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白
辣椒做法
前几天开始,工作需要轮班;夜班坐到凌晨时分,来三湘四水转悠时,看到有板友写帖子,思念湖南的白辣椒口味;一时兴起,我是湖南的,从小在家乡就亲身体验过做白辣椒的滋味,今特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我们家乡白辣椒的做法。我绝不敢无病呻吟,要是那样的话,会遭板油拍砖的哦,这规矩我明白...
“白辣椒”名字的由来,据我的推测,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因为外皮是白色的,所以美其名曰——白辣椒——望文生义,呵呵;
2.在我们那里,其实都称之谓“fu”/肤辣椒,为什么?我们吃到的白辣椒,其实大部分都只是张辣椒皮——如同辣椒的皮肤-“肤辣椒”的来历这样就可以解释;其实这都是因为制作手法不到位造成的。
3.至于说“副辣椒”的称呼则更可以自圆其说:在我们那里,大凡个大长得肉厚的青辣椒,都是被留下来待熟透变红时做剁椒用的原料或者留几个做种用;而那些长相一般者,数量就多,一餐两餐也吃不完,此时恰逢天气又好,就被勤劳富有智慧的乡农摘来做白辣椒;主要的青辣椒留作剁椒用,自然剩余的就是副产品——“副辣椒”哦。
当看到菜园里这类“副产品”的青椒越来越多时,趁着好天气,家人就会在有露水的早晨用剪刀将辣椒连蒂(俗称辣椒把)一起剪下来,一竹筐一竹筐的用井水淋洗后,沥干水,在正午时分就着大太阳摊放在铺好的竹席上,用一块干净而透明的薄膜遮盖住——我家用的是育秧的地膜,轻薄而透明——经过这样的蒙晒,大约每两小时翻一下辣椒;到太阳快下山时,原本青皮的辣椒基本成为白色、灰白色。
此时揭开薄膜,一手拧着辣椒把,将辣椒尖对着自己,再拿起剪刀,把辣椒剪成两半,留点粘连,看起来好似一只整的就行(记得要保护好眼睛,不可靠得太近,以防辣椒籽蹦进眼睛里,那可就是受罪啊)。就着夕阳西下时的点点微风,把剪破的辣椒摊放在露天,使水分徐徐散发。
等到月上树梢时分,再把辣椒收回摊在堂屋的竹席上,切不可在外面露夜,以免受潮,辣椒容易变坏。等到第二天太阳出来个把小时后,再将辣椒请出堂屋晾晒,等到农村喝上午茶时分就可以用竹筛把辣椒籽筛掉后,将辣椒用一个擦拭干净的陶瓷坛子盛装起来,坛口外面蒙个塑料袋,盖上陶瓷盖,再用田泥或者井水把盖密封起来;等到一个礼拜后,你就可以随吃随拿,做好的白辣椒咬起来有点嚼劲,但丝毫不觉得吃的只是一张辣椒皮!
在我家,平时都是把白辣椒和
腊肉、猪耳朵、鸡杂等等一起炒着吃,炒有白辣椒的菜时,最好是加点水烹一下,这样炒出来的辣椒不但够入味,还增添口感。不过依据肉的大小来准备辣椒的大小炒出来的菜才更赏心悦口:腊肉切得大的话,就可以只把白辣椒撕成两半,将就着炒,辣椒的味道融入肉里;如果是鸡杂、猪耳朵之类的菜,完全可以把白辣椒切得碎一些,不但浑素搭配好,而且养眼,吃起来不觉得费劲。
快过年啦,只要能买到从广州回去的车票,到家肯定能好好尝尝白辣椒的味道,每年爸爸妈妈都会制作两坛子,贮藏得好的话,全年都能吃到哦。回到家里,切几个白辣椒,炒碟鸡杂或者猪耳朵,烫壶新酿的谷酒,围着火炉,把酒话家常:这白辣椒的味道、谷酒的清香、温暖人心的炉火、浓烈的亲情......
三湘四水,湖湘文化;可能各地的白辣椒制作工艺不同,本文仅回忆自己家乡的制作过程,描述不当的地方,还请包涵,千万不可因为看到“放牛的娃娃”写这关于白辣椒片言只语后,各位看官从此不吃湖南白辣椒的话,我就成为罪人也,真要那样,可就罪过啊.
放牛的娃娃 写于夜班熬不住时
2008.01.20
转贴者注:本人对原贴人表示崇高的敬意,TA能从百忙中抽时间来写此贴来分享做白辣椒的经验,实属难得。
引自:
http://club.news.sohu.com/read_elite.php?b=hunan&a=3999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