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的天空

中国老记,漂至加国; 温市异乡,人间天堂; 自尊全无,颜面尚在; 自诩博客,自娱自乐.
个人资料
正文

你也有偷阴癖

(2006-07-06 08:39:45) 下一个
     国内正在热炒谢雨欣和范冰冰的个人隐私。说者痛快,听者也大呼过瘾。
     国外也没闲着,那个七老八十的英国副首相私通秘书的隐私也在互联网上散布着,跳跃着。
 
     而我,正在学习一本叫《gentlecare》专业书,里面竟然也在谈个人隐私问题。最令我吃惊的是,外国人竟然把隐私列为了个人生活必需的4个基本要素之一。感慨之余,很想就把目前国内的个人隐私和外国的个人隐私对比一下。
    natural sleep ,rest,relaxation,privacy are activities necessary for human health.意思是说,睡觉,休息,放松以及个人隐私都是人类的基本行为的需求。当时在课堂上学到这里的时候,想到了正在国内热炒的明星包养事件。自己也非常诧异。老外怎么会把个人隐私和人的吃喝拉撒睡相提并论。难道个人隐私这么重要吗?
 
    民族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对待个人隐私的程度就不一样。
    先讲将我身边的几件事情,或多或少能折射出老外对待个人隐私和我们的不一样。
 
    因为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在你周围你很难找到土生土长的土著人。所以在这里生活,你甭有压力担心有人会叫你“老外”。这里的移民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习俗,那更提醒你不要随便打听对方的隐私。有时候在我们民族看来很普通的问题,如果你问了对方,可能因为犯忌而惹恼了对方。尤其涉及到信仰和民俗习惯问题,我们都不要怀着好奇心理去询问对方。
      生活在一个移民国家里,确实有很多个人隐私值得我们去好奇,值得去窥阴,老外的家庭为什么实行aa制,一些民族为什么一年四季都扎着头巾?大老爷们为什么还穿着长裙子?中西结合的家庭生活是如何的?
     更多的疑惑成了我们窥探别人隐私的最好的借口。但是不同的习俗造成的对待隐私的不同态度,是我们很难理解的。
   去年我工作的公司,有了25岁的本地出生的小伙子,身体壮的和牛一样。几年前自己只身从外省来到了温哥华。和我们工作的第一天就非常健谈,就是我们国内说的自来熟。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几乎每天早上来了就很兴奋地谈论他和gf晚上的那点床上事,甚至连早上上班前匆匆忙忙地仓促之作也要给我们描述一番。他还很骄傲地告诉我们,他25岁,女友已经36了。喜欢年龄大的原因是小女生愚蠢,只知道要钱买衣服,而他的女友自己有公司,两个人个人花自己的钱。就是这样一个口无遮拦的家伙,当谈到老板给他的工资的时候,他却守口如瓶。
    这就是不同的民族,对待隐私的不同。老外喜欢在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性能力,对性从来不保留,但是对于个人收入却是非常忌讳。当然还有我们都知道的个人年龄的隐私。
     老外对个人生活问题不忌讳,但是对于个人的婚姻和家庭又却非常忌讳谈论,除非对方主动谈论这些。比方说,和你一起工作的很久的一个同事,你不要随口问人家老婆怎么拉?老公做什么工作?因为这里单身的人特别多,单身的老男人多,单亲妈妈更是普遍。当然也有只同居不结婚的。所以这也就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去年温哥华竞选的时候,在唐人街参选的一个议员,是个当地出生的50左右的女的,连续多年赢得唐人街华人的众多选票。而每次竞选前的宣传,她都会坦然谈及自己不结婚,而有一个多年的同居女友。
    这又是老外对待个人隐私处理的令一方面。我有自己的生活,一些隐私可以告诉你,一些隐私你永远不要了解。  
 
   还有个人空间的隐私。上周朋友来我家做客,看到我家阳台的门开着,说起很喜欢这个阳台,因为正对着前面的山,风景好心情也好。我随口问了一句,那你家也可以开着窗户看风景呀。他的回答让我陷入沉思。朋友说,他住公寓,对面的公寓距离他家很近,以前都是如果对面的房子开了窗户,朋友家就拉上窗帘。朋友家开了窗户,对面的老外必定拉上窗帘。走在温哥华的大街小巷,不论房子是豪宅还是小公寓,几乎家家都拉着窗帘。这里的人习惯拉窗帘过自己的日子,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而我一直习惯在家学习的时候拉开窗帘,一是房间光线好,二也能通风。往往是等太太回来发现后就被关上,而最后一句话少不了:你看谁家开着窗帘?
    
    隐私公开了就成了新闻事件。
    隐私公开了就有了轰动效应。
    而对待隐私的态度,我们国人和老外又有所区别。这次谢雨欣的坦诚和迅速回应成了她战胜这次个人隐私危机的制胜法宝。

    其实每个人都有隐私,只不过是隐私有大有小。

   名人和普通人一样,都有各自的大小隐私。只不过名人的隐私被放大了。我们凡人的隐私被忽略了,被缩小了。

    在荣誉方面,我们喜欢做名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虚荣和虚伪在作怪,只不过程度有大有小。

    在个人隐私方面,我们喜欢做凡人,那样凡人的隐私就不能成为大众传播的洪水。

   但是不论是做名人和凡人,我们从小到大,都在经历着被隐私折磨的痛苦,都在承受着被窥探的痛苦,都在忍受着流言的传播。

   切断传播,保留隐私,善意地对待任何一个人的隐私,也就是在对待自己的隐私。减少了窥探外人的隐私,也就是减少了外人在窥探你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窥阴的快感。可是,快感过后,我们更应该带来更多的沉思。

   窥探了外人,捆饶了自己。

    我不是圣人,我也在用窥阴的目光窥探着这个世界,用窥探的目光折射着这个世界的人和事。

   你哪?我的朋友,你的目光现在又在窥探着什么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金重阳 回复 悄悄话 隐私权,是基本人权,人有对别人隐私的好奇心理是正常的,如果好奇上升达到痴迷的程度,那就是生理或心理上有问题了,有点小问题也可以,不然新闻和媒体都不需要了。别人隐私太过追求就可能有问题了,那就是病理的问题不能自己控制就需要请心理医师帮助了。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