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14)
2016 (142)
2017 (106)
2018 (73)
2020 (45)
我第一次吃饺子,是小时候去北京探亲。厨房里热气氤氲,爸爸在案板前和面、擀皮,妈妈低头剁馅、包饺子。我和哥哥一旁看得入迷,时不时抢着把爸爸揪下来的小面团按扁成小圆饼。爸爸右手擀面杖一转,左手轻轻一送,一张张薄薄的饺子皮就神奇地摊开在我们眼前。
猪肉白菜的香气夹着香油味,氤氲在空气里,慢慢化作一只只小小的月牙,整齐地躺在饺子匾里。水开后,饺子“扑通扑通”跳进锅中,蒸汽一下子模糊了冬天厨房的窗。妈妈捞了几个,让我们迫不及待尝鲜,又笑着问爸爸:味道可以吗?等大锅饺子正式出锅,我夹起一个,学着大人的样子蘸了点醋,一口咬下去——鲜美的汤汁迸开,肉香与白菜的清甜交织在舌尖。那一瞬间,北方冬天的寒意仿佛都被驱散了,只剩下家的温暖与满足。
上海人原来只吃馄饨,不过后来也陆续有了“大娘水饺”之类的连锁店。
北京的饺子馆真是五花八门。第一次去北京闺蜜带我去的饺子馆,被五花八门,各种馅料的饺子惊呆了。白菜的、韭菜的、茴香的、黄瓜的、西红柿的……里面搭配着猪肉、牛肉,甚至还有羊肉馅。还有咖喱猪肉馅,艾玛。羊肉和咖喱口味我到现在都没敢吃过。当时还觉得,西红柿这多汁水,竟然也能包进饺子里,特别的新奇。
到了美国后,饺子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童年的记忆,对故乡的怀念。可以说,饺子是一种情结,甚至是民族的象征。一提到中国,许多人就会想到饺子。:)
于是我也开始和朋友们一起学着动手包。朋友是香港人,却擀得一手好皮,动作麻利不输爸爸,包得也相当漂亮,特别的佩服。当然,她曾经开过餐馆。我后来自己也不断尝试鱼肉、猪肉、牛肉,还有健康的素馅,用自家院子里长出的韭菜,配上朋友家母鸡下的鸡蛋,再拌些虾皮和粉丝,清鲜健康爽口。
现在每逢春节搞活动,更是大人,小孩围坐一起,还有美国朋友加入,包出的饺子也是大大小小、形状各异,虽不完美,但入口时总带着一种“这是我们亲手创造的”的满足,大家热热闹闹地过年,仿佛在异乡也能重拾属于我们的年味。
有次回国在上海,爸爸从家乐福超市买了一袋“湾仔码头”的速冻虾饺,说皮薄味美,他原来在香港湾仔工作时经常吃。我尝了一口,心里纳闷:饺子不该是手工擀皮、厚实劲道才最好吗?直到最近看了电影最近看了由马丽、惠英红、朱亚文主演、四月份新上映的电影《水饺皇后》,才真正明白“湾仔码头”背后的故事。
“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马丽演)原本是山东青岛一位医院护士,与援华的泰国华侨黄汉洲相识,相恋,结为夫妻,育有两女。没想到丈夫回泰国奔丧后竟另娶他人,要她带着她的两个女儿一起回泰国做他的小老婆,她婆婆还一边冷言冷语说很难听的话。臧健和拒绝屈从,毅然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独自留港。
在语言不通、经济拮据、举目无亲的环境中,她的生活艰辛可想而知。为了糊口,她先后扎过纸花、在餐馆洗碗、做过夜班护理,甚至还清洁过电车,只为勉强维持生计。一次在餐馆意外摔伤腰部,痛得倒在地上无法起身,几乎陷入绝境,常常以泪洗面。可正是这场意外,反而成为人生的转折点——她重新拾起母亲传授的手艺,在湾仔街头支起小摊,卖起了东北手工饺子。
起初,她的饺子摊几乎无人问津。香港人习惯的是早茶与点心,对北方饺子并不感冒。她不仅常常被警察驱赶,连地头蛇也来找茬。一次,面对挑衅,她毫不退缩,抄起菜刀,硬是震住了对方。没想到对方反而刮目相看,买走了好多饺子。
但她很快发现,香港人并不喜欢厚皮的大陆饺子。于是,她不断改良配方,坚持“三个原则”:品质第一、卫生保证、倾听顾客。他们总能给她提出各种宝贵的建议,都是她的贵人。就这样,从街头小摊到小小铺面,再到创办工厂,她一步步把“湾仔码头”做成家喻户晓的品牌。如今,公司年营业额超过六十亿港币,速冻饺子远销世界各地,而她也因此被誉为“水饺皇后”。
电影有着浓浓的港味,把观众带回七八十年代的香港,街头叫卖声、霓虹闪烁、石板旧街,复古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将人拉回那个年代。
臧健和(马丽饰)坚韧又温柔。起初我觉得她婚前的形象显得有点太胖,过于结实,少了少女的样子。但慢慢发现导演的选择极有道理:她有力气,能吃苦,顽强的性格与壮实的外形和臧健和的形象很吻合,和真人长得也有几分神似。随着剧情推进,她的表演也愈发自然,渐入佳境。
惠英红在这里饰演善良,举手投足都透着风情与底气的房东。她在这里的美,与《我爱你!》里和倪大红搭档时的那位老年妇女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毕竟是港人演港人,气质拿捏得格外到位。
电影中,臧健和与警察“华哥”(朱亚文 饰)之间有一段细腻的情感线。缘起的相识,是因为摊子被“华哥”收了。后来他常在夜晚收工后来摊位买水饺,日久生情,但最终因各自人生选择未能走到一起。当华哥提出一起移民加拿大时,臧健和举杯说道:“祝你一路顺风。”稍顿,又加了一句:“祝你幸福。”结局虽有点遗憾,但觉得也正因为她选择留在香港,才有了最后的“水饺皇后”。
2019年,73岁的臧健和离世。她留下的,不只是一个速冻水饺品牌,而是如人所言:“在香港九十年代的斑驳街景里,这个北方女人用饺子征服了世界。这不是创业神话,而是千万打工母亲的史诗——她们在砧板上剁碎命运,在蒸笼里升起朝阳。”
如今,我们只需走进北美的中国超市,随手买上一袋速冻饺子(很多种口味),便能在滚烫的热水中尝到那份熟悉的滋味和家的味道。饺子,是冬夜里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汁,是亲手包下的温情,也是臧健和这样的人,用汗水与坚韧写下的传奇。
真人片片
她和女儿
* * * * * * *
这篇写饺子,干脆把博友天边一片白云因我上一篇旧地重游,庆生的文给我做的生日快乐长寿面, 西红柿炒鸡蛋和丝瓜一起搬过来。好感动白云亲满满的爱心,在空中吊着的Flying noodle手工面,我原来只在中国餐馆的门口看到过,但不知道它就叫Flying noodle,白云生活艺术家真是心灵手巧,自己揉面,用自家种的菜,配上和亮妈一样的创意菜蔬,完美演绎。
她博客的每篇美食文,都非常艺术,摆盘,摄影很讲究,我前些日子看自己的菜帖,蔬菜就那样随便地放在桌上,还在想:以后一定要像白云一样,把蔬菜放在容器里,好好拍一下,不能再混了,哈哈。
今天就借花献佛,用这碗长寿面,送给同时八月生日的博友晴朗见南山,老上不来,若敏,大宝和所有八月生日的朋友们,咱们一起庆生,谢谢白云!
在家大吃水饺,面条,包子,饼,炒粉,炒饭,煲仔饭,把好不容易出差时减掉的几磅又加回来。
吃呼不吃呼?每天都在挣扎。。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2508/4615.html
水星兄看悄悄话,给你看一篇抗战旧文。
电影挺好看的,主要是讲的真人。饺子大王让我们现在在海外都可以吃到冰冻饺子!:)
抢个头排占好座,先忙自己的自留地了,晚点过来读:))
这部电影要看看!谢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