也。

公元 938 年,越南北部在白腾河(Bach Dang River)战役中击败汉族,脱离中国,并立国为大越 (Dai Viet),国势日渐强大,扩展至越南中部及南部的高棉王国 (Kmer Empire)。十九世纪初叶,越王阮英(Nguyen Anh)欲把国名由大越改成南越,但又恐怕会和赵佗的南越国混淆,故将其改为“越南”。此时,在广东及广西省的越人已汉化成汉人了( 同上 )。

至此,我的疑团总算得到初步解答。想不到这次游“南越王墓”,竟无意中学到了一点历史掌故,实在收益不浅。

注一:南越藏珍,李林娜,中华书局 2002
注二:岭南掌故,邓端本等若,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7
注三:史记,司马迁(汉 ),李炳海,校勘评点本,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P679-685
注四:读者请勿把此文章当史料看待,因为我并未受任何史学训练,亦无志成为历史学家。此文只是满足个人好奇而根据有限史料所写。

歡迎讀者回應,電話 770-451-5077,地址:3728 Chamblee Dunwoody Road, Chamblee,GA 30341,網頁 www.samlawyer.com,電子郵箱 : ptksam@yahoo.co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亦是 回复 悄悄话 心思情怀,难能可贵。感谢大作!
康萧恩 回复 悄悄话 拳拳桑梓情、悠悠游子心,敬佩!
硃砂河 回复 悄悄话 旅游到一地,追根溯源一下历史,还是很有意思的。同时也增添了旅游的乐趣。不能去那里,读读文章也能学到不少知识。谢谢岑律师。
dailin 回复 悄悄话 文笔优美,真看不出是长在越南的广东人写的。喜欢作者把广东比为“久别重遇的生父”,也很欣赏作者从“南越王墓”开始他的故乡之旅。从文中看出作者对事物的孜孜以求,值得我学习的品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