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13)
2016 (141)
2017 (106)
2018 (72)
2020 (45)
长期以来,尽管人们对美国小费文化存在意见分歧,但整体而言仍能容忍其存在。然而随着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小费问题变得敏感起来,并开始引发人们对其公平和合理性的质疑。
关于美国小费制度的起源与历史,我曾专门写过文章探讨。我个人是比较认同小费文化的。过去和女儿一起外出用餐或度假时,除了我们按惯例支付的小费外,她总会要额外再给一份,说是要支持waiter 和 waitress,觉得他们很辛苦,不容易。
在美国,小费制度十分普遍。由于服务员的基本工资较低,小费往往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而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则几乎不存在小费制度,服务被视为职业本分的一部分,即使没有额外支付,服务质量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相比之下,欧洲多数国家在账单中已包含“服务费”,小费属于自愿支付,金额通常较小,更多是对服务表示认可的一种礼貌。
最近美国的小费文化出现了“小费膨胀”(tipflation)或“小费蔓延”(tip creep)的现象,引发广泛争议。
尽管在主流餐厅中,人们依然习惯性地给予约18%–20%的小费,但小费的适用地方却正在迅速扩展。原本仅限于餐厅和酒吧等传统服务场所的小费制度,如今蔓延至自助结账、外卖自取、甚至便利店和咖啡店的收银台。不论服务是否涉及实际的人力互动,只要有屏幕弹窗或结账界面,就可能出现“请选择小费金额”的提示。
调查显示,约72%的美国人认为,如今被要求支付小费的场合,比五年前明显增多;而近90%的受访者认为小费文化“已经走得太远”。此外,大约60%的消费者坦言,他们之所以付小费,更多是出于“社会压力”而非服务本身的优劣。
6月中旬,一位佐治亚州的男子在Instagram Threads上分享了自己餐厅账单的照片,并质问道:“‘生活工资费’到底是什么鬼?”( "WTF is a living wage fee?" )
账单上包括一份13美元的鲁本三明治、一份12美元的汉堡、两份4美元的薯条,以及一项18%的“生活工资费”(共计额外收取5.94美元),再加上1.81美元的税金,总金额达到了40.75美元。
在账单下方,餐厅写着一条免责声明:“每笔堂食账单将加收18%的生活工资费。此费用将直接用于员工工资,确保我们的团队获得一份生活工资。” 通知还说,顾客支付的小费将会被集中收集,并在“整个团队”之间分配。
餐厅菜单上写道:“100%的生活工资费将用于员工工资。相比直接涨价来支付更高薪资,这项费用能确保资金真正用于员工,并为他们提供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我们重视每一位员工,认为他们是团队的一部分。我们真心相信,这项新制度是我们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至少对我们来说是这样。”
餐厅在账单上加收的“living wage fee”让这位顾客颇为恼火,此事件在互联网上激起众怒,引发广泛讨论,获得超过500条的评论,并在其它平台上传播开来。人们围绕这项附加费用展开争论,并提到了类似做法,如“厨房感谢费”和新冠疫情期间收取的“健康与安全附加费”等。
一位网友评论道:“餐厅老板居然把这个写在账单上,应该感到羞耻。如果养不起员工,就别开餐厅。你显然没有足够的商业能力,连员工工资都发不起。” 另一位网友写道:“这意思就是老板太小气,不愿意好好付工资,于是就让顾客来买单。” 还有一位网友写道:“这意味着我再也不会去那家餐厅吃饭了。”
有一名前餐馆服务员表示:“生活工资和将小费平分的做法让我气炸。我完全能靠优质服务轻松赚到每班200到300美元的小费,光靠这就已经远超所谓的生活工资了。”
一位来自欧洲的网友建议:“干脆把这笔费用直接算进餐食价格里,就像世界上大多数地方那样,然后好好付工资给员工。”
还有一位网友写道:“我不在乎钱用在了哪儿,是付工资,还是电费、房租,这些都不是我的事。我是顾客,不是餐厅经理。”
另一位评论者说: “我要给小费,那是我给某个服务员的,不是整个团队的。这对服务员和我都不公平。”
我也认为其实餐馆顾客的感受和餐厅的盈利目标同样重要。顾客应该感受到物有所值,如果菜品定价偏低,然后又另外加收服务费或附加百分比,就容易让人觉得被误导或被坑。更好的方法应该是重新评估菜单定价和成本结构,确保员工能够获得生活工资。
另外问题的根源不是“要不要给小费”,而是“为什么工资制度要靠小费来维持”。小费制度把原本属于餐馆(公司)的部分,转嫁给消费者与餐馆雇员,形成一种结构性不公平。
总之,“生活工资费”的合法性与公众接受度目前仍处在一个灰色地带。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对员工的保障,也有人觉得这对顾客并不公平。这场关于小费、工资与消费透明度的讨论,仍在持续发酵。
似乎社会的主流呼声逐渐倾向于:通过提高菜单价格、支付更高的固定工资,来彻底取代对小费的依赖。
我个人认为,小费制度不是非有不可,更理想的是企业能支付合理工资,小费成为真正的感谢而不是顾客应尽的义务。
请问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在美国出去吃顿饭真的挺麻烦,每次都希望服务生态度好些,让俺心甘情愿付小费。侬知道日本餐饮业的service,那可不是一流的,是世界第一,他们最deserve小费。去年拖家带口故地重游,感慨多多。在日本时习以为常,从美国回去,有点过意不去,但人家不收小费。
美国餐厅是逼着客人给小费,态度不好也要奖励。 ‘小费属于自愿支付,金额通常较小,更多是对服务表示认可的一种礼貌’,赞同欧洲国家的理念。
美菲儿的宝贝女儿从小就富有同情心和慈善心,侬培养孩子有方,再赞!
问好大侠!
-----------------
夏威夷本来东西就贵,再加上小费,确实够厉害的:)
有趣的是小费(tips)不是一个美国的发明,而是起源于18世纪的伦敦。酒店餐桌上放一个写着"To Insure Prompt Service" (TIPS) 的碗,顾客放零钱入碗中,能得到更快的服务,后来在美国更加发扬光大。 小费不仅仅是金钱的给予,更是对服务质量的认可和感谢,以前一直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最近美国的小费文化出现了“小费膨胀”(tipflation)或“小费蔓延”(tip creep)的现象,让顾客开始反感。 其实,在日本,韩国,泰国等许多国家,综合服务水平都比美国高,并非金钱原因,也许是文化使然吧。日本我还是很喜欢的!:)
问好友梨君!
-------------------------
这个确实是美国各地餐馆的新趋势,省得计算,尤其是数学不好的顾客 :-)
问好老乡!
欧洲不给消费,我觉得还是这样更省心,我每次去美国,因为小费,都要在一开始不习惯一阵,很不适应。要算百分比,该给多少,感觉多出一件事。不懂为什么就不能取消这个麻烦的习俗。
----------------------
哈哈哈,长期在欧洲的确实到美国会不习惯。
用餐过程中也是没说的,频频添茶水,换盘碟,把桌上用过的纸巾顺个干净。。。所以到最后送来账单,一半是真心实意,一半是狠不下心来抠门儿(也可能像菲菲文中说的“社会压力”*~*),一般来说总是check最高档小费那项。。。
上周末我进去后,没见那位小弟,心中窃喜,心想今天不但可以只点一份马兰头,还能省个10块8块的小费,连下次的那一碟都有着落了。结果刚吃没几口,人家又冒出来了,说上班路上堵车,来晚了,一顿赔礼道歉。。。我当时有点懵,不停地摆手说没事儿没事儿(好像我是老板似的),实际上是心不在焉,里面一直暗搓搓地琢磨:(比起其他waiters,)这服务态度一回升,省小费的计划又没戏了,唉~~
------------------------
哈哈哈,笑S。好逗,好有小说的范儿,我特别能理解采心的失落。。。:)
--------------------------
哈哈哈,理解采心。
“ 小费膨胀”(tipflation)或“小费蔓延”(tip creep)用词恰当,赞美菲儿好文!新周愉快。
--------------------------------
哎呀,太感想沈香记者的鼓励了,我文笔不够好,要好好向你学习!:)
欧洲不给消费,我觉得还是这样更省心,我每次去美国,因为小费,都要在一开始不习惯一阵,很不适应。要算百分比,该给多少,感觉多出一件事。不懂为什么就不能取消这个麻烦的习俗。
小费制度的成因或许很多,我不触及了。
但今天仍然存在小费“制度”(习惯?),我觉得实在是个变态。
我厌恶小费制度,不是因为我悭吝,而是我觉得它从道理和逻辑上漏洞百出。
总有人说,这是美国人有爱心和同情心,对 Waitress(Waiter)的一种尊重,说明了美国社会的平等意识深入人心。
我觉得啼笑皆非,简直就是鬼扯。
这是美国式的一种傲慢、自我陶醉或廉价感动,是虚伪。
如果你们真有爱心、同情心和平等之心,就像那位欧洲网友建议的那样:
“干脆把这笔费用直接算进餐食价格里,就像世界上大多数地方那样,然后好好付工资给员工”。
非常正的道理,非常硬的逻辑。
请看一个事实:日本的服务与美国相比,如何?绝对是日本的好,无论从哪个方面看。
我这样说,有不服的请来辩。这几乎是世界性的定评。
美式逻辑完全不能说服人的地方很多,比如,和客人直接接触的要给,那后厨掌勺的呢?
要不要给?柜台收银的呢?进货的呢?
给的话,给多少?以哪儿为准?什么地方的店?什么等级的店?
美国有诸多的好,不赘言,但是这小费习俗,令我深恶痛绝。
这不是什么客人吝啬或大方的问题,这是美国人的蠢笨使这问题越来越大,越来越无理和现眼。
美国的服务,真的比没有小费习俗的地方好么?反正我住美国的五星饭店时,也一点没觉得比日本好。
骂人吝啬的,你先让老板把工资给足好不?没这能力你开什么店?你纯粹是转嫁剥削。
就冲这个,我就足以诟病美国,你们崇尚的爱、平等、尊重在哪儿呢?
很多人还天天嘲讽日本这个那个的,就冲不给小费也服务到家和认认真真付足工资这一点,
也足以证明日本社会的文明,远在很多国家之上。
我不愿去美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这个,太麻烦、太令人不快。
说到眼下的高小费,想起个有趣的事儿。我最喜欢的那家上海馆子,有一位服务生小弟贼能干,热情周到手脚麻利不说,还凡事走心,记人记菜。每次我刚进门,就见他迎上前,以跑堂的熟练背诵问我:油焖笋煮蚕豆、外加两份凉拌马兰头?(都怨我,有一次吃一份又给我家那口子带一份,被他记住了)。。。然后刚坐下的当儿,茶水和小菜就都上齐,包括2碟圆柱形马兰头,也就不好意思再退了。。。
用餐过程中也是没说的,频频添茶水,换盘碟,把桌上用过的纸巾顺个干净。。。所以到最后送来账单,一半是真心实意,一半是狠不下心来抠门儿(也可能像菲菲文中说的“社会压力”*~*),一般来说总是check最高档小费那项。。。
上周末我进去后,没见那位小弟,心中窃喜,心想今天不但可以只点一份马兰头,还能省个10块8块的小费,连下次的那一碟都有着落了。结果刚吃没几口,人家又冒出来了,说上班路上堵车,来晚了,一顿赔礼道歉。。。我当时有点懵,不停地摆手说没事儿没事儿(好像我是老板似的),实际上是心不在焉,里面一直暗搓搓地琢磨:(比起其他waiters,)这服务态度一回升,省小费的计划又没戏了,唉~~
改错:这样给得少 也就心安理得了*~*
菲菲的这篇真接地气。现在我们周围的好几家餐馆,已经没有20% 以下的小费选项了。在这种情况下,我特别希望服务态度差点儿,这样给得好也就心安理得了*~*
“ 小费膨胀”(tipflation)或“小费蔓延”(tip creep)用词恰当,赞美菲儿好文!新周愉快。
-------------------------
多谢荷姐分享,同意荷姐的总结!新周快乐!
---------------------
多谢水星兄分享! 最近美国的小费文化出现了“小费膨胀”(tipflation)或“小费蔓延”(tip creep)的现象,加拿大恐怕是很类似的。原来小费和其它工资一样要交联邦税的,但今年的新税法通过后,小费不再交所得税了。
----------------------
谢谢麦子分享!欧洲是有不少餐厅直接写上服务费比例的,澳洲的服务业没有小费文化,省了不少麻烦。
现在很多餐馆还加3%的信用卡费用,经常回到家才发现。只有几个中餐馆微信菜单,付现金或者Zelle,不再收税。当然如果堂吃还是另付小费。
我们这里虽然餐馆涨价,疫情后餐馆还是越开越多,生意也相当好。我觉得通货膨胀并不影响商家赚钱,有可能趁机捞一把,老百姓买单。
----------------------
餐馆还加3%的信用卡费用就更不应该了,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用现金了,加上这笔3%更让顾客烦恼,也许人家就不来消费了。
-----------------
哎,外卖收小费实在不应该。“欧洲没有小费要求的好处:一杯啤酒在饭店坐多久都没压力。” 同意,服务是餐饮的一部分,所有费用都明确就方便不少。
谢谢鼓励!
-------------------
那和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
------------------
谢谢亮妈分享。亮妈和我家女儿有点像。欧洲我们也是给一点的。服务好的地方给得心甘情愿。就怕强收,就有心里有的不舒服。周末快乐!
+1,是这样的,我们也碰到,现在都自动算上。到餐馆吃饭,吃完了另外order几样带走,也自动加了小费。不合理的,其实取消小费更简单些,把服务成本直接加到餐饮里更方便消费者。
谢谢菲儿好文,分享这样一个受人关注的现象!
--------------------------
哎,现在是各样的收小费。多谢暖冬分享!
新加坡服务行业没有收小费的情况,账单上除了10%的服务费和8%的消费税,其余就是自己实际的花费。
我比较赞同给服务人员相对公平的薪水,顾客自愿给不超过账单5%的小费,以表示对服务员的肯定。
---------------------------
多谢精彩。原来新加坡没有小费。谢谢分享!
-----------------------
谢谢蓝山兄分享。原来澳洲和欧洲一样,没有小费。
周末快乐!
-----------------------------
“ 吃一顿饭, 四分之一费用是小费。”,艾玛。
-----------------------
谢谢诗人。:)确实现在东西很贵,小费更贵。总额吓人,哈哈哈。
---------------------
强要的小费行为确实让人会有的不爽。:)
----------------------------
确实如此。店老板确实有义务给服务生发工资。
--------------------
小费原来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现在各种附加费层出不穷,让消费者感到有点厌烦。
完全同意菲儿的观点“小费制度不是非有不可,更理想的是企业能支付合理工资,小费成为真正的感谢而不是顾客应尽的义务。“ 据我观察,如今许多餐馆门可罗雀可能这个问题有关,商家不仅乘机给疯狂菜品涨价,而且大言不惭地要求付什么“生活工资费“!Well, 就让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吧:)
--------------------
哈哈哈,谢谢xyz!
情感绑架最让人心里不舒服!:)
哎,这生意经咋整?
--------------------
谢谢云台兄。是呀,各种附加的费用层出不穷,让消费者很少厌烦。有点自砸招牌。同意云台兄。新周快乐!
-------------------------
“可是现在感觉被追讨一样,所以就非必需,不去餐厅,家里吃更健康。”,理解,同意。:)
------------------------
同意花瓣。哈哈,是这么回事。好看!:)
你换头像了,差一点没认出来。
---------------------
哈哈哈,是遛个弯,他的河粉好吃,付现金没问题啊!:)
我们以前每周都至少在外面吃一次,现在不去了,反正都是junk饭菜。这是一种自我保护。”
----------------------
多谢李子兄。谢谢分享!收wellness charge给员工买医疗保险,艾玛。还拿枪,这世道。。。现在真是够乱。
我们现在也是尽量少出去吃。旅没办法。周末有时会出去吃一下,或点外卖,因为自己不想做了,但其实每次吃得也不满意,所以还是尽量自己做吧,健康实惠。:)
-----------------------
现在餐厅的食物真是越来越贵。哈哈,配菜多过主菜。欧洲不收小费。很实惠。:)
”去年我们去一家龙虾店买了一只生龙虾,也收了18%的小费,LD觉得不合理,投诉到经理那边,结果他们很快就把小费去掉了。更讨厌的是很多账单已经包括了各种附加费用,如果不仔细看,再加上18%的小费,更是让用餐费用膨胀。而这部分费用还是“必须”的,哪怕你对餐馆服务不满意。”,哇塞,生龙虾也收小费,这也太过了吧!
--------------------
哈哈哈,红树太幽默了,确实,出去吃真是挺贵的,自己做吃龙虾,螃蟹更实惠!:)
”在一家酿酒厂,我们先在柜台付钱。那大男人收银员竟质问我们为什么小费是零,没气度。我们刚进来,桌子没有,啤酒没喝到,他竟然逼问小费。我要不是为了在女儿男友面前装绅士,就跟他开战了。“, 哈哈哈,就是。特别理解。
”如今,自己在家做,洗碗,大厨,跑堂,老板的钱自己都赚了。干炒牛河比这嘎达90%的中餐馆还好吃。菲儿你来我这儿吃,不收小费。“, 一点没错。哇塞,干炒牛河我是做得不太行,主要是买回来的牛河都粘在一起,要一点点地分开。哈哈哈,好啊,下次到你们那块旅,通知你!:)
+1,是这样的,我们也碰到,现在都自动算上。到餐馆吃饭,吃完了另外order几样带走,也自动加了小费。不合理的,其实取消小费更简单些,把服务成本直接加到餐饮里更方便消费者。
谢谢菲儿好文,分享这样一个受人关注的现象!
新加坡服务行业没有收小费的情况,账单上除了10%的服务费和8%的消费税,其余就是自己实际的花费。
我比较赞同给服务人员相对公平的薪水,顾客自愿给不超过账单5%的小费,以表示对服务员的肯定。
现在很多餐馆还加3%的信用卡费用,经常回到家才发现。只有几个中餐馆微信菜单,付现金或者Zelle,不再收税。当然如果堂吃还是另付小费。
我们这里虽然餐馆涨价,疫情后餐馆还是越开越多,生意也相当好。我觉得通货膨胀并不影响商家赚钱,有可能趁机捞一把,老百姓买单。
菲儿“抛玉引砖“,咱们就“砸砖,“, 尽情吐槽无良贪婪商家:)
本来美国小费文化200年来源远流长(大家可以自行查询),已经存在许多不合理的问题。经过COVID, 这些商家把疫情期间人们因为支持坚持开门的商铺而甘愿多付小费的善举,顺水推舟地延续下来。而且因为需要“无接触付款“,强推18+%小费,直接将iPad怼到你的面前,你付不付吧?旁边有你的家人/朋友/生意合作伙伴看着呢,别那么cheap;) 就这样,被情感绑架,心不甘情不愿地多付了!
完全同意菲儿的观点“小费制度不是非有不可,更理想的是企业能支付合理工资,小费成为真正的感谢而不是顾客应尽的义务。“ 据我观察,如今许多餐馆门可罗雀可能这个问题有关,商家不仅乘机给疯狂菜品涨价,而且大言不惭地要求付什么“生活工资费“!Well, 就让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吧:)
如今小费变味了。在一家酿酒厂,我们先在柜台付钱。那大男人收银员竟质问我们为什么小费是零,没气度。我们刚进来,桌子没有,啤酒没喝到,他竟然逼问小费。我要不是为了在女儿男友面前装绅士,就跟他开战了。
如今,自己在家做,洗碗,大厨,跑堂,老板的钱自己都赚了。干炒牛河比这嘎达90%的中餐馆还好吃。菲儿你来我这儿吃,不收小费。
我们以前每周都至少在外面吃一次,现在不去了,反正都是junk饭菜。这是一种自我保护。
而且以前根本没有小费一说的咖啡、简单早点外卖的,现在都是平板电脑付费,主动显示小费选择,而且最低就是18%。虽然可以自定义(custom)或选拒绝(no tip),总是让人不好意思。不情愿的给小费。
但小费习俗由来已久,水涨船高,米国佬儿也没招。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