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苏格兰女王的悲剧人生 (十六)

(2021-05-30 02:46:07) 下一个

玛丽女王和儿子詹姆斯六世

母子情尽 女王成仇

 
 

 

自从利多尔菲阴谋破产后,玛丽的“间谍网”基本失效,她和世界联系也变得极为有限。随着她一天天把自己塑造成伊丽莎白坚定的敌人和威胁者,她重获自由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悠悠,不知不觉十几年过去了,美人玛丽渐渐有了白发,身材也渐渐发胖。恋爱的岁月,驰马奔腾的青春不再,她也早就不期待再有什么求婚者,或者什么哪怕是冒险虚假的营救了,一切都在时间的消磨中消失殆尽。从一开始,玛丽就虚掷了她的才智,青春和美貌,气力用错了地方,上帝都没法帮她。

 

而伊丽莎白呢,在这十几年中凭着她的睿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虽然整个欧洲宗教改革风起云涌,天主教势力依旧强大,但是法兰西已经和英格兰签了合约;西班牙虽然正在到处筹款叫嚣要建一个无敌舰队,但目前还是不敢轻举妄动。在她有力的铁三角智囊团的帮助下,她挫败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平息了一起又一起的阴谋颠覆活动,英格兰岿然不动。现在伊丽莎,白只剩下了一个敌人,就是被她囚禁的苏格兰女王。

 

这两个女王之间的战争还在继续。按理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已经被关了这么多年的玛丽,为什么还是伊丽莎白的敌人?说到底还是因为玛丽和她一样,有着与生俱来的王权。伊丽莎白宁愿花这么多人力物力看着玛丽,供养着玛丽,这绝对不是什么划算的事。那她到底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其实她就是在等玛丽的一句话,郑重宣布放弃苏格兰王位,更重要的是放弃英格兰王位继承权,只要她做了这件事,立马就会放走,爱去哪去哪。而玛丽呢,她什么软话都可以说,就是这句话宁死也不说。这真是一场意志的消磨战啊!

 

这么多年来,她满怀哀怨地,充满悲情地一次次请求,不断地给伊丽莎白写信:“发发慈悲,让我离开这个国家吧,随便去哪个穷乡僻壤隐居都可以,我以我的荣誉,以及救世主的名义,请求在我未死之前赐给我这个恩典……。”而伊丽莎白兀自不理不睬。她不会再相信玛丽的话,认为无论她说什么,没一句是真的。任凭她是自己的表侄女还是什么其他亲人,再也不会为之所动。她知道只要放了玛丽,她就会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卷土重来。毕竟,天主教,罗马教皇在欧洲势力依然庞大,放了她就等于发了一张好牌给他们,让好不容易才平静的世界再一次混乱。而伊丽莎白长期的沉默,不理不睬又让玛丽气得咬牙切齿。年复一年堆积起来的愤怒渐渐锻炼成一股炽热的仇恨,她恨她!

 

在很多史料里,都会提到一个现象,就是所谓的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死亡引力”。人们发现在玛丽的一生中,不知有多少人因为她,或者说为了她,不管是恨她,与她为敌的,还是爱她,与她为友的,或者说干脆就是想利用她的,只要和她的事沾边,结果都是死。虽然不能说,这些人的死都和玛丽有关,但是你也没法说,和玛丽无关。

 

让我们顺一顺,从头说起,先说说爱她的人:她的父亲,詹姆斯五世,她出生没几天就去世了,年仅30岁;她的母亲也早早去世,当然那是乱世,无论如何都怪不到她头上。之后是她的第一任丈夫,法兰西国王弗朗西斯二世,登基第二年,才16岁就去世了。玛丽回到苏格兰以后,正如我们故事里提到的,那个她雇佣的吟游诗人夏特里亚尔,被绞死;乐师大卫·里奇奥,被乱刀刺死;丈夫达恩利爵士被谋杀勒死;博斯维尔,死在监狱里;道格拉斯兄弟俩为她战死杀场;为她而起义的北方大领主诺森伯兰伯爵被砍头,威斯特摩兰伯爵流放在外而死;后来向她求婚的诺福克公爵被砍头;一直帮助照顾她儿子,忠心耿耿的皇家大管家玛尔伯爵被毒死;还有那个一直帮她,哪怕玛丽被关在英格兰,他也为她死守爱丁堡城堡三年的威廉·可卡迪,最后被绞死;十几年以后,玛丽自己都已经四十几岁了,最后还搭上一个年轻人,巴宾顿。这个年青人,从孩儿时代就热爱玛丽女王,就准备为玛丽献身的天主教徒,因帮助玛丽策划暗杀伊丽莎白,被判重罪,受极刑而死(相当于凌迟加五马分尸)。

 

另外那些恨玛丽,与玛丽为敌的人,也是无不例外地不得善终。她的兄长莫里伯爵被人暗杀,之后继任的摄政王,詹姆斯六世的爷爷伦诺克斯伯爵被枪杀,她的国务大臣梅特兰大人,不知给玛丽下了多少绊子,最终也是死于宫廷斗争。还有那个约翰·诺斯克,天主教的死敌,驱逐玛丽的功臣,不知原因而死;至于那个在摄政王之争中胜出的莫顿伯爵,公认是最受各界欢迎的统治者,而且还有英格兰伊丽莎白的一路支持,只见他风光一时。但是几年之后,他开始不断受到质疑,终于被指控策划杀死达恩利,赶走博斯维尔,后来又暗杀莫里等罪名,被砍了头。一个接着一个,个个都死于非命。那现在呢,到底该轮到谁了呢?

 

一转眼到了1584年,一切都已经是过眼烟云。该死不该死的都死了,玛丽突然意识到,感谢上帝,唯独她玛丽还活着,还有她那已经成年,手握大权的亲生儿子!她永远都不会忘记,1567年的夏天,玛丽跑到斯特林城堡看望儿子,在回荷里路德宫的半路上被博斯维尔“劫持”,之后一切都乱了,从此母子再也不曾见面。哪怕在她逊位之后,儿子的加冕仪式都没有允许她参加。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婴儿如今已经是个十七岁的大小伙子,已亲政几年的堂堂苏格兰国王了!

 

在母子分离的这些年,母亲长期缺位,围绕在国王身边的人是如何解释母亲被拘留在英格兰的呢?不难想象他们会把玛丽女王描绘成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多半会告诉他母亲涉嫌参与谋杀亲夫,也就是他的父亲,现在又一心和儿子争夺王位的女人。母亲无论怎样都不会忘记儿子,而儿子未必会惦念一个从没有见过面的母亲。无论是苏格兰的摄政王,还是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他们各怀鬼胎,都不愿意让他们母子相见,严防谨守想方设法不让他们联系。以前就连玛丽给儿子的信或者玩具,常常都会因为没有称呼儿子为国王陛下而被退回。而倔强的玛丽,在伊丽莎白那边吃了亏,在这边也一样。她拒不承认儿子是苏格兰国王,坚持认为自己才是苏格兰女王;而苏格兰的摄政王手里有她的亲笔逊位签字,又怎能接受她的出尔反尔?由此,玛丽宁愿见不到儿子,切断联系也不退让。而小小的詹姆斯六世满脑子的印象就是母亲和自己抢位。这是多么恶毒的教育!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下玛丽聪明一点,先把权位放下,以建立母子亲情为方针,先取得儿子的信任,那后来发生的情况是不是就不至于那么糟。可是玛丽一意孤行,在与儿子王位的问题上依旧是不懂权衡,不懂迂回,不懂曲线救国,只会一味地固执,让自己在儿子那里也失去了亲情支持。

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小时候(1566-1625)

 

詹姆斯是13个月大时继位,成为了詹姆斯六世,苏格兰又一次上演了冲龄继位的闹剧。幼主做不了主,争夺摄政王的位置就成了大人们的游戏。一开始毫无悬念地,名正言顺地由玛丽的哥哥莫里伯爵任摄政王,但是他的政敌不乐意,还不到三年,到了1570年1月,就把他杀了。之后由詹姆斯的爷爷,伦诺克斯伯爵接替,第二年就被打死,然后由皇室大管家的玛尔伯爵接任,他家祖传都是皇室的管家,夫妇俩都是照顾詹姆斯生活起居的人,是对皇室忠心耿耿的忠臣,莫里伯爵担任摄政王时,他也是委员会成员之一。结果在1572年也被毒死了。针对这一连串的谋杀,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证明是一直觊觎这个位置的莫顿伯爵所为,但是不等于没有人一直在寻找。后来莫顿伯爵在自己的努力下,再加上有英格兰伊丽莎白女王的支持,一路扫清了障碍,当然其中还包括解决了威廉·可卡迪引起的内战等等,莫顿伯爵终于堂而皇之地走上摄政王的舞台。虽然他当政时间最长,政绩也不错,但终究也没有能逃过政治对手的毒手,最后以参与谋杀达恩利伯爵的罪名被斩首。

 

小小的詹姆斯六世就在这样的腥风血雨中长大成人了。

 

现在玛丽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了,她突然想到了儿子,是啊,儿子已经长大了,有能力了,儿子可以救她啊!到了这个时候她才想起了要与儿子改善关系,她也终于想到了妥协。她写信给儿子,恭恭敬敬地称呼儿子为陛下,表示愿意承认他的王位,非常赞成临朝亲政;(其实有没有她同意,一点都不妨碍儿子行使任何权力了。);她说只要儿子同意给她一个母后的位置,给她一顶皇冠就行。于是母子两人之间真的开始秘密谈判了。

 

这个动向立刻就有人向伊丽莎白报告了。英格兰从来都会在苏格兰国王身边安插眼线,随时密报。这么多年,伊丽莎白了解詹姆斯的一切,性格,脾气,爱好,学习内容。她也知道詹姆斯的弱点,知道他虽然读书还可以,记忆力超强,但是他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具备高尚的人格,人云亦云,小家子气,重利轻义。所以当伊丽莎白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刻就开始了行动,投其所好,知道他酷爱打猎,马上派人给他送去骏马和最棒的猎狗,而且还慷慨地大撒币,表示英格兰愿意帮助他,愿意为他提供一年5000英镑的津贴赞助。

 

苏格兰宫廷长年累月入不敷出,一下子得到这么多津贴无疑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普通人一年的收入就是寥寥几镑而已)詹姆斯当然是兴高采烈。接着,伊丽莎白还透露,她早已看好了他,认为他不但能做苏格兰的王,而且还打算考虑让他继位,将来可以同时做英格兰的王。这简直太有诱惑力了!詹姆斯六世果然欣喜若狂,立刻就和伊丽莎白悄悄签订了条款。这个条约有详细地说明,规定了每条条款他詹姆斯可以得到的金钱和利益。极其聪明的伊丽莎白在这个条款中只字未提玛丽·斯图亚特,但两人心知肚明,心照不宣。

 

就这样,詹姆斯瞒着母亲,与母亲的敌人勾结起来。在他得到骏马猎狗的那一刻,就终止了和母亲的谈判。蒙在鼓里的玛丽还在和罗马教皇,西班牙腓力二世一起做着苏格兰重回天主教的清秋大梦,没过几天玛丽就收到儿子苏格兰国王的诏书,永久性地褫夺玛丽·斯图亚特苏格兰女王的尊号以及全部的权力。

苏格兰王詹姆斯六世&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

 

就这样,玛丽最后的希望也彻底地破灭了。继她的丈夫,兄长,臣民之后,她的亲生儿子,亲生骨肉,也这样无情残酷地抛弃了她!这一步,伊丽莎白又赢了。玛丽的愤怒绝望可想而知。她大骂儿子是逆子是混蛋是不肖子孙,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把王位赠送给外国的君主,管他是谁,只要能把她救出来,只要能制服那个毁了她一切的伊丽莎白,只要能让她自由,她什么都不在乎了。

 

玛丽现在真的是恨毒了伊丽莎白,心里积满了满腔的怒火。这么多年来,她处心积虑,精心筹划,讨价还价,甚至低三下四寻求达到协议的途径和机会,可是到头来,连儿子都被她抢走了!现在这已经不是两个女王之间争权夺利的战争了,也不是什么信仰之争了,这已经转化成了女人之间夺子亲情的深仇大战!作为母亲的屈辱感让她失去以往的骄傲,矜持,优雅,。她什么都不想顾及了,她只想像泼妇那般样,撒泼般地痛骂那个生不出孩子的怪兽。她伊丽莎白不是喜欢玩阴的吗,喜欢背后下毒手吗,那我就来明的,我就是要骂她,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她是什么货色!

 

只可惜玛丽纵然有万吨怒火也无法像火山那样喷发出来,但是她可以写,她可以写信,。她拿起笔,把她平时从什鲁斯伯里伯爵夫人贝丝闲聊里听到的八卦全都抖搂出来,大骂,你是什么冰清玉洁的处女女王,你好色,有一个莱斯特还不够,看上哪个男人都不会放过;你对侍女刻薄恶毒,稍不顺心就惩罚;你心胸狭窄,就喜欢别人拍马屁,;一句话说得不好听,你会掰断别人的手指;你心理扭曲,好嫉善妒,你不是正常女人,你有生理缺陷,你根本生不出孩子,你就是个该杀的异教徒魔鬼……!

 

发泄,发泄,玛丽这回真是疯了,真的是豁出去了。她就是要把积郁在心里十几年的委屈,愤怒,仇恨一起喷发出去。不计后果的冲动从来都是玛丽的性格特色,年轻时是这样,老了也还是这样,本性难移。

 

从此,写信的人和看到信的人不共戴天。

 

 

 

 

 

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ft 回复 悄悄话 跟凛子学英国历史。写得真好。
凛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玉涵' 的评论 : 也谢谢你,重在交流。
凛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owwoman' 的评论 : 你说得很对。在我们看来亨利八世得亲生女儿当然是更直接得继承人。要是在在中国,皇帝要娶多少老婆也没人管,生下的孩子都是皇族血脉。虽然也有庶出这一说。
不过,玛丽·斯图亚特在苏格兰的地位也还是名正言顺的,毕竟她的父亲是苏格兰的国王,詹姆斯五世。本来也是和伊丽莎白平起平坐,各作各的王,可玛丽偏偏要去挑战,还要去抢英格兰的王位。不然,她不会这么惨。

英国就这么一部差不多一千年的历史,还是经过许多血腥的家族争权夺利的战争,其中玫瑰战争打得最久。但无论怎样的朝代变革,英国皇家血统从没有变过。这和中国的改朝换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谢谢你的关注和思考。
凛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打魚船' 的评论 : 哈哈哈,没关系。还要谢谢你一直的跟读。希望你喜欢。
打魚船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你,一直在跟读。每次都想留言点赞,但读完又忘了。这此是先点赞再读。
cowwoman 回复 悄悄话 从上集看,伊丽莎白的基因还是强。自己的舅舅是老贵族公爵。自己的母亲也是聪明过人的贵族出身。再说她是英格兰国王亨利八的亲女儿,怎么说也比死去国王亨利八姐姐的女儿玛丽更接近王位。感觉宗教不是西方人的信仰,而是他们抢了罗马人的政治工具从而用来进行自己政治斗争的工具。

玛丽的和周围人的悲剧不仅再于玛丽笨拙,(固执和笨拙是主因),但还有她出身不如伊丽莎白正,信仰也不顺应英格兰人民潮流。但伊丽莎白也够心大,一辈子不孕不育,最后还是让玛丽儿子继承了王位。看来苏格兰加入英格兰主要靠的还是血统统一。历史真是一个家族的命运来谱写。

英格兰封建社会时间短,否则封建残杀和民间疾苦不一定比中国不厉害。看来还是民主下的人都更宽容些,对集权和权力的过分都让人走向悲剧。

玉涵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学到了许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