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2024 (62)
正常情况下,人每天排一次大便,说明肠胃比较健康,身体代谢有条不紊。大便是食物消化后的残留物,主要是食物中不被吸收的纤维素,所以大家会发现一个现象,平时吃的粗粮越多,产生的粪便就会越多。
但是,即使有时候吃的粗粮,富含纤维素的成分很多,大便还是不正常,比如说大便不成形,而且还伴随有放屁,频率比正常时要高很多。这种现象背后,可能跟哪些疾病有关系呢?主要与这3种原因有关,别不当回事儿。
1.肠易激综合征
肠胃有一套自己的蠕动体系,肠道每分钟都在不停地的蠕动,目的是帮助推动肠道内的食物向前推进,最终不被吸收的食物残渣,以大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如果肠道蠕动的过于频繁,那么食物就会被快速推进,从而导致一些食物不能被充分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肠道的蠕动会使肠内积气,所以会伴随着频繁的放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医学上将其定义为肠易激综合征,也就是说肠道的蠕动功能紊乱,导致肠道不能够按照正常节律蠕动,最终出现了大便不成形、放屁量增多。
2.慢性肠炎
所谓的慢性肠炎,其实就是炎症性肠病。正常情况下,肠道黏膜有分泌和吸收的功能,肠道能够对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进行吸收。但是,如果肠壁发生了炎性反应,那么肠壁就无法正常的行驶吸收和分泌的功能,这就会导致大便的水分含量增加。
与此同时,肠壁因为炎性反应,分泌更多的炎性分泌物,会使大便更加不成形,所以最终会出现大便稀糊。另外,肠道里面还有一些寄生菌,在炎性反应环境下,它们的代谢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糖代谢会受影响,从而导致产气增多,伴随这放屁量增加。
3.慢性胃炎
胃是搅拌和初步吸收食物营养的器官,它不断的蠕动,可以使食物充分混合。胃分泌的胃酸、酶等因子,可以对食物进行分解,从而使得肠道更加便于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但是,胃有时候也会异常的蠕动,导致食物不被充分分解,而且在蠕动的过程中,胃会产生积气,所以会伴随有异常的放屁,以及大便不成形等。
所以,通过大便的形状、放屁量,可以对肠胃的健康有初步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可以尽早对肠胃进行干预,从而更好地呵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