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13)
2016 (141)
2017 (105)
2018 (72)
2020 (45)
中国关于近期酒店的新闻,一个是卖外卖,熟食,上次写过:
另一个就是卖健身卡。
相比传统健身房,酒店健身房展现出诸多竞争优势。首先是硬件设施优越:许多高星级酒店配备有先进的力量训练与有氧设备、恒温泳池、专业瑜伽室、桑拿房等,整体环境宽敞、整洁、维护良好。其次,酒店健身房相对冷门,人流量远低于商业健身房,提供更安静、私密的健身体验。再加上酒店通常设有严格的出入管控与安保系统,为用户带来更高的安全性与隐私感。
服务也是其一大亮点。从干净整洁的洗浴空间,到每日更换的毛巾、免费提供的水果、饮品,甚至延伸到停车位、下午茶等增值福利,整体体验远超大众健身房。“健身的同时还能享受酒店级别的服务,非常舒适。”一位在CBD工作的白领表示。
此外,部分用户也看中了这里的“圈层社交”属性。高端酒店作为城市中高收入、高社会地位人群的聚集地,其健身房也成为特定人群之间建立联系、拓展社交网络的新场所。配合酒店多选址于市中心、商务区等交通便利区域,这一新模式对周边居住或工作的中产用户具备较高吸引力。
我们这次在酒店还真遇到过几个不是住客来健身,桑拿的。
在上海某酒店巨大的泳池里,见到一个几乎天天在那里游泳的男士,以为他六十多,人家说自己都七十了,是附近的住客,喜欢这里的环境,办了张年客,好像一万元,经济条件不错。他人也很好,让给我们先用冲浪,知道我们呆一会就得走。他每天游一个小时,然后到按摩池放松。看上去真是精神矍铄。
在另一家酒店的桑拿间,我遇到一位中年妇女,态度就不太友好。
她坐在更衣室里,一边玩手机一边自拍。我走过去,看到一个空着的更衣柜,就随手打开把东西放了进去。这家酒店的更衣柜似乎不按编号分配,我还奇怪怎么记得住哪个是自己的。好在这里人不多,我就挑了靠门口、位置显眼的那一个。
没想到她一看,大发雷霆,说你怎么往别人的箱子里放东西?可她明明坐在另一边,也没见她把柜子打开或者做任何标记,我怎么可能知道那是她的?不过,我还是向她道了歉。但她依然满脸的怒气。
其实更衣室是个比较私密的空间,旁边就是桑拿间。她一直在用手机自拍,还可能不小心拍到正在更衣的人——在美国,很多桑拿场所是禁止带手机进入的,这么做不仅不礼貌,还涉嫌侵犯他人隐私。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她又变脸,拿着手机笑嘻嘻地说:“这家桑拿不错,回头你也来打个卡吧。”语气轻佻,仿佛刚才的不愉快根本没发生过。
原来她并不是酒店的住客,只是买了个临时的体验票。可即便如此,也不至于对别人这么凶巴巴的吧,也许她以为我和她是一样的“散客”?总之,她是有点过的。
再聊一下最近风口浪尖的预制菜。预制菜是指由食品工厂或餐饮企业将食材提前处理(如清洗、切配、腌制、调味等),部分或全部加工后进行包装冷藏或冷冻,消费者或商家只需简单加热或烹饪即可食用的菜肴。最近我们原来好多年前回去吃的西贝现在好像很受争议。2016年那次是我们第一次吃,当时觉得很新奇,挺喜欢的,回美后还山寨了一下他们的西北莜面:)
我们这次去了一家和酒店连着的大商场中的一家主打本帮菜/现代海派菜风格的餐厅。媒体和美食博主将其称为“顶流本帮餐厅”。装修风格被评价为融合“摩登现代感”与“老上海风情”元素,环境相对时尚、有设计感。 用餐模式有“套餐”形式,适合家庭、聚餐、请客等。在大众点评上的评论和得分还是很不错的,就想着带北京闺蜜去尝一下。
那天去时食客很多,生意兴旺,并且好多都是当地上海人。因为大圆桌都坐满了,给我们六人安排的是车厢座。当时也没考虑太多,想着中午12点能坐进去就不错了。
当时大家已经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为了省时间,就点了一个多人套餐。他们的冷菜上得很快,但想着,毕竟是冷菜,快一点就快一点吧。没想到热菜也是一个刚放上来,每人还没来得及尝一口呢,另一个又端上来了。有时还两个一起上,腾地方就要腾半天。我跟他们说慢一点上,服务员一边回答好好好,一边还是继续给你上。桌子上一下就堆满了菜。突然感觉就不好了起来。
最糟糕的是,会让人怀疑是不是预制了?尽管明白我们订的是套餐,他们也许有中央厨房,预先知道什么菜,确实可以将食料先准备处理好,来了就开炒,但这速度实在是有点太快太神奇了。不过说归说,他们菜品的味道还是相对不错的,并且每个菜都气腾腾的,也就没太多想,直到最近预制菜被热议。。
这个叫小油条,应该是外国油条吧,哈哈哈,很脆。
招牌白切鸡
核桃莜麦蔬菜沙拉
椒盐排条,味道不错。
糟四宝,我喜欢。
小炒黄牛肉
香茜小素鸡
一平元宝虾
松鼠鲈鱼
很快就上来,应该一定是先炸好的。
大烤河鳗,好吃。
石锅蟹粉豆腐
泉水时蔬
桂花米糕
全家福肉皮,现在很流行全家福。
送的芒果冰淇淋。
这个好像是双皮奶。服务员要让你给他们写评,二个人写了还不行,要每个人都在手机上一一登录。闺蜜的先生是个火爆脾气,说那样我们就不要了。果然,后来他们也没让每个人都写,东西就主动拿来了,哎。
预制菜的争论,人们总是觉得“美国也有预制菜”、“只要好吃就可以”,我觉得最大的问题一是加工环境无法监督,二是包装都是塑胶制品,而且大部分在加热的时候是直接微波炉或者带着包装进大锅煮,再摆盘,三是保质期问题。那些外卖的问题比大餐馆的更为严重。预制菜这样红火下去,传统中餐烹饪艺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西贝的厨房太可怕了,但小作坊预制厨房更是没法看。可惜餐饮业为了降低成本,只有预制菜一条路了。
“原来她并不是酒店的住客,只是买了个临时的体验票。也许她以为我和她是一样的“散客”?可即便如此,也不至于对别人这么凶巴巴的吧。总之,她是有点过的。”
预制菜到处都是,但价钱应当不一样才对。像我们在这边餐馆吃盐水鸭,酱牛肉啥的,不可能现给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