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白崇禧与抗日游击战 / 张志辉

(2009-03-06 07:44:34) 下一个


白崇禧与抗日游击战

张志辉

 

    白崇禧(1893-1966),广西临桂人。他足智多谋,素有“小诸葛”之称。抗战期间,任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桂林行营主任、军训部长,对抗日作战理论研究颇有造诣,特别是对敌后抗日游击战尤为青睐。

重视抗日游击战的作用,倡导敌后游击战的开展

    19385月,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写了《论持久战》.白崇禧对毛泽东这一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思想非常赞赏和敬佩。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日军战法。鉴于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对抗优势装备的日军,白崇禧提出:中国军队在战略上应采取消耗持久战;在战术上应采取“游击战与正规战相配合”。并建议加强敌后游击战,扩大面的占领,争取沦陷区民众,袭扰日军,迫使日军于点与线的占领。同时.打击伪组织,由军事战发展为政治战、经济战,再逐渐变为全面战、总体战。随后,白崇禧还进一步提出“游击战重于正规战”。有些合理化建议后被国民政府最高军事统帅部所采纳。

    太原失守后,阎锡山所率第二战区国民党军纷纷准备渡过黄河,离开山西。白崇禧立即建议大本营下达指令:“以阎长官统率所有队伍即于战区内担任游击,不论任何部队不得退过黄河。否则,以军法从处。”当时,阎锡山拟将长官部撤过黄河。白崇禧则极力反对,指出:长官部应为部属之表率,岂能例外。他从山西地形的险要与阎锡山对山西民情的了如指掌,说明敌后抗日游击战在山西的开展绝无问题。后奉命留在第二战区的国民党军各部队,结果也是多能把游击战与正规战相结合,予日军以打击。

    白崇禧任桂林行营主任期间,也很重视其辖区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他指示广西建立民团组织,全省从18岁到45岁的民众都纳入民团。民团分为常备队和后备队两种。常备队是具有较好战斗力的武装组织。村街有常备中队,由村街长兼任中队长;乡镇有常备大队,由乡镇长兼任大队长;县有联队,联队长由县民团司令委任。凡编入民团的队员都必须接受军辜训练。广西分为若千专员区,每个专员兼民团区指挥官。省主席兼任全省民团总指挥。广西“寓兵于团”的作法,非常便于抗日游击战的开展。

    白崇禧指挥长沙会战时,曾组织大批游击支队活跃在敌后方,断绝日军的交通线。同时,他指示群众实施“空室清野”,将日军必经路段两旁10公里左右的牲畜、粮食等一切可供食用的东西搬运一空,连磨粉舂米的工具也一无遗留地埋藏起来。凡日军可利用的道路,均实行彻底破坏,使日军各种车辆难以通行。

负责开办南岳游干班,讲授关于游击战的问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共两党合作在湖南南岳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白崇禧负责游干班的开办,并且对这事极为重视。他以军事训练机构应隶属军训部为由,报经蒋介石批准,把“军事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改名为“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白崇禧兼任游干班副主任。

    1939224日,在游击干部训练班开学典礼上,白崇禧作题为“关于游击战的问题”的讲话,比较系统地讲了他对游击战作战战法的思考和见解。

    关于为何开展敌后游击战问题,他指出:我们之所以要开展游击战,其理由除了这次战争的性质是革命战争而必然的采用这种革命战术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只有用游击战为主配合必要的阵地战为辅,以适应持久战略,才是战胜强敌的正确方针。并强调:今后开展广大的游击战,配合机动的运动战与必要的阵地战,相互为用,这是转败为胜,转守为攻的转机。

    关于游击战战术问题,他指出:游击战不能离开民众。游击战的基础是建筑在广大的民众身上的,其活动也就是以民众为主。游击战没有民众的支持,也就绝无存在与发展的希望;游击战不能离开政治。开展广大的游击战,首先要有普遍的政治意识,使每个人都知道游击战的神圣任务,是为了争取民族生存而抗战的,同时要巩固基层政治组织,加强战地政权机构,进而摧毁日伪的汉奸政权;游击战不能离开组织与训练。任何没有组织训练的民众运动,都不能发挥出它的力量,游击战也不例外。

    关于游击战战法问题,白崇禧把它分为3种:一是“袭击”。袭击战可以采用奇袭、急袭、掩袭3种手段,利用有利的天候地形时机,给日军以“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敌仓皇错乱而陷于溃败;二是“埋伏”。日军在中国国内作战,对地形肯定不如中国军民熟悉,埋伏很容易实施。在预定作战地附近潜伏,策应正规军出击,或扰乱日军后方治安,或腰击日军于中途,或截击日军的后尾,使日军顾此失彼,慌乱无章而失败;三是“扰乱”。扰乱的时机是在游击队兵力很弱时或是日军防御严密使我无机可乘时,或是驻防某地训练或集结某地待机时。此时,游击队应采取神出鬼没的手段,将兵力分散到各方面,在夜间去威胁、扰乱、破坏日军的后方交通线,使日军精神上疲惫不堪,在与中国正规军作战时,失去战斗力。

    关于游击战战略与战术运用的关系问题,白崇禧强调要学习八路军的战法:在战略上要以少胜多.而在战术上要以多胜少;在战略上虽是持久战、内线战及被动的作战,但在战术上要运用歼灭战、外线战及主动的作战,才能完成任务并达到目的。关于游击战技术上的问题,他提出:要注意爆破工率技术的训练,注意通信器材的保管。并指出,运用广大的游击战配合正规战,这是最正确又有胜利前途的作战手段。

组织编写《游击战纲要》,提供实施游击战的依据

    1939年冬,白崇禧在军训部组织人力编写了《游击战纲要》,并颁发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游击战的教材,为游击战的实施提供了可行依据。颁发此书时,他在训令中写道:“查游击战为长期抗战,消耗敌人兵力,争取主动地位,富有弹性之战法。····各部队、学校一律研究,傅利实用,而歼敌寇为要。”

    《游击战纲要》共有14部分,分别是:组织;根据地;政治工作;战斗;命令、通报、报告;侦察;警戒;行军;宿营;通信联络;破坏;补给、给养;卫生;阵中日记。这个纲要强调游击队应有自觉的纪律、自治的能力、自动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严守纪律,尽忠职守,临机应变,果断专行,以充分表现作为一个军人的应有本能;游击队应以军事掩护政治的推进,以政治促成军事的发展;游击队应爱护民众,组织并训练民众,使其由亲近而信仰而合作.积极参加抗日作战;游击队指挥官必须具备高尚的品格,勇毅的精神,坚决的意志和卓越的识见。凡事须率先躬行,与士卒同甘苦,以为众望归向的重心,以谋士气的振作。

原载:《军事历史》1995年第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