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2024 (64)
2025 (2)
黄钟大吕有知音-写在傅晶教授中国古典音乐欣赏讲座之前
鬼谷雄风
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近些年来,在河南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掘出来一些随葬骨笛,据碳14测定,这些骨笛距今已有8000-9000年历史。可见,中国古人在文明初期就已在努力追求音乐之美了。
根据传说,早在上古帝舜时代,中国已有“六律、五声、八音”。此说是否属实,尚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但无论如何,许多证据表明,到周朝时期,音律已很发达,并且深受周易的影响。比如说,中国古代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就被认为与五行、五方、四时密切相关。在《汉书·律历志》中,把宫、商、角、徵、羽与土、金、木、火、水,东、南、西、北、中,春、夏、秋、冬等联系起来,所谓宫为土声,居中央,与四方、四时相应;角为木声,居东方,时序为春;徽为火声,居南方,时序为夏;商为金声,居西方,时序为秋;羽为水声,居北方,时序为冬。同时,八音与八卦也紧密相联,认为其与《后天八卦方位图》相吻合。这样一来,八音不仅与春夏秋冬四季相联系,也与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节气有着紧密的关系。这样就把八音、八方、四季与八卦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图式,这实际上也是天人合一的图式。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诗经》等典籍,大体上就是对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音乐和民歌的汇编。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乐器的演进,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曲。凡是读过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的,可能都记得书中开篇就大段详细地描写两位侠客旷夜以古筝演奏《广陵散》古曲的情节。实际上,从散见于历代的乐府秘谱中,我们可以找到相当数量的古曲名章。比如,下面的这个名单(除《广陵散》以外),就是目前我们许多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曲:
高山流水(古筝) 醉渔唱晚(琴萧) 汉宫秋月(二胡)
十面埋伏(琵琶) 水乡掠影(扬琴) 胡笳十八拍(古琴)
妆台秋思(笛子) 夕阳萧鼓(琵琶) 春江花月夜(合奏)
阳春白雪(琵琶) 平沙落雁(宋琴) 阳关三叠(琴萧)
渔舟唱晚(古筝) 渔樵问答(琴萧) 梅花三弄(笛子)
关山月(古琴) 蚕花曲(三弦) 听松(二胡)
上面这个名单基本上包括了代表中国古典音乐成就的十大名曲。有关这十大名曲的详情,将另文予以介绍。
中国音乐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故演奏这些曲子的,也自然是民族乐器。我们在阅读古籍和描写古代的作品时,常见到“八音齐鸣”一词。这“八音”即是指中国古代乐器的分类,八音齐鸣即为用八类乐器演奏出与五声、十二律相谐的音乐。
根据《汉书·律历志》记载,在西周后期,已用各种质料制作乐器,提出所谓“八音”之说,即:土曰埙、匏曰笙、皮曰鼓、竹曰管、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祝。这八音即:土,指塌、击等陶土乐器所发的声音;匏,指笙、竿等所发的声音;皮,指鼗、鼙等鼓类乐器所发的声音;竹,指萧、管等乐器所发的声音;丝,指瑟、琴、筝、筑等乐器所发的声音;石,指磬类乐器所发的声音;金,指钟、搏、铃等金属乐器所发的音;木,指乐、祝等木制乐器所发出的声音。这些乐器构成了中国古典乐曲演奏的基础。
虽然我们可以从历史书籍中去了解中国的音乐发展和古典名曲的形成与流传,以及中国乐器的演变,但对于许许多多“五音”不全、“八音”不治的人(包括笔者自己)来说,如何欣赏中国古典音乐,还是需要行家和专人引导和指点的。幸运的是,在组织2005年中华文化艺术节,并将中华文化系列讲座作为该艺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时,承傅晶教授的厚爱,慨然应允作为主讲嘉宾,从北京前来,为我们介绍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与衍流。此举将有助于我们去了解作为中华文化传统之一的古典音乐,提高我们对古典音乐的欣赏力。
傅晶,吉林人,满族,1947年开始作曲,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专业作曲,曾历任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作曲教授,中国管乐协会高级顾问,军旅音乐研究所研究员,《中小学音乐报》顾问及音乐杂志主编等职。傅晶教授是中国大型团体操音乐奠基人,谱写过大量体操音乐,并曾被新加坡特邀为该国的国庆团体操作乐,因此项工作之开创性及其成就,曾荣获由中国国家领导人亲自授予的体育运动荣誉勋章。
傅晶教授的器乐主要代表作有:《团结友谊进行曲》(中国吹奏乐名曲,纳入日本出版的《世界进行曲集》,被沿用为颁奖仪式用曲和国宴祝酒曲)、《摩托化部队进行曲》(曾获中国文化部奖,为中国阅兵用曲和军乐团队列表演必用曲)、管弦乐曲《鸭绿江回想曲》等。其主要声乐作品有:《北京颂歌》、《丰收歌》、《小松树》、《森林静悄悄》、《海上女民兵》、《长江之光》组歌、《美丽的台湾岛》、专为老年朋友而作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合唱套曲,以及为中国古典诗词谱曲的《静夜思》、《清明》、《赤壁怀古》等,其中许多被编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材。
傅教授现在虽已退休,但仍然保持着艺术青春,创作旺盛,继续从事特邀作曲及研究和讲学工作;同时,因其子女居澳,又与我们布里斯本有极深的乐缘。为此,他创作了独唱歌曲《澳洲,我第二故乡》和《布里斯班风情》合唱套曲等,不久将会被搬上舞台,与观众见面。鉴于他在中国声、器乐方面的成就以及在中西音乐方面的造诣,他的有关中国古典音乐的演讲,定能使听众加深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提高对中国音乐的鉴赏力。欢迎各界朋友踊跃参加这个讲座,领略中国古典音乐的高古、激扬、哀婉与悠远的优美意境,感受其空谷足音、荡气回肠的心灵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