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魁北克

魁北克人是加拿大人中的异数,近半数公民赞成独立,年轻人尤甚。每年6月24日的”国庆节” ,只要你到亚伯拉旱平原,便立刻能感受到他们要求独立的狂热气氛,”魁北克万岁!”的口号一呼百应。魁北克人还有高非婚同居率,高分居率以及公开的同性恋。
个人资料
正文

10《两毛钱的魔力》

(2009-01-08 17:36:07) 下一个

10《两毛钱的魔力》

中学的图书馆比小学的好得多,书多,填张借条就可以借出来,从此我告别了街上那个小图书馆。我借到了一本《三门街》,是一本既不出名又流传不广的章回小说,却把我迷住了。看完了,总觉得故事不应该这样结束,应该继续下去。于是就异想天开地要写“续集”。随意编造故事,偷偷摸摸地写,既怕让老师知道,更怕妈妈发现,对同学也绝对保密。编故事似乎并不难,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写了老厚的一本子。在我的想像中我写的一定很精彩,说不定比原著更引人入胜。我要重温一下我的创作。于是我从头读起来,这一读使我汗流浃背,原先想的那么有趣,那么让我激动,写在纸上的却是毫无意趣的东西,连句子都不够通顺!那些美丽的故事跑到哪里去了?我厌恶得闭上了眼睛,把本子撕得粉碎。

历史课上讲成吉思汗,我对这位统一蒙古族征服欧亚大陆的英雄十分敬佩,感到遗憾的是还没听说有歌颂成吉思汗的小说!于是又萌发了写成吉思汗的念头。这一次我不像上次那样轻率,我发现脑子里容易想得天花乱坠,要想写在纸上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字斟句酌,反复思考,还总是不敢轻易下笔。我没有勇气重读那些写过的东西,惟恐一读之后就没有决心再继续写了,尽量把脑子里已经编排好的故事写出来再说。一个本子快写完了,我又一次翻阅历史课本的时候,发现我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错把女真族作为蒙古族的祖先了。真是太荒唐了!于是没有再看一眼就把那个本子扔到大伙房的火炉里烧掉了。

 

我读到了巴金的《海的梦》,我仿佛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样狂喜,那优美的文字、流畅的语言、深刻感人的绵绵情意……在我的眼前展开了一片完全新的艺术天地,一个美丽的、迷人的梦!我觉得我从来不曾读过这样动人的文章。相比之下,那些我读过的章回小说,顿时黯然失色不值一顾了!《海的梦》使我发现了现代文学这个繁花似锦的大花园,从此我不再倾心于旧小说,在图书馆里我搜寻着新文学作品。冰心的《寄小读者》,老舍的《猫城记》、《老张的哲学》,鲁迅的《彷徨》、《阿Q正传》,韬奋的《萍踪寄语》,郭沫若的《创造十年》等等,都是我在初一和初二那个阶段读的。文学作品中的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高尚与卑贱,都在我的心灵上投射了影子,使我懂得了应该爱什么、恨什么。我暗下决心,要像那些作家那样生活、那样做人。

一次偶然的遭遇,促使我写出了第一篇习作。

一天傍晚,我骑车去买车灯里的电池。出门不远,在街的拐角处发现一个婴儿坐在路的中央,我知道自己的骑车技术不高明,不敢骑车去绕过孩子,连忙跳下车来推着车走,自然不会碰到孩子,但是不知为什么孩子却哭了起来。坐在路边乘凉的两个女人站起来气势汹汹地拦住了我的去路,赖我碰哭了她的孩子。我分辩解释全无用处,她们生拉硬拽把我和车子拖进了一个院子。院子里的人很多,都偏向她们说话,七嘴八舌乱嚷嚷地说我碰坏了孩子还不认帐。我不知道她们想怎样处置我,我只盼着早点儿脱身,灵机一动掏出准备买电池的两毛钱来递给了孩子的妈妈,她们立刻就放我走,一场风波就这样轻易地平息了。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回家后就如实地记述了这次遭遇以发泄心中不平之气。写完之后反复读了两遍,很得意,就萌生了投稿的念头。

榆林有一份报纸《陕北日报》,报上偶尔也会登出一两篇小文章来。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报社,知道报社门口挂着一个和信箱一样的投稿箱。我想试试看,于是把文章誊清加上标题《两毛钱的魔力》,叠成小方块攥在手心里,回家吃饭的时候,我把经常同路回家的同学支走,最后一个离开学校。

当我走近报社的时候,心跳得很厉害,像做贼似的,惟恐被认识的人发现,好像大街上的行人都在注意着我的行动。我走过了投稿箱却没敢把手心里的小方块投进去。走过去了,我当然不甘心,又折回来。这样忐忑不安地来回了好几次。天色渐暗下来了,路上的行人也稀少了,我才下了狠心,快步走向投稿箱,用最快的速度把稿子塞进那个投递口,又以最快的速度逃离,仿佛是冒了一次极大的险。然后环顾周围,没有发现一个熟人,这才放下心来。

稿子投出去了,像是卸掉了一副担子,我把它置之脑后了,根本不敢妄想它能见诸报端。真是大出意料,两天后,《两毛钱的魔力》居然在报上排列成一个方块。当我看到我的文章和名字变成了铅字的时候,那种喜悦的心情大概是所有同样经历的人都曾体验过的吧!应是无须描述的了。

这篇习作的发表,竟然使一个十三岁的初中二年级学生立志要当作家,这显然是年幼无知的妄想。但当时的动机是纯洁的。因为我当时已经深知作家历来都是挣扎在压抑、苦难和窘迫之中的,没有飞黄腾达的作家,没有发财致富的作家,作家的道路是坎坷的、寂寞的,作家的名字可以照亮历史,本人却生活在穷困潦倒颠沛流离之中,所谓“穷而后工”。我小小的年纪所追求的不是财富、权势,而是写一点有利于社会的文章,是无可厚非的。也正是这种儿时的立志,使我终生不热衷于财富权势而能洁身自保。虽然由于志大才疏终未能实现作家梦,但我终生不悔,因为文学(其中不包括那些兴妖作怪、自命为文学实际上是文字垃圾的东西)给予我的太多了。文学使我懂得了历史,懂得了人生,懂得了社会,也懂得了真理与正义的不灭性和永恒性,任何邪恶只能逞凶于一时。文学像一面照妖镜,可以使人在妖雾中清醒过来。文学使我永远乐观,在苦难中不至于精神崩溃。

有人说:“什么是快乐?做你愿意做的事就是快乐。”我同意这个观点。我愿意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出来,给自己看,给朋友看。我常常感到快乐,我的快乐也是文学给予的。

 

 

 

©郭锦文 2009

(转载、出版需经作者书面同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