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丛刊第四辑:汤恩伯将军访问记
1937年,卢沟桥事变引爆中国的全面抗战,全国各军各派同仇敌忾,共赴战场。正如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在庐山声明中所说,“地无分东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国家生存。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
为此,当时的新闻记者和文化[
阅读全文]

新一军缅北阵亡将士公墓
中国驻印军编成新一军后,从印度打回缅甸,在缅北与日军鏖战,痛歼顽敌,自身也有很大牺牲。战争结束后,新一军在缅甸北部建设了数座阵亡将士公墓,以安葬这些在异域殉国的官兵,让忠魂有一个安息之地。下面是国史馆档案中记录的在缅北的驻印军阵亡将士公墓一览:
缅北阵亡将士公墓的示意图如下:
其中一个著名的公墓是腊戍[
阅读全文]

日占荷印时期被囚禁和死亡的爪哇侨领及华商名单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1942年初便开始占领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各岛屿,其主要岛屿爪哇岛是在3月被日军占领。爪哇岛的华人人数众多,中国抗战以来,当地华侨以各种形式出钱出力支援中国,力度很大。在日军占领荷印后,便擒贼先擒王,一举将该岛500多名侨领和华商抓捕,关进集中营,使得当地华人社区失去了这[
阅读全文]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华侨概况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华人积极支持抗战,出钱出力,还有人返回祖国参战。在此期间,由于侨居国和地区对待华人的各种政策,也对当地华人的生活和经营产生了不利影响。国民政府侨务和外交部门也加强了对这些华侨众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联络,积极交涉,为其争取权利,保护利益。与此同时,驻外机构也秉承国民政府的指示,着[
阅读全文]

军统复兴社印尼抗日之风雨
台北国史馆收藏的一份档案卷宗,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军统人员于太平洋战争期间在荷属东印度(现印度尼西亚)抗战的往事。下面,便是根据这份档案,为我们展示出来的军统在当地华侨中推动和开展抗日活动的风风雨雨,以及相关人员死亡和获得中国军方抚恤褒扬之始末。其中所揭示的,也是在当时的西方殖民地开展抗日活动的复杂性及其命运。
[
阅读全文]

战时婆罗洲华侨抗日及殉难名单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属婆罗洲(即沙捞越王国和北婆罗洲)的华侨,在出钱出力甚至出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时,就曾经由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建议在这里设立华侨义勇军。该建议得到最高当局军事部门的首肯,尚未付诸实施,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婆罗洲被日军占领。北婆罗洲(即现在东马的沙巴)华人不[
阅读全文]

1941年之前南非华侨概况(下)
南非华侨概况调查报告(续)
资料来源:《南非华侨概况调查报告》,国史馆,典藏号:020-032104-0010
[
阅读全文]

1941年之前南非华侨概况(上)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华人积极支持抗战,出钱出力,还有人返回祖国参战。在此期间,由于侨居国和地区对待华人的各种政策,也对当地华人的生活和经营产生了不利影响。国民政府侨务和外交部门也加强了对这些华侨众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联络,积极交涉,为其争取权利,保护利益。与此同时,驻外机构也秉承国民政府的指示,着[
阅读全文]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百八五):香山吴光扬
香山库充村
生于一九○九年七月十五日的吴光扬(JohnnyWarKee),香山县库充村人,是前面提到的吴光宜(ArthurSueKee)[1]的堂弟和吴光荣(JamesSueKee)[2]的堂哥。他的父亲吴和基(WarKee,或者写成WahKee),一八六七年出生[3],大约在一八九四年左右,与他的兄长吴肇基(SueKee)[4]一起从家乡奔赴澳大利亚谋生。与许多当年的香山乡亲一样,[
阅读全文]

1941年之前大溪地华侨概况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华人积极支持抗战,出钱出力,还有人返回祖国参战。在此期间,由于侨居国和地区对待华人的各种政策,也对当地华人的生活和经营产生了不利影响。国民政府侨务和外交部门也加强了对这些华侨众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联络,积极交涉,为其争取权利,保护利益。与此同时,驻外机构也秉承国民政府的指示,着手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