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澳大利亚洛金顿埠烈圣宫

(2022-08-28 08:46:59) 下一个

澳大利亚洛金顿埠烈圣宫

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省中部滨海的洛金顿(Rockhampton,也叫做“洛咸顿”), 是该省的大埠之一,也是该省重要的农牧业基地,从该埠拥有昆士兰最大的肉联厂,便可见一斑。也因为此,这里也被称为澳洲的牛排之都,各种不同风味的牛排,闻名遐迩。仅这一点,就足以吸引人前往造访。

今年的七月下旬,终于有机会来到这里。不过,来这里吃牛排,只是搂草打兔子——带捎的,最主要目的是对当地华人历史做田野调查和访谈。

洛金顿是昆士兰较早开发的地区之一,1854年时殖民者在该地建立牧场,开始吸引英伦三岛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陆续定居此地,1858年正式成为一个城市。虽然此时该地人口不多,但华人也随之而至,尤其是在此段时间该地附近发现金矿,规模虽然不大(可以说是昆士兰最早的淘金潮),但也吸引了一些在澳洲其它地方的华人淘金工前来,加上还有应聘而来的牧羊工、菜农和生意人,随着该区域及其北部地区的陆续开发,到1860年代后期该埠及其周边就有了近千华人。这些人除了少数是1940年代末期从厦门来的契约劳工(主要是闽南人和潮州人)留居者,其余大部分都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和四邑地区的广府人及在惠阳以及其周边的客家人。

神灵崇拜和祖先祭祀是维系华人文化与精神世界的重要纽带,是早期海外华人社区存续的一个基础。在异国他乡的一个地区,只要有了华人聚居,建立一个庙宇(或叫“庙”、“宫”、“堂”或“祠”等),供奉一个共同的神灵,就成为必要。而这样的场所也会成为维系文化与情感、议事与互助的中心。据信早在1860年代,洛金顿埠的华人便已租地建立了这样的庙宇,只是初期建筑简陋,设施较差;1880年代再迁另址,也因同样缘故无法持久。直到1890年代末,他们才筹集了较为充足的钱,在城里的Alma Lane觅地建起一座庙宇,叫做“烈圣宫”,供奉的是“敇封绥靖伯仲真陈老官之神位”。陈老官即陈仲春,广东省新宁(台山)县人,南宋时在家乡担任基层军官,因剿匪著名,而为贼所害,死后留下不少神奇传说。其中有说他英灵不散,威震匪帮,使盗贼自相残杀,盗贼自破,地方遂得安宁,等等。于是,百姓感念陈仲真为国为民捐躯的大德大行,敬修其真身,在台城飞鹅山下立庙祭祀,名曰陈老官庙。其后,他又逐渐被视作镇治瘟疫之神,致道光皇帝下旨敕封陈仲真英灵为“绥靖伯”,享伯位。由是,陈仲真英灵镇治瘟疫的威名远播海内外,台山、开平、新会、顺德、中山、香港、海外等地都立有庙宇为之祭祀,并奉绥靖伯为镇宅之神。[1]由烈圣宫供奉的陈老官是台山县邑的民间神灵来看,也表明此段时间之前在洛金顿埠及其周边聚居的华人主要就是来自四邑及珠三角一带地区。

到1920年时,烈圣宫迁往Berserk School的中国菜园,在此一直持续到1970年。此后,因在中国菜园的物业拆除,烈圣宫迁往现址,即152 BedFord Street,也就是洛咸顿华人会(洛克汉普顿华人协会)的会所。只是这里并不像以前那样整个建筑都是属于庙宇,而是将这个华人会所的后门厅腾出来,将原先庙宇的神龛及其附属品等存放并摆供。无论如何,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且几经迁徙的烈圣宫,仍然有着它的一个栖身之地。此次前来洛金顿的目的之一,就是到此来观看其神龛及其它的附属品。

烈圣宫神龛和神台由一套精美的漆金木雕组成,系粤东省联兴街许三友造,完工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季秋。初看时,以为这是潮州木雕作品,因其做工与风格及作品所表现的历史故事皆较为相像。待询之老同学亦即佛山史专家罗一星博士及高原等人,确认此乃佛山木雕,三友堂作品。简言之,佛山木雕历史悠久,与潮州木雕同样著名。佛山木雕为“广派”木雕的重镇,其作品豪放、粗犷、刻画传神,尤以建筑装饰木雕和祀神用品木雕最为著名。清代中叶至民国中期,佛山木雕业最为兴盛,较著名的木雕店号有广华、成利、聚利、三友堂等。佛山祖庙里千奇百态引人入胜的木雕(包括砖雕和石雕及灰塑与陶塑),就是这些店号作品的体现。而三友堂事实上是清光绪年间广州、佛山、三水三地的许、何、赵氏三人合伙经营之木雕业,店号为“三友堂”,是清末时期广派木雕的杰出代表之一。许、何、赵姓三位民间木雕师傅所雕的作品,均以“三友”或“三友堂”为款识。及后,三人分业,各在一地继续重操木雕制作,在广州的为许姓,在佛山的为何姓,在三水西南的为赵姓,但其各自木雕制品的款识,仍以“三友”为标号。为了有所区别,他们又各自冠以自己的姓氏和地名,广州的以“许三友”或“广州三友”为号,佛山的以“何三友”或“佛山三友”为号,三水的则以“赵三友”或“西南三友”为号。[2]由是,烈圣宫这套神龛的木雕作品可以确认是由广州的许三友建造完成的,他的商号位于当时广州西关联兴街。[3]

“三友堂”木雕多为建筑装饰木雕,如花衽、屏风门、挡中、花栏、门廊、大小门窗和厅堂木雕装饰花罩、梁架等,其作品明快大方、格调高雅、色调谐美,并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深受广府人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及四邑一带乃至香港、澳门、东南亚及海外等地人们的喜爱。现在,人们常常在广州、佛山、三水以及其他地方见到此时“三友堂”木雕作品。烈圣宫的神龛木雕,就是三友堂作品传播到海外的一个例子。烈圣宫神龛台座的雕刻题材故事,也与佛山祖庙的大致相同,比如“五子登科”、“福禄五伦”、“南狮”、“金殿”等等;而神龛底座两侧雕刻的历史题材,则反映的是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名将郭子仪的故事,以其汾阳王府和御较场为其特征。

这样雕工精美的作品,自然造价不菲(未曾查到该木雕作品当时的价格),也耗时费力。通常情况下,海外华人社区在建造这类庙宇时,除了广泛发动筹款集资,具体的物件也要由专门捐资人或团体负责,这样集腋成裘,可将相关物件一一具体落实。为此,神龛的捐资者即为同善堂雷氏族人,即维常、康学、宜炜、宜浩、学滋、道殷、宜佐、宜仕、源学、维恩、阿茂、维盛、道柏、维湘、维日、宜意、炳祺、维炘、文意、兆相、学波、宜燮、宜泳、家钿,共计24人。他们这些人当中,既有在洛金顿开店营生者,也有在邻近的采金重镇芒摩见埠(Mt. Morgan)经商种菜者。雷姓为台山大姓,上述同善堂的雷氏宗亲承包了烈圣宫神龛木雕作品的费用,也表明当时在洛金顿及其周围台山籍人士众多的一个历史事实,而烈圣宫供奉的陈老官源自台山民间神灵,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此外,还有四块匾额,分别在上述神龛完成年份前后由四人认捐敬酧,即雷道富的“庇佑回旋”[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伍时勤的“庇佑康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容麟雄偕男弟喜的“神恩庇佑”[光绪三十年(1904年)]及萧炜标的“荷德如山”[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此可见,庇佑回旋的定制年份比神龛木雕的完工年份早两年,这一方面表明木雕的雕刻需时较长,需要等候一年多之两年左右的时间方见功效;另一方面也说明烈圣宫在1899年时便已成型,甚至是在这一年便已建成,只待神龛完工运至该埠,便可焚香礼拜。而这些匾额的敬酧者,雷道富显然也与前述同善堂雷氏诸人同宗,而香山(中山)县也有雷姓,且基本上集中聚居于渡头村(比如与雷道富同时期在汤士威炉埠[Townsville]的雷道畴),只是该族基本上也与新宁(台山)雷氏同宗,是在明清时期从新宁再迁而定居此地者;但敬酧匾额的后三人,包括在民国廿九年敬酧匾额的伍尚讲(参见:澳华家园:伍氏家族七代传承),显然都是香山人。由此可见,当时在洛金顿的华人,看起来以香山人和台山为主的四邑人占据了多数。

历经一百多年,烈圣宫的神龛及其相关匾额仍然保存完好,是很令人欣慰的事情,本人也深感不虚此行。今天我们能看到这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洛咸顿华人会历经几代人的长期维护,尤其是在过去三四十年间接续维护这些传统文物及华人会社的邱鹏程医生(Dr Paul Khoo)和他的太太毛丽丝(Dorothy Khoo)及郝晓东(Andrew Hao)等人士(此次赴洛金顿,即得其热情接待,非常感谢),使之成为澳洲华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过去一百多年华人在澳开发建设这个多元文化家园、在努力奋斗融入澳洲社会之同时竭力维系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个象征。

2022年8月28日

列圣宫宫名匾

烈圣宫神龛

烈圣宫神龛台座

敇封绥靖伯仲真陈老官之神位敇封绥靖伯仲真陈老官之神位

 神龛木雕制作者名号

木雕故事:金殿

木雕故事:御较场

木雕:南狮

木雕故事:汾阳王府

神龛木雕捐助人

光绪二十五年雷道富敬酧的“庇佑回旋”匾额

光绪二十八年伍时勤敬酧的“庇佑康扶”匾额

光绪三十年香邑容麟雄偕男弟喜的“神恩庇佑”匾额

光绪三十二年萧炜标敬酧的“荷德如山”匾额

民国廿九年伍尚讲经酧的“神恩庇佑”匾额

旺相堂牌位

忠义堂牌位


[1] 吕玉廉、谭楚明:“‘镇宅之神’陈仲真传奇”,《南方都市报》[日期:2012-09-08]。见:http://www.chens.org.cn/show.aspx?id=516&cid=17

[2] 详见刘东:《佛山木雕》,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年。亦见王海娜:“试论佛山木雕”,载佛山市博物馆官网:http://www.foshanmuseum.com/learning/detail.html?id=9566

[3] 现在已经找不到这条街了。参见王月华:“百年前大火烧尽联兴街 卖保险的洋行脚底抹油”,《广州日报》[2016-02-25 06:22:00]。http://money.sohu.com/20160225/n438430030.s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