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的 1945 年 7–8 月,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与抗日战争和世界格局变化密切相关:
7月26日 — 波茨坦公告发布:美、英、中共同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遭“迅速而彻底的毁灭”。
8月6日 — 广岛遭原子弹轰炸(“Little Boy”),人类首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
8月9日 — 长崎原子弹轰炸(“Fat Man”),造成巨大平民伤亡;同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东北。
8月15日 — 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8月15日 — V-J Day(对日胜利日),标志着二战亚洲战场的结束。
我原来看过一部美国政府在二战期间制作的宣传片《我们为何而战:中国之战》(Why We Fight: The Battle of China),作为战争时期的官方影片,虽然带有强烈的政治宣传色彩,但影片对中国抗战的正义性和必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表达了美国对中国的同情和支持,呼吁美国人民团结一致,支援中国抵抗日本侵略。
而电影的片头和片尾曲,正是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旋律——那首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义勇军进行曲》。百万庄大侠让人热血沸腾《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的纪念文中也提到了它。这首歌最初诞生于1935年抗日题材电影《风云儿女》,作为其主题曲传唱开来。
今年春天回国,我们在上海杨浦区办事,偶然经过长阳路与大连路交汇处,意外发现一片宽阔的公共绿地。这片占地2.7万平方米的地方,竟是“国歌纪念广场”——一个并不为大众熟知的历史地标。王人美、谈瑛、顾梦鹤领衔主演的《风云儿女》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而《义勇军进行曲》也是从这里传遍中华大地,成为民族觉醒的号角。
在纪念广场北侧的下沉式广场内,坐落着国歌展示馆。与大多数“红色旅游景点”类似,这里除偶有团体参观外,几乎没有散客。展馆不需预约,免费开放,甚至连常见的身份证查验程序也省去。
广场与纪念馆本身显然是上海市及杨浦区政府的大手笔之作,投资之巨可见一斑,俨然又是一个“不计成本”的政绩工程。
在那里我们重新回顾了这首歌曲的诞生与流传。徜徉在陈列室中,仿佛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撇开它作为政治象征的身份,这首歌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集体记忆,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图腾与文化印记。心中不禁涌起深深的敬意与感慨。
提到《义勇军进行曲》,自然绕不开它的两位主要创作者:田汉与聂耳。尽管他们的名字广为人知,人生结局却鲜有人深究,实在令人唏嘘。
田汉,生于1898年,湖南长沙县一个农民家中。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在上海创办南国社拍摄电影、南国艺术学院,从事戏剧和电影创作。在1932年成为上海文艺界的中共地下党员。
聂耳,生于1912年,云南玉溪人。他自幼爱好音乐,演奏多种乐器。1931年,到上海入明月歌舞团,后任首席小提琴手,并从事音乐创作。1933年,经田汉介绍秘密加入中共。
《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可追溯至“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众的抗日呼声愈发高涨。具有左翼背景的电通影片公司拍摄的第二部影片《风云儿女》,由田汉担任剧本和主题曲歌词的创作。彼时,国民政府对戏剧和电影的审查制度相对宽松,官方干预不多,与今日中宣部对影视作品的严格审查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就在田汉写完歌词后不久,由于中共在上海的地下组织被民国政府侦破,他随即被捕。聂耳尚未来得及为歌词谱曲,便离沪赴日。1935年4月下旬,这首歌曲在东京完成定稿,聂耳将乐谱寄回电通影片公司。
聂耳最初为这首歌曲取名《进行曲》,而电通影片公司的投资人之一、民国将军朱庆澜则将其更名为《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5月初,电通公司首次将该曲灌制成唱片并对外发行,自此传唱全国,激励无数民众的抗战意志。
1935年5月,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隆重上映。影片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问世,便借助广播、电台和唱片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抗战时期最为广泛传唱的激昂战歌。在国民政府军中,这首歌亦广为流行,曾被誉为国军第五军200师的军歌。
令人唏嘘的是,作曲者聂耳终其一生却从未亲眼见到《义勇军进行曲》被演奏或传唱的盛况。1935年7月17日,他出国不足半年,便在日本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他短暂生命中最后的作品。更令人扼腕的是,这位以音乐为利剑、激励同胞奋起抗日的青年,最终竟客死在侵略国的国土之上,命运的讽刺令人深思,也让人倍添哀痛。
1949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政协筹备会发出征集新国歌的启事。马叙伦提议暂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获得与会代表一致通过。这一决定,不仅凸显了该曲广泛的民族认同感,也体现出中共将其纳入“抗日中流砥柱”叙事体系的政治考量。
作为词作者的田汉,来京后曾出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等要职,仕途似乎春风得意、前途无量。
然而,命运却向他亮出了残酷的另一面。1966年“文革”爆发,田汉被打成“叛徒”、“反党分子”,在群众大会上遭受批斗与毒打,后被关押于秦城监狱。1968年田汉因糖尿病、尿毒症及冠心病得不到治疗,含冤去世,孤独长眠,无亲属相伴,其子甚至不敢认领骨灰。他的一生,最终满是沉痛与悲剧。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义勇军进行曲》在外交场合只能奏曲而不得唱词,成为世界国歌史上的一大“奇迹”。直到1982年12月,田汉获得平反,全国人大才正式确认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本质上,《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激励全民抗战的歌曲。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对二战的贡献被系统性低估。然而,无论从战略意义、资源投入,还是持久抗战的角度看,中国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支柱。
尽管当时中国国力孱弱,军力远逊于已迈入机械化时代的日本,但中华民国政府和全国民众始终坚守抗战立场,忍辱负重,誓不妥协。凭借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民族长城,使日本深陷战争泥沼,并最终保障中国以战胜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
但小时候我们学历史时,教科书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角色评价普遍是贬低乃至否定的。书中称蒋介石对日奉行“不抵抗政策”,抗战态度消极,军队腐败无能,战斗力薄弱,往往不战而溃;甚至指责他暗中投敌卖国,借抗战之名中饱私囊,袖手旁观,直到胜利在望才“下山摘桃子”,其根本目的只是保存实力,为战后内战做准备。这种叙述,更多地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而非基于客观、全面的历史事实与理性分析。
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虽有战果,但整体战力及战区影响有限。然而《中国共产党简史》仍宣称“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却对中华民国政府的巨大投入与牺牲轻描淡写,甚至扭曲史实,试图抹除其应有的历史地位。正如美国作家海明威所言,中共“善于宣传,使美国对他们在抗战中起的作用产生了名不副实的印象。中共确有贡献,但国军的作用胜过他们一百倍。”
《义勇军进行曲》以及其他抗战歌曲极大鼓舞了民族精神,唤醒了民族自信,坚定了全民抗战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无疑是二战期间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作品之一,其历史地位,注定铭刻于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另外,大家听过这首庆祝中国抗战胜利的歌曲《恭喜恭喜》吗? 也很有纪念意义。
最近看见文学城不少朋友都在撰文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年前,战火停息,硝烟散尽,和平的曙光再次照亮大地。这不仅是对战争的告别,更是正义、良知、团结与人性携手赢得的胜利。那一刻的荣光,已深深镌刻在人类文明的长卷中。值此二战胜利八十周年,让我们肃然回望,铭记先烈的牺牲与奉献,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盛开人间。
到美国后才看到抗日战争的一些事实,从那以后中共的信誉就没了。很多宣传都不信了。
“更讽刺的是,现在国内也不能随意唱国际歌了。”,实在是不知道说啥好了。。。。
“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提醒人们,传播的力量可以压倒事实;在信息时代,真假之辨不只靠事实本身,而靠话语权与重复性;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人群很容易成为“被动接受者”。保持独立思考很重要。
老少粉红们表面强硬、实则在乎对方评价,是一种“既对抗又依恋”的复杂心理。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义勇军进行曲》在外交场合只能奏曲而不得唱词,成为世界国歌史上的一大“奇迹”。直到1982年12月,田汉获得平反,全国人大才正式确认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更讽刺的是,现在国内也不能随意唱国际歌了。
很佩服菲儿的渊博学识,学习了,非常感谢!
这话听来让人恶心、难受,但是一个扎心的事实。
90%以上的中国人接受的都是“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式的教育,所以,久了他们信以为真。
其实,中共是最大的汉奸,没有之一。我这么说,有太多的史实足以证明。
大敌当前,毛对同伙们说要一分抗日两分应付七分发展,还定为党的方针。
发展什么?抢人、抢武器、抢地盘。
他们的内部,谁主张抗日,谁受到严厉的批判和惩处,平型关之战、百团大战,都是如此。
彭被毛迫害致死,打百团大战,是彭的重罪。
蒋领着政府军抵抗日本,毛带着中共勾结日军打蒋打政府军,抢政府的地盘。
这若不是汉奸,这世界就没有汉奸。
抗战结束后毛共大量的收编日军,不仅是武器、军械,连人也要,仅四野,就有数万的日军参战。
勾结侵略中国的外敌,颠覆并推翻中国的合法政府,这不是汉奸,什么是汉奸?
颠覆了国家,夺取了政权后,倭人来道歉并要赔偿,毛亲自说何歉之有?我得感谢你们!
大手一挥,赔偿啥?没你们,我哪儿来的天下?
这种丧尽天良的国贼不是汉奸,天下哪里还有汉奸?
今天,毛的孝子贤孙们又开始编制新的谎言了,日本人不道歉、不认罪、牢记历史、、、
我翻遍中国这几百年来的历史,这样厚颜无耻心狠手辣的国贼,惟今日最多!
罗斯福以来推行“四大自由”的美国,这次在国际间现丑了。叹息一声!
-------------------
同叹息。。。。
罗斯福以来推行“四大自由”的美国,这次在国际间现丑了。叹息一声!
我也看到了,最后又是不了了之,艾玛!
作为俄罗斯的现任外长,这种着装有鲜明的政治信号,容易被解读为向外界传递“俄罗斯继承苏联遗产”的态度。 在国际场合,这可能被一些国家理解为挑衅或姿态强硬,尤其是在当前俄乌冲突和西方紧张关系的背景下。
它反映了俄罗斯政治精英在某种程度上仍以苏联的”历史光环“为自我身份的一部分,同时也带有对外界的一种“姿态外交”。 也证明了相当数目的俄罗斯人的民族恶性不改。
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政治利益下不可能有真实的历史。我去过台湾后也重新认识了蒋介石,并不像国内宣传的娘希匹不离口,逛窑子的流氓,光是他写了几十年的日记就让我感慨万千,还有他所到之处建立的纪念慈母的祠堂亭子。
----------------------
谢谢荷姐分享,太同意你的观点了。荷姐出生在台湾,与台湾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渊源。特别喜欢你写台湾的系列文。
“义勇军进行曲作曲家聂耳在日本的溺水地99年去日本时,在新干线上发现了藤泽,先生就说是聂耳溺水去世的地方,我们特意去了那里,看到有一块聂耳纪念碑,忘了海滩的名了,聂耳是共产主义激进分子,他改编的“金蛇狂舞”曲,我很喜欢,很有才华的音乐才子,可惜太英年早逝了。”,哇塞,姐姐,姐夫的亲临,真是太有意义了,回头你也写写吧。“金蛇狂舞”我也喜欢,又去听了一遍。
而风花雪月的徐志摩,在1925年便看穿了“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
见识决定命运,智者远离蛇蝎,愚者自陷险地,还有大量中间的懒人和无奈人,随风飘荡,命运跌宕。
投奔延安的王实味看见了“衣分三色,食分五等”,不知深浅地写下「野百合花」,结果“书生气十足的王实味被党(现在官方的说法是被康生)抓进监狱后,经过了几个月外界无 法知道的触及肉体及灵魂的秘密审讯过程,终于有机会被押出来见记者。读了他对记者 说的下面这段话,就明白了党(或者康生)在人们背后是怎样对待知识分子的了。王被押 出来的时候,神情呆滞。这个翻译过百万字西方著作的才子,当时对记者就象背书: “我是个托派,我攻击毛主席应该处死。我应该被处死一千次。但毛主席宽宏大量,他 不希望我死。他让我工作。我勤奋地工作,这才了解到劳工神圣的伟大。我对他的仁慈 感激不尽。”接着他又告诉外界,他在监狱里没有受到迫害,他生活的很好等等。”即便如此被迫自污奴服,依然没有逃过悲惨的命运。“1947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撤离延安……王实味则由中央社会部押送到晋绥根据地。途中,因王实味“神经不健康,身体也不好”,便成了行军途中的一个包袱。晋绥公安总局经请示中"央社会部批准,可以将王实味就地处死。7月1日凌晨,晋绥公安总局审讯科干部为节省子弹,将王实味带到黄河岸边一处偏僻的山隅,从其身后出其不意,用砍刀将他杀死后置于一眼枯井中。”
上海国歌纪念馆,国歌展示广场,2009年就有了,我还第一次听说呢。义勇军进行曲作曲家聂耳在日本的溺水地99年去日本时,在新干线上发现了藤泽,先生就说是聂耳溺水去世的地方,我们特意去了那里,看到有一块聂耳纪念碑,忘了海滩的名了,聂耳是共产主义激进分子,他改编的“金蛇狂舞”曲,我很喜欢,很有才华的音乐才子,可惜太英年早逝了。
田汉文革中的遭遇更让人唏嘘。
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政治利益下不可能有真实的历史。我去过台湾后也重新认识了蒋介石,并不像国内宣传的娘希匹不离口,逛窑子的流氓,光是他写了几十年的日记就让我感慨万千,还有他所到之处建立的纪念慈母的祠堂亭子。
衷心为世界和平祈祷!还原尊重和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谢谢菲儿好分享。
只可惜其中仍然缺了最初原歌词中的第二段:“那样好的消息,中国抗战胜利,消灭法西斯蒂,全人类说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你!”
确确实实是中华民国无数军民,付出巨大的牺牲,在现代国际社会里为中华民族赢得令人尊敬的地位。若干年前,我特地去先伯父阵亡旧址凭吊时,也是无声流泪,献上烈酒与玫瑰
共同的价值观和历史观,让文学城上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朋友们聚集在一起,是谓“道不孤”。
---------------------------
侃兄说得对,只是旋律一样,如我文中所写的,《恭喜恭喜》原本不是拜年歌,是为了庆祝抗战胜利的。历史不能被遗忘,正义不能被淡化,和平更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80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要守住那份记忆,用团结、理性与希望面对当下的挑战,继承和平的遗产,为下一代筑起更加稳固的未来!
“若干年前,我特地去先伯父阵亡旧址凭吊时,也是无声流泪,献上烈酒与玫瑰”,特别理解侃兄。 LD的爷爷曾参与审判日本战犯: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1808/15611.html
“共同的价值观和历史观,让文学城上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朋友们聚集在一起,是谓“道不孤”。”,握手侃兄!
------------
谢谢五湖兄鼓励。二战中,四川是中国大后方的主要基地,无论兵源、粮源都是全国之冠,是全中国战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四川重庆成为战时首都,遭受日军狂轰滥炸,四川军民的牺牲极为惨重,但始终未达到挫败国人抗战意志的目的。五千万四川军民的奉献在全中国中是首屈一指的。全国出征军中,每十人中就有两个川军,以致有“无川不成军”之说。
谢谢菲儿,正在拜读!你是万宝全书,只要能想到的,你这儿全有:)
是的,我们是老乡。
------------------
哇塞,谢谢谬赞,握手老乡,期待你的分享!
只可惜其中仍然缺了最初原歌词中的第二段:“那样好的消息,中国抗战胜利,消灭法西斯蒂,全人类说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你!”
确确实实是中华民国无数军民,付出巨大的牺牲,在现代国际社会里为中华民族赢得令人尊敬的地位。若干年前,我特地去先伯父阵亡旧址凭吊时,也是无声流泪,献上烈酒与玫瑰
共同的价值观和历史观,让文学城上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朋友们聚集在一起,是谓“道不孤”。
---------------------------
侃兄说得对,只是旋律一样,如我文中所写的,《恭喜恭喜》原本不是拜年歌,是为了庆祝抗战胜利的。历史不能被遗忘,正义不能被淡化,和平更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80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要守住那份记忆,用团结、理性与希望面对当下的挑战,继承和平的遗产,为下一代筑起更加稳固的未来!
“若干年前,我特地去先伯父阵亡旧址凭吊时,也是无声流泪,献上烈酒与玫瑰”,特别理解侃兄。 LD爷爷也曾参与审批岗村宁次: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1608/1217166.html
“共同的价值观和历史观,让文学城上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朋友们聚集在一起,是谓“道不孤”。”,握手侃兄!
谢谢菲儿,正在拜读!你是万宝全书,只要能想到的,你这儿全有:)
是的,我们是老乡。
承认、歌颂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的抗战贡献和承认、颂扬四川军民的抗战贡献都有政治风险。前者自不必多说,后者的风险在于一种鼓吹大一统,一直贬低民国时期的所谓各省自治、军阀混战,如果正面承认了川军、滇军、桂军的抗战贡献,岂不是从侧面否定了自己过去的政治宣传,变成了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其次,各个所谓“地方军阀”及其治下人民共赴国难、浴血抗战的历史事实,对大一统的僵化思维形成冲击——原来并非只有全国服从一党、全党服从中央、中央服从一人才能够凝聚民族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够抵御外侮,才能够建设国家。在一个公平民主、地方自治的国家里,相对独立、自治自理的各地区人民,在面临共同敌人、维护共同利益的时候,绝对能前赴后继、共御强敌,而并不需要维护一个等级层次分明、皇权高高在上的落后体制。紫禁城里人上人,皇城根下一等人,各大城市二等人,穷乡僻壤不算人,就是这种落后体制的体现。
我去年写了《犹太难民纪念馆》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2406/3707.html
菲儿有心了。回国一趟,留下那么多有意义的照片和回忆,每挑一个片段,写出来都是一个好故事。学习了。
菲儿有空再写写犹太人博物馆?我几年前去过,感慨很多,可惜没留下照片。
菲儿有心了。回国一趟,留下那么多有意义的照片和回忆,每挑一个片段,写出来都是一个好故事。学习了。
菲儿有空再写写犹太人博物馆?我几年前去过,感慨很多,可惜没留下照片。
陈歌辛(1914年9月19日—1961年1月25日),原名陈昌寿,笔名怀玉、林枚,出生于江苏省南汇县(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流行音乐人,与黎锦光同被认为是中国流行乐坛成熟期最杰出的代表,分别有“歌仙”与“歌王”之称。
陈歌辛的外祖父为印度人,故有印度血统。母亲将他过继给无子女的建筑工程师陈有光。陈歌辛毕业于上海市格致中学,曾短暂跟随犹太音乐家弗兰克尔学习音乐理论及作曲、指挥等。其后在上海一些中学教授音乐,并创作歌曲。
1935年,在上海乐剧训练所兼任教职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剧《西施》。
1938年,任中法戏剧专科学校音乐教员,与中共地下党员杨帆合作,为“新华影业公司”的电影《儿女英雄传》中,译配了苏联歌曲《伏尔加船夫曲》,还和张昊、铁铮、郑守燕组办了200人参加的大型“歌咏指挥训练班”,曾创作抗战歌曲。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租界。12月16日陈歌辛被日本占领当局逮捕,被关进极司非尔路76号酷刑折磨三个月后放出。
1943年进入汪精卫政府直属的“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音乐部工作。
1945年3月,为日军神风突击队军歌谱曲[1][2],而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称陈歌辛曾在汪精卫政府所属“华影”任职期间谱写《大东亚民族团结进行曲》。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陈歌辛听到日本投降消息之后当晚就写了《迎战士》一曲。
1946年陈歌辛为庆祝抗战胜利后第一个农历新年,以“庆馀”为笔名创作贺年歌《恭喜恭喜》,该曲日后成为华人世界最重要的贺年歌曲。
1946年6月陈歌辛因“汉奸嫌疑”被民国政府拘押七天后被无罪释放。
1946年底,陈歌辛赴香港投奔夏衍。
1950年4月受夏衍之邀,回到上海任昆仑电影制片厂作曲。
1956年受杨帆案件牵连,被上海电影制片厂立案审查,一度停止工作,后被宣布无历史问题,恢复工作。
1957年在反右运动前并未发言(一说是《梅花开咯》的歌名、歌词犯忌),但也被打成右派,送往安徽白茅岭农场劳动,在大跃进饥荒中被饿死于当地。
1961年1月25日的早上,当“右派”们起床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时,只有陈歌辛没有动静,叫他也没反应,等掀开被子一看,大家才发现,年仅47岁的陈歌辛“脸色惨白,停止了呼吸,不知什么时候已离开人世”。
1979年罪名终获平反。
谢谢菲儿!眼里有泪,再与菲儿和网友们分享一个。《恭喜恭喜》不是拜年歌!你看看歌词:
https://tw.news.yahoo.com/%E6%81%AD%E5%96%9C%E6%81%AD%E5%96%9C-%E4%B8%8D%E6%98%AF%E6%8B%9C%E5%B9%B4%E6%AD%8C-%E4%BD%A0%E7%9C%8B%E7%9C%8B%E6%AD%8C%E8%A9%9E-103502442.html
只可惜其中仍然缺了最初原歌词中的第二段:“那样好的消息,中国抗战胜利,消灭法西斯蒂,全人类说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你!”
确确实实是中华民国无数军民,付出巨大的牺牲,在现代国际社会里为中华民族赢得令人尊敬的地位。若干年前,我特地去先伯父阵亡旧址凭吊时,也是无声流泪,献上烈酒与玫瑰
共同的价值观和历史观,让文学城上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朋友们聚集在一起,是谓“道不孤”。
要是今天,按共党的逻辑,民企的大小老板,包租地,建大棚的农民,口袋里有几个钱的人,都可以以阶级敌人论,打倒,分了他们。那帮人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烂一切,自己掌权 :)
“聂耳报考歌舞团时,创办人黎锦晖(黎老的二哥)见小伙子这么有音乐才华,并未以聂耳家境贫寒、而怀学费难继之虞,收留了他。其后也为聂请免费的老师,帮他省钱。。。可最后俩人还是闹掰了,源自于“文艺到底为什么服务”的“路线斗争”。黎锦晖喜欢潜心创作,旋律优美轻快,歌词通俗易懂(在这点上,是在用音乐传承长兄黎锦熙的白话文普及),而聂耳则受左翼文艺观念影响,主张创作应有革命精神和批判意识,写文章抨击黎锦晖“香烟肉感,麻痹青年”的靡靡之音。。。文革时黎锦晖遭到批斗,在自我检讨时反思明月社的经历,说聂耳曾经对他的批评,让他得到启示大的裨益,后来也开始写“正派”的歌曲了。但黎老也告诉我,70年代末,他在阔别家乡几十年后第一次回国探亲时,见到了七哥黎锦光。两位老人谈起往事,黎锦光告诉幺弟,当时因为聂耳写文章攻击黎锦晖他气不忿,便在后来他也加入明月社后,将聂耳逐出了歌舞团:))
--------------------
记得采心原来写过很多篇黎老,很是感人!黎锦晖中国近代歌舞之父、流行音乐的奠基人,好像潇潇有次也提到过他。我对他和聂耳过往不太清楚,谢谢分享这么多的内幕!:)
-----------------------
呵呵呵
中国现在又抗日高潮了,直接针对日本人。就像我搞不清国歌歌词的版本,国人也搞不清历史和现实的区别。
----------------
哈哈哈。老歌词比新歌词要高出不少。 纪念抗日,是为了铭记当年中国人民的牺牲、坚持与团结,承认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存在,让它不被遗忘。 纪念抗日但不制造仇恨,制造仇恨往往会选择断章取义、妖魔化整个民族、煽动情绪对立,把历史作为攻击现实的工具。
一直宣传地富反坏右是人民的敌人,是坏蛋。去乡下一生活,才发现贫下中农占据要位,霸凌贪污偷懒,地主富农则老老实实干活,尚有庄稼人的本分。
都扭曲了。
--------------------
多谢遛个弯分享,是啊。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说:“当时的日本人知道,他们的主要敌人是蒋介石而不是毛泽东,对抗他们的主力是国军而不是共军,日本在盟军的打击下被迫投降,是向国民政府而不是向中共。国军与日军大会战二十余次、较大战斗近五万次、付出近500万将士的鲜血、毙伤俘日军近200万;正是国军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才换来了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地位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哈哈哈,说得太好了。外公是资本家,可是他被抄家时,工厂的工人没人说他坏话,反而很同情他。
------------------
多谢borisg分享,感动。《义勇军进行曲》不愧为二战时期最重要的文化艺术作品,名垂青史。
--------------------
多谢鹿葱鼓励。《聂耳》是1959年的影片,由郑君里执导,赵丹主演。我倒是没有看过这个电影。多谢介绍。
-------------------
多谢战略,好久不见。这首歌虽有东北抗日背景,但确实是先在上海影视界流传开来的。
-----------------------
谢谢侃兄分享!
115师在林彪师长的指挥下,于平型关外伏击了日军的运输大队,打了第一个胜仗。 可惜好景不长,1938年3月,他意外地被阎锡山的士兵误伤,因此没能在抗日战场继续立功。
开始看你介绍的《生万物》,“倪大红的吝啬有一拼的是林永健”,两个人都演技爆棚!:)
《恭喜恭喜》这首歌,我一直以为是过年时,大家祝贺新年的歌曲,原来是庆祝抗战胜利的歌。谢谢美菲儿好文分享!今天815,美菲儿有心了!周末愉快。
-----------------------
多谢沈香!《恭喜恭喜》小时候女儿和小朋友一起在春节表演过,我原来也不知道就是庆祝抗战胜利的歌呢。一起纪念抗战80周年庆!周末快乐。
------------------
多谢在意,“希望真相不会永远被掩盖,总有一天会被拨乱反正。”,说得太好了!
“我们都是这么学历史的,艾玛,“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相可以任人扭曲。
聂耳英年早逝,如果活到六十年代,也必定和田汉的命运一样,这么说,老天也算眷顾他,没有遭罪。田汉的悲惨命运是那个匪夷所思年代一批人命运的缩影。”
-----------------
确实如此。“田汉的悲惨命运是那个匪夷所思年代一批人命运的缩影。””, 麦子精辟。哎。。。。
------------------
多谢大侠临帖,点评,鼓励!好巧,咱们的文都提到了这首歌。:)
给你看我五月份写的珍珠港事件: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2505/21060.html
-------------------------------
多谢蓝山兄,非常赞同你说的,”任何对国民政府历史地位的否定,对真实历史的蓄意篡改,都是对为国捐躯英烈们的不尊重。” “不要将真实的历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这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咱们一起纪念抗战80周年庆。蓝山兄周末快乐!
---------------
多谢红树鼓励!”特别心痛那些为国无私奉献青春和生命的人,有些死在了战场上,最不公平的是,是那些带着“莫须有”罪名,含冤死去。。。“,是啊,太让人唏嘘,心痛了!
----------------------
多谢补充分享,握手云台兄!今天就是抗战胜利纪念日了,我们一起纪念!
先赞菲儿集文采、旅游、史实、民族情怀、个人命运、思考感悟于一体的又一篇佳作!
来晚了,多写点儿,加段八卦,出处是“黎氏八骏”家的老幺。——菲儿在文中提到聂耳于30年代初,加入了上海明月歌舞团,让俺想起了黎老在世时讲过的一段故事。聂耳报考歌舞团时,创办人黎锦晖(黎老的二哥)见小伙子这么有音乐才华,并未以聂耳家境贫寒、而怀学费难继之虞,收留了他。其后也为聂请免费的老师,帮他省钱。。。可最后俩人还是闹掰了,源自于“文艺到底为什么服务”的“路线斗争”。黎锦晖喜欢潜心创作,旋律优美轻快,歌词通俗易懂(在这点上,是在用音乐传承长兄黎锦熙的白话文普及),而聂耳则受左翼文艺观念影响,主张创作应有革命精神和批判意识,写文章抨击黎锦晖“香烟肉感,麻痹青年”的靡靡之音。。。文革时黎锦晖遭到批斗,在自我检讨时反思明月社的经历,说聂耳曾经对他的批评,让他得到启示大的裨益,后来也开始写“正派”的歌曲了。但黎老也告诉我,70年代末,他在阔别家乡几十年后第一次回国探亲时,见到了七哥黎锦光。两位老人谈起往事,黎锦光告诉幺弟,当时因为聂耳写文章攻击黎锦晖他气不忿,便在后来他也加入明月社后,将聂耳逐出了歌舞团:))
我也读过关于潘汉年与日伪勾结的故事。 “七分发展进步势力,二分对付顽固派,一分抗日”虽然没有正式的文件,但有证人。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说:“当时的日本人知道,他们的主要敌人是蒋介石而不是毛泽东,对抗他们的主力是国军而不是共军,日本在盟军的打击下被迫投降,是向国民政府而不是向中共。国军与日军大会战二十余次、较大战斗近五万次、付出近500万将士的鲜血、毙伤俘日军近200万;正是国军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才换来了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地位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华裔历史学家余英时说:“八年抗战中,国军付出的血肉代价远超中共武装,后者虽宣传有功,但实际影响有限。”“真正要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就要让历史回归事实,而不是被胜利者的政治宣传所操控。”
再次感谢水星兄临帖,点评。
“聂耳在日本不幸溺水身亡,现在日本还有纪念他的一个地方(公园?)”,幑宁说得对,聂耳在鹄沼海岸游泳时溺水身亡。因他之缘,藤泽市与聂耳故乡昆明市结为友好城市。藤泽市有一座聂耳纪念碑。
赞你的摄影和好文。期待你的新帖!
《恭喜恭喜》这首歌,我一直以为是过年时,大家祝贺新年的歌曲,原来是庆祝抗战胜利的歌。谢谢美菲儿好文分享!今天815,美菲儿有心了!周末愉快。
聂耳英年早逝,如果活到六十年代,也必定和田汉的命运一样,这么说,老天也算眷顾他,没有遭罪。田汉的悲惨命运是那个匪夷所思年代一批人命运的缩影。
中国现在又抗日高潮了,直接针对日本人。就像我搞不清国歌歌词的版本,国人也搞不清历史和现实的区别。
在大陆时被洗脑,以为抗日战争是共产党打的,蒋介石不抵抗软弱无能。来美后看了《一寸河山一寸血》连续剧,才知道大战,主要战场都是国民党在打,校官将军死伤无数。共产党宣传的“平型关大捷”实际上是改编成国民党的八路军在国民党组织下打的一个小仗,偷袭了日军的后勤大队。看大陆自己拍的抗日电影,共军就是打个冷枪,端个炮楼,挖地道,埋地雷而已。可国军打上海保卫战,徐州会战,长沙保卫战等等,死伤以万计。
一直宣传地富反坏右是人民的敌人,是坏蛋。去乡下一生活,才发现贫下中农占据要位,霸凌贪污偷懒,地主富农则老老实实干活,尚有庄稼人的本分。
都扭曲了。
+1000!
凭借谎言和暴力成功的路径依赖是不容易去除的,可以预见几周后依旧是一场比谁脸皮厚、晒谁拳头大的鸡血表演。
田汉与林维中育有一女田玛丽(又名田野),田野嫁给了演员张辉,在老版电影“家”中扮演三少爷觉慧的就是张辉,他和王丹凤扮演的鸣凤在影片中是一对壁人,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那版电影的阵容堪称豪华,魏鹤龄、孙道临、黄宗英、王丹凤、张瑞芳个个光彩照人,后来者再演不出那种韵味了。
“小时候我们学历史时,教科书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角色评价普遍是贬低乃至否定的。书中称蒋介石对日奉行“不抵抗政策”,抗战态度消极,军队腐败无能,战斗力薄弱,往往不战而溃;甚至指责他暗中投敌卖国,借抗战之名中饱私囊,袖手旁观,直到胜利在望才“下山摘桃子”,其根本目的只是保存实力,为战后内战做准备。这种叙述,更多地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而非基于客观、全面的历史事实与理性分析。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虽有战果,但整体战力及战区影响有限。然而《中国共产党简史》仍宣称“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却对中华民国政府的巨大投入与牺牲轻描淡写,甚至扭曲史实,试图抹除其应有的历史地位。正如美国作家海明威所言,中共“善于宣传,使美国对他们在抗战中起的作用产生了名不副实的印象。中共确有贡献,但国军的作用胜过他们一百倍。” 菲儿这段话说的实在是太好了,太精辟了。事实上,这个宣传与实际完全是相反的。老毛对林彪打平型关战役,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非常不满意,严厉斥责,说不符合721方针,即“七分发展进步势力,二分对付顽固派,一分抗日”。随即派遣潘汉年去南京通过李士群的引荐会见汪精卫,与日本军队达成协议,互不攻击。共军停止骚扰铁路线,日本人也随即停止了报复百团大战之后对华北地区农村进行的三光政策,撤出部队进攻南方国军。从1942年到1945年,共军与日军之间几乎没有接触,忙着在延安整风,延安没有也没有遭到日本飞机轰炸。此期间,八路军和新四军完成了从保存实力到快速扩张的转变,兵力几乎翻倍,根据地人口和面积都达到抗战中的顶峰。建国后为了灭口,1955年老毛把潘汉年关了起来一直到1977年去世。谁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一目了然。
十分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