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2024 (62)
温 家宝微服私访记之泪撒宿迁 中国农村的各项税收,对于农民的压力,似乎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中央的农业政策有时很大程度上会取决与地方官员的报告文件里,如果这些官员的报告隐瞒实情,就会导致这些政策的偏离。 温 家宝当选国务院总理以后,把农民问题摆在了首要解决的重要位置上,他非常重视农村问题,对于农民的疾苦,温总理时时刻刻都挂在心上。 爱民心切,天地可鉴! 为了了解到农村的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温总理经常会亲自到农村走一走,看一看。 2003年7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 家宝到江苏宿迁考察。 江苏宿迁,历史上是有名的肥沃之乡,江苏省有名的小麦产地。如果农民好好种植自家的农地,解决吃饭问题,显然是没有问题的。 温总理就是想到这些并不是十分困难的农村,看看那里农民的生活情况。 2003年7月18日,温 家宝总理悄悄抵达了江苏宿迁... 他没有直接去市政府,而是随意走到一块农田和农民打起了招呼。不料,当时村民并不认识一身便装的温 家宝,他们显然并不欢迎前来 考察的「干部」,对这些[干部],他们并没有显现出什么热情。 温 家宝满面笑容的走上前去,跟一位正在刨地的大爷打招呼:“老乡,你多大年纪了?家里有多少人?” 这位老乡似乎听惯了官员的官话,对温总理的这些提问,也没有表现出兴趣,只是低头继续自己手中的活。 忽然,,一个妇女扯着嗓门喊到:“记者不要给他们拍照,他们解决不了问题的!” 温总理有些愕然.... 听到这,温 家宝把那个妇女叫到跟前说:「老乡,你有什么事情跟我说说,看我能不能解决?」。那个妇女和温 家宝面对面时仍然没认出总理来。 “给你说你也解决不了,你们这些干部哪都一样,哪里管农民的死活”,她面无表情的说着狠话。 “老乡,你还是说说吧,说不定能解决呢”,温总理鼓励着她。 这个妇女虽然知道眼前这个干部仍然和以往一样,只是问问,解决不了问题,但似乎还是渴望她的困难,被更大的[干部]知道。 于是一股脑儿地跟温 家宝讲了很多负担重的问题: “我们家有五口人,我婆婆、我丈夫、我,还有两个孩子”。 “我的婆婆今年85了,瘫痪在床已经12年了”,“我丈夫也在常年的劳累中,积下腰痛的毛病,现在干不了重活。两个孩子还小,全家 的生计都靠我一个人种这三亩地”,这个农妇抬手指了指前面的小麦地。 放眼望去,一片橙黄结实的麦穗,在微风过后,散发着淡淡的麦香。也许这些给她一些安慰吧。温总理仔细的听着她诉说。 “这些小麦的收入,能解决你们五口人的生活问题吗?”温总理关切的问。 这个农妇的伤心事仿佛一下子被戳了出来。她转过身来,已是满脸泪水。 “我的负担重啊”,“我去年产小麦卖的钱,一共是2650块,交税就交了1460块。我们五口人要吃饭,孩子要上学呐” 温总理仿佛被她的泪水感染,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 “都有什么税?中央不是已经责令地方政府减轻农民负担了吗?”温 家宝低声问,又好象是在问随从的宿迁市市长。 “农业税、土地税、教育附加税、城建税、政府招待附加税.....”,农妇哀伤的扳着手指头。 “城建税?政府招待附加税?”温 家宝惊呆了,“一个农民,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为什么要交城建税?” 宿迁市市长看到温总理吃惊的样子,慌忙上前拦住正要开口说话的农妇。“这些问题你改日再到市政府反映。” 农妇的话题被挑动了,不说不痛快,她一下拨开市长的手,“我为什么不能说,我就要说,我到市政府反映无数次了” “今年我实在没有钱交了,前两天市里来干部,因为我没有交城建税,他们让我搬出现在住的房子,” “继续说下去...”,温总理眼圈发红。 “还有,他们还不让我的孩子到镇里上中学。” “那是因为她们没有交税,她们抗税。”随从的镇长对温总理说。 农妇接过话题,泪水已经转成愤怒,“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交政府招待附加税吗?我...我真的没钱了呀,你们这些干部整天吃喝,费用为什么让我们来交?” “限时快到了,再有8天,他们要来赶我搬出现在的房子,我们五口人怎么办呀?呜呜”,农妇开始抽涕起来。 旁边一直默默干活的老大爷,停下手中的活,他似乎感觉到这次来的[干部]有些不同。 他接过话题说,“可怜哪,那天镇里的干部拿着称,要到她家里称走口粮,她拼死护着,才没有被拿走,可她的粮食也不多了,” “她已经到市里去反映问题了,可没有人解决,没有人解决呀”,老大爷眼圈有发红了,“如果您是省里来的大干部,您一定要给她解决。” 温总理呆呆的看着农妇。 “解决不了的,没用的,谁也解决不了”,农妇痛苦的喃喃自语。 温总理的随从秘书看不下去了,他抹着眼泪对农妇说,“谁说解决不了,这些情况国务院真的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镇政府的人说,即使我告到省里也没人管,哪怕是国务院啊...” 忽然,她抬起满是泪水的脸,坚定的望着远方, “我把农活干完后,我要去北京,我要去找胡书记,找温 家宝总理,我要上告。” 她仿佛看到一线希望,“人人都说温总理是包晴天” “温总理呀,你在哪里?你知道我们受的苦吗?”农妇抑制不住悲愤的情绪,放声大哭起来。 此刻,一身便装的温总理被这眼前的一幕震撼着,他的眼泪终于禁不住,从脸上划落了。 老大爷看到这个儒雅的[干部]掉泪了,心仿佛被什么触痛了一下,他死死的盯着温总理的脸。 “这张脸如此熟悉,好象在哪里见到过”,他拼命的在回忆里找寻着,找寻着..... 温总理是来了解实际情况的,不便暴露身份,如果身份暴露了,他这次考察的目的也就达不到了。 老大爷仿佛找到了什么,只见他一直盯着温总理的眼睛,瞳孔开始慢慢放大,嘴巴因为震惊也开始慢慢张大。嘴哆嗦着结结巴巴, 指着温总理问:“您....您...您是不是..”.他应该知道是谁了。 温 家宝的随从秘书眼看着要被揭穿,赶紧走上前去,把老大爷拉到旁边,轻生说:“大爷,温总理是来微服私访的,他就是想了解到农民的实际情况,请您不要说出来!这些问题,一定会有交代” 老大爷的猜想被证实了,他眼望着蓝天,悲呛着说不出话来。 在场的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向他,老大爷不知道是激动、痛苦、委屈还是什么。 他紧紧的用泪水的双眼,盯着敬爱的共和国的总理。 老大爷仿佛从温总理关切的眼中读懂了什么,秘书紧张的看着他,生怕他揭露真相。 老大爷似乎找到了力量,找到了希望。他对那位还在哭泣的农妇说: “孩子他妈,别哭了,别哭了,听话,你的问题会立即得到解决,一定呐!” 听到这个情况,陪同的干部说:“交给我们,我们去解决”温 家宝说:“我要不来,你们怎么没去解决?” 说到这,温 家宝话锋一转,“作为我们的人民代表,一定要反映群众的真实情况,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和要求。为什么这么多问题,一直隐瞒着没有解决?” 温 家宝对准备发言的干部说:“不要汇报工作,想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因为汇报工作总是先谈成绩后谈问题,这就把多半的时间都给占去了。以后这样的情况要坚决杜绝。” 温 家宝总理从悲伤中缓解过来,厉声对宿迁市长和市委书记说:“李市长和张书记,你们要给我一个交代,限时8天,就是你们这些政府官员给这位老乡的最后期限,否则,就停职查办,需要承担党内处分就承担党内处分,如果违反宪法,私自增加农民负担,该承担刑事责任就准备承担刑事责任。” 温总理说道这里,悲愤的挥了挥手,他不经意使用了他一贯的手势。 农妇一听这位温文儒雅的中年干部这样训斥市长和市委书记,心想,这一定是一个大官。 “扑通”一声跪下,流着泪说:“我知道您是省里来的大官,我们这些老百姓平时很少见到省里的干部,您要为我做主呀” 温总理慌忙把她扶起来,“老乡,对不起,我不知道这些事,国务院也不知道这些事!” “你这个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一定会的” “是,一定会的!”随从的宿迁市长和市委书记、和其他官员惶恐的附和着。 30分钟后,温总理一行人离开这片农田,乘车向市政府开去,一路上温总理心情十分沉重。 这位农妇流着泪追着车队到村口。 “你遇到贵人了,”老大爷对她说,“你一辈子也猜不到这个人是谁” 农妇仍然激动的说:“是呀,很少有省里干部来这里,省里的干部还是好哇!” 老大爷笑而不语! 7天后...... 市政府来人,当面对这个年近5旬的农村老妇道歉,并顺利的解决了她的所有问题,她所在的镇里,农民们所有的额外负担全部解决了。 问题出奇的顺利,政府办事从来没有这样顺利过。 当这个市政府特使临走的时候,老妇还是仍不住自己的好奇,拉住特使的手问:“那天的中年干部到底是谁?” 特使支支唔唔的,不愿说出来。 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中共中央国务院总理温 家宝接见外宾的新闻。 那不是温总理吗? 温 家宝总理标志性的微笑和标准手势,一刹那,让这个老妇再次想到了什么,她一下子惊呆了。 她吃力的回忆着7天前,田地间的那个和蔼的中年干部,再看看电视里的温总理。 “那天的干部是不是温总理?是不是?”,老妇因意外、懊恼,显的情绪异常激动。她的手指甲扣进特使的肉里。 特使默默地流着泪点了点头。 老妇一下子坐在椅子上。反而安静下来,静静的,口中喃喃着,“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我怎么能这样对温总理说话”。 5分钟后,老妇冲出家门,踉踉跄跄的冲向7天前见到温总理的地方,向着北京的方向,流者泪长跪不起!! 遥远的东方,太阳正冉冉生气,预示着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一片彩云下面,鸟儿在自由的飞翔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