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2024 (64)
2025 (1)
民国粤人留学澳洲档案(廿八):香山郭启添
这一份档案比较特殊,主要是因为护照发出的地点既非广州,亦非澳洲,而是上海。虽然当事人郭启添申请护照的地点是在上海,但种种迹象表明,他应该是香山人,而且显然也是郭氏宗室子弟。
根据档案,郭启添(Kwok Kay Tim) 1902年8月26日出生于广东。从其名字的英文拼写来看,也是用粤语发音的。1921年1月19日,19岁的郭启添向中国外交部特派江苏交涉员公署申请护照及代办签证,赴澳留学。档案中没有我们通常看到的那些担保者的资料以及申请者的个人出生地点及生日等信息,因而也无从判断郭启添的真实身份,但下面的这些信息,则与前面所述他是郭氏宗室子弟的判断相吻合。
在郭启添申请护照的同一天,中国外交部特派江苏交涉员许沅就为他签发了中国护照,号码是2045。这个编号与前述的郭宝庭、郭堃荣以及郭林昭的号码,只相隔二位,非常接近。从前述郭堃荣的档案中,可以见到上述几位郭氏子弟的名字相列,除此之外还有香山高万安(其护照上未见到编号)以及一位名叫Shui Yin(或写成Shui You)的广东留学生同列,都出现在中国驻澳总领事魏子京的一封给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内政部的信函中。如果把后面二位的护照编号放入郭启添和另外三位郭氏子弟的中间,刚好就把这几人护照编号的顺序从2045到2048、2049和2050连接起来。
下面的信息更说明问题。
在江苏特派交涉员许沅签发护照之后,过了5天,即1921年1月24日,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才将郭启添的赴澳签证批下来。与前述之香山郭氏子弟甫获签证即取道香港赴澳不同,郭启添足足等了近四个月,于1921年5月25日,从香港乘坐维多利亚(Victoria)号轮船,抵达悉尼。与他结伴而行,同船抵达的,即为前述之郭氏子弟和高万安。而担保他出关的,也是Hop Lee & Co.果栏的经理Spence Mah Hing(马祖星)和永安公司商人(经理)郭朝(Gock Chew),他们也是来此担保郭堃荣和郭林昭出关的。由此可见,郭启添与郭堃荣和郭林昭之间,其宗室关系更为紧密。而考虑到此时永安公司在上海已是宏图大展、日益辉煌之际,郭启添很可能就是早年跟随在永安公司做事的父亲来到上海,在这里接受初等的教育。此时他或受父命,或者是根据永安公司经营者郭氏的家族子弟培训计划,前来澳洲接受更好的教育,以便学成后回去拓展永安的商业帝国。这就可以解释为何他申请护照之地点是在上海,而不是广州之缘故。在1920年代初,上海的对外事务由中国外交部江苏特派交涉员公署具体负责,实际上该机构也是在上海办公。因而,郭启添要申请护照,通过江苏特派交涉员最为便捷。当然,永安公司当时是上海炙手可热的大企业,对于该公司职员亲属的申请事务,想来许远交涉员也不好怠慢,自然是如其所请。
在悉尼入境后,郭启添与郭堃荣及郭宝庭一道,进入位于杜里奇(Dulwich)区的三一文法学校(Trinity Grammar School)读中学。他在这里读了一年,成绩良好。次年的7月份,他离开此校,入读悉尼的斯多德霍尔斯商学院(Stott & Hoare’s Business College)。
种种迹象表明,郭启添至少还应该在这间学校读下去,以完成学业,因为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魏子京此前刚刚为他申请到了一年的续签。可是,就在一个月之后,即1922年8月16日,他在悉尼乘坐“Arafura”号班轮,打道回府了。是什么原因促使他突然中止学业,返回中国呢?没有说明,也没有记载。当然,他的航行目的地是上海呢,还是香港,也不得而知,因为档案到此中止,再也找不到与他相关的任何资料。
下面是郭启添的护照详情。
中国政府外交部特派江苏交涉员许沅颁发给郭堃荣的赴澳留学护照和照片。这江苏的护照和广东的,格式确有不同。
1921年5月24日郭启添入境悉尼时的担保人签字。
谢谢!如感兴趣的话,还有下文:
luc612.wordpress.com/漫谈三色冰/漫谈澳洲华人-02 ...
拜读了你写的早期华人往事一文,写得很好。
谢谢捧场与指正。码字是有一些,但不能说是多产,更不是史学家。仁兄过奖了。当然,我是念历史出身,对早期来澳华人历史有兴趣。兄所说的早期华人到澳档案有,但分存于各州,当然首都堪培拉居多。主要问题是,这些档案比较零碎,多达几万份,如果要找齐,非有一定的经费及花费相当的时间,难以奏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档案各自分量不同,有的很简单,有的则页数很多,如果没有标明汉字,很难还原其中文姓名。至于其籍贯,倒是相对容易比对。
谢谢鼓励。前人的所作所为就是后人的镜子。很多年之后,我们这些人也会成为后来的研究者之探讨对象。
我这里只有澳大利亚的档案。虽然当年去美国的广东留学生大多亦是珠三角去的,但那些档案应该存在美国。很抱歉,我没有那里的资料。
谢谢指正。
在写这个专题的过程中,最困扰人的是,如果没有对应的汉字在旁的话,很大程度上无法还原那些中国人的本名。比如说,某人的名字是叫Ahoy,你很难想象这是“亚开”。更有甚者,澳洲人在写他们的姓名是,实际上是把他们的名字当成了姓。比如O'Chee,这是前澳洲参议员Bill的姓,他的中文名字是刘威廉。如果不知道这些都话,无论如何也无法知道他姓刘。显然,O'Chee是他爷爷当年来澳洲,入关时,澳海关人员在询问其姓名时,他说自己叫“亚启”或“亚奇”,海关人员随根据发音,将其拼写成O'Chee,这就成了他的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