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8)
2008 (87)
2015 (1)
2016 (1)
2024 (1)
2025 (2)
最近由于台湾人在饮料里和装饮料的瓶子里加入一种叫塑化剂的东西,搞得人心惶惶,一贯自信的台湾消费者信心大受打击。而更让人害怕的是,这种玩意已经投入生产投入市场三十年了,到如今才发现对人有害。当局到现在也没说清到底是所有的塑料都有害,还是仅限于台湾产品?小孩用的奶瓶,我们带饭用的饭盒难道从此以后都不能用了吗?新闻里说劝告大家尽量不用塑料制品,可是,就是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五零后),还有谁能幸免于难不用塑料制品吗?恐怕无人能逃脱吧!
就这个话题,那天听了文涛,子东,马家辉三人聊,很是受到了启发。
文涛说,经过黄金时代、青铜时代,我们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进入了令人乏味的塑料时代。乏味是乏味,可是还是得必须承认,自从有了塑料我们的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说别的,单说你往家里一站,一眼望去,塑料盆,塑料马桶座,塑料牙刷,塑料牙膏皮,塑料洗面奶瓶,然后饭盒,燕麦桶,油桶,牛奶瓶,电饭煲无一不是塑料做成,还有我们已经离也离不开的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塑料袋。 我们试想一下,没有塑料的生活会是什么样?除非我们有更好的替代品,否则塑料一时恐怕难以从我们生活中消失。不管从什么角度说,塑料的问世的确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大大的缓解了人类对金属玻璃的需求。 但是人们或许没有想到如此的物质革命给人类带来怎样的意识变化。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自从塑料问世,我们人类事实上就已经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塑胶时代。渐渐地,我们不再看重质量,我们追求轻便,我们不再要求经久耐用,我们追求多变。我们地球就像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聚宝盆,全世界的手一起向它伸去。消费消费消费,人类都疯了,越是消费越是浪费越有钱。马路是刚铺上又打开,房子是刚盖上几年就拆掉重盖,家具是没有用几年就扔掉,当然有时候不扔也不行,腿掉了,变形了,脱色了,没有质量的东西,只有一年使用寿命的东西,不扔又能怎么办?什么都经不起考验,什么都经不起挑战,但是人们似乎并不特别在乎,我们已经什么都不信了,二十一世纪最流行的一句话恐怕就是:神马都是浮云!
记得十年以前我去美国旅行,主要在西海岸。第一站是洛杉矶,逛了一圈下来感觉并不好。我老说怎么到处都是钢筋水泥,怎么到处都是汽车几乎看不到行人,但我却说不出为什么不喜欢。那天听许子东说了一番话,一下子就点醒了。他说,虽然全世界都不可避免地跨步进入塑料时代,但你走到不同国家,仍然能觉出不同的质感。比如到日本,你基本的感觉就是木头,到处都是木头,外面、房间里都是一些原色的木头,没有油漆,你去欧洲,最大的感觉就是石头,柏油路都少,主要的街道、房子都是石头,你去美国,第一感觉就是钢铁和水泥,整个城市陷入汽车时代,也就是工业时代,你一到香港,感觉就是玻璃,那怕就是金属也不是很重的钢铁,都是薄薄的铝片,台湾的质感呢?塑料,优质良品。中国大陆的质感是什么呢?是泥土,到了任何的地方,都能感觉我们崇拜土地。是的,这就是我的感觉。人有质感,国家有,城市也有,比如苏州的质感,我觉得就是水。
子东说他对质感的趣味是木头和石头,我也是,但我要外加上一个水。也就是这样,我才明白为什么我不喜欢洛杉矶了。
文涛又说,如果你周围的世界都是相对永恒的,百年的苍天大树,古老的见证了历史的石头,你会是什么样?如果你周围都是塑料的,今天换过去明天换过来,随意塑形,随便组合,易朽、易坏,说没就没了,变幻莫测,那么你又会是什么样?你的性格、思想感情难道不是这个环境的产物?你身处塑胶时代你能不浮躁,能不急于求成吗?如今明星、时尚、网络、爱情、文学艺术、一个月就拍出来的三十集电视剧,新的电影、新的节奏、新的特技,一切都发出一股子塑料味,其实塑料是什么味?塑料是没味,乏味,转瞬即逝,不留痕迹,但是这恰恰不就是现代人想要的吗?
塑料时代,不需要永久,深邃,不需要天长地久,不需要记忆,历史,不需要质量,质感;塑料时代的人藐视大自然,因为我们什么都可以造,人造大理石,人造木头,,以后还会有人造食品,甚至人造我们自己(克隆人)!如果我们塑胶时代的人光是做这些到也罢了,但是现在我们还有这样的人,在明明是真正的石头上贴一层树胶纸,让它看起来像木头,在活生生的大树上缠绕上电线,让它们晚上发光,把好端端的清华大学教学楼改叫真维斯楼……。没有人会想,多少年以后,如何向我们的后人介绍真维斯楼的来历?
看来这一切都不是谁的错,都是这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坐在这世代的巨轮里,不知它会驶向何处。于我,所能做到的唯一的事大概就是尽量保持清醒,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尽量欣赏能久远一些的事物吧,比如文学,音乐,不然还能怎么样?
说明:所有引用的言论都不是言者的原话,都只是凭记忆记下的大意。如有疑问一切以六月三日锵锵三人行的播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