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者和执笔者来说
无论是字对于人,还是人对于字,都是一场撩拨。
---雨深。经验谈
>>>>夜已深
>>>>人未静
说的是读书人或写书人的经验。(有从事其他活动经验的同志先委屈一下。)
我就没那么闲了,本年度最后一个月,达到了本年度最忙碌高峰。既没读书读报,也没上博上网。
饭倒还是吃的。最近思念中国食物尤甚,跟我今天想谈的读书这事相比,到了我忍不住要亮出自己的真实观点的地步。我的观点是:读万卷书,不如吃万张饼。
还得捎带着卷一万颗大葱。
作为一个山东人,我必须非常愧对家乡人民滴说,还真没吃过煎饼卷大葱。最近盘旋在脑海里迟迟不去,去了又来,来来回回的分别是:一家贵州馆子的豆腐,湘鄂情怀的干锅牛蛙,海底捞火锅,济南东部郊区的酸菜鱼,半山坡的丸子汤,任何地方的烤地瓜,还有没吃到的黄瓜馅水饺。。。
说到这里,我基本已经一头大汗,两股战战,三生有幸,四眼朦胧,基本分不清滴在键盘上的,是汗水,泪水,还是口水了。
至于本文主题,则完全分不清了。
读书人心无杂念。我决定摒除一切有关吃的杂念,安心立命于这夜深人静处一会会。
开卷果然是有益的。
现在,它最明显的益处是,及时的挽救了险被口水淹没的键盘。
(15分钟后)我长叹一声,埋头喃喃:
然而,有志者,事竟不成。。。
算了,我不是读书人,所以我装不成读书人的样子。还好,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里,以下的情况都曾看到过。比如说,一个少年愁白了头发,一群妇女望穿了秋水,一名诗人吟断了胡须,或者一位老人哭瞎了眼睛。但我深知,倘若真是挪进当下,比如想象以上任一情况发生在邻居家,那的确还是颇有些点点点点
开玩笑的,我是想说读书其实是个很私人化的行为。我在此的私人经验是愚笨并且固执的,常常觉得开卷未必有益。而我的阅读也日趋尖刻。我所阅读的目标,它或者要有趣,它或者吸引了我,它或者打动了我。活到这个份上,已全然没有任何用它来装扮生活的虚荣或欲望。
余华主张读书必须读经典。我也恰恰觉得,有几本真正读透的挚爱之书就足够。
原谅我的轻薄,我并没有对做学位者有丝毫不敬。作为一个伪劣的读书人,我只是很少会去关注术语或者技法。也不是太热爱板起面孔端起来学究的架子的讨论。(当然那些真切又好看的讨论不算,如网友里面的萧耳杰夫耀文兄等。)
读一本好书,是对自我生命的一种穿透。(重复读着的英文版的Walden给我的就是这个感觉)
甚至有时候,会超越穿透,上升为一种挽救。
另一个矛盾是,虽然觉得挚爱的几本就足够,我又不热衷于极力反对什么。我有时候觉得我实在一个很好说话的人。有些东西,我虽然不去热爱,但还是有很广泛的宽容性。我即衷情苏轼陶潜的古体诗词,也喜欢沈从文钱钟书,还热爱写小说的余华王小波格非王安忆这波,同时,还欣赏韩寒的杂文与尖刻。西方文学就不从但丁乔叟拜伦开始一一说了,不能省略的大概是王尔德,普鲁斯特,黑塞,艾略特,叶芝,奥登,卡夫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得,在我看来,历数自己读过谁谁谁是极其愚蠢的行为。一个人的文字功力或者天赋,并不由报出自己的阅读范围来决定。你说你读过古往今来东西南北中所有文学作品,那好,你给我写一个自己的句子,能显示你的功力,显示读这么多书的来的。若果然令人震撼,根本也就不用你说你读了谁和什么。
正如Jane Austen 所说,“为人所向往的地方,就应该鲜为人知。要是显得博学多才,便注定不能满足虚荣。假如女人不幸知道了什么事,就更应该尽力将它埋藏在心底。。。”
《沉默的大多数》中,王小波说,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他对于国学,对于哲人,对于知识分子,对于民族优越,对于文化,对于智慧,趣味以及快乐都用了各种最浅显易懂的例子表明了他的态度。加一句,作为大多数中的一个数,弄不好是小数,我是绝对心甘情愿被他代表的。
你还想问我今晚看的什么书?
我看看,哦,是~~~~~~~~~~相机说明书。
再说写书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执笔者比阅读者要执著些,决绝些,有胆量些。
我当然不是什么写书人,只是一个忠于自我的叙述者。
总在试图将这人烟尘世,凝定为一颗颗字粒,它最好带着美的姿态,含着对爱的呼喊。
只要生活继续,人类就会把故事一直叙述下去,把情绪不断表达出来。
在探究人性,摹写生存状态方面,文字是最为宽广最为强大的情感工具。我渴望的状态,是从狭窄处走向宽广,从脆弱处走向强大。
而不是相反。
而一个人的写作,这个说法有点大,不如说一个人的叙述技法,还有点大的话,就是说一个人的书面表达,还大,干脆不如说,一个人说话,更多的是取决于他的阅读经验还是生活经验?
就我自己的生命体验来说,无疑是后者。
有过这样的时候,当我在图书馆读了整整一个下午的书,走出来的时刻,气温是零下38度。我突然想在人人蜷缩的这个时侯随便在雪地走走。
走着走着,就还是那条河。
整条河身上方弥漫着白色的水汽。
它们轻轻在河上走动,在这个冰天雪地里仿佛在表达着一种热。
我用围巾包住了大部分的脸, 但是睫毛被冻住了。
我猜我流了泪。
这个景象比我在整个下午看过的书里让我感悟到的更多。
我并不是一个文字工作者。但生命之中有这么一样东西让我热爱,我就觉得喜悦。
虽然我的“老网友”用“寂寞难耐,没事找抽”来概括我的写作,但我还是以为,总是会有人自甘下贱的吧。
有什么的内心,就有什么样的经验。
叙述给了我一条通往光明的途径,它必须首先经过黑暗。在这个自我拯救的路途中,恰巧还有朋友喜欢我的表达。
对于在生命之中充满失败,遭遇盘剥的我,我的理解是,上帝是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