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闲人华华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愿为闲人
正文

温饱和小康

(2008-10-13 11:37:30) 下一个

东西用久了,会旧会坏。这不,上个月花800多元换了个煤气灶具,这个月冰箱突然不制冷,又了花300元换了内件。靠退休工资生活,每月的生活费用不能大手大脚地花,总要略有节余,以补那些意外的支出。

早就有这种说法,叫做达温饱奔小康。但至今,我对什么才是温饱什么才是小康的概念仍是模糊不清的。小康是什么水平?有钱节余每年能外出休闲度假就是小康了?有房有车就是小康了?度假是国内还是国外?房有几间车有几辆?这里的进出大了,我搞不清。温饱看似容易理解,不就是吃饱穿暖嘛。但是且慢,光是吃饱没饿着行吗?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等都能否保证?每天咸菜窝窝头管够就算吃饱了吗?一年中只有过节才能吃上肉的这种人家也算达到温饱了吗?还有穿暖,冻是没冻着,破衣烂衫的几年没钱添新衣服也算到到温饱了吗?当然,我们住在大城市的居民,绝大多数的家庭现在都生活在温饱线以上,这点倒是明明白白大家都可以肯定的。

我们这一代,经历过缺衣少食的时光,曾经在温饱线上挣扎过。现在想想,我母亲那时当家的难啊,家里着许多人要吃要穿,或又有人生病了,或又有亲戚之间的礼数了,还有每学期四个孩子的学费又要交了,每月的工资总是入不敷出,每月总得向父亲单位的互助储基金会借钱,寅吃卯粮,恶性循环。人说“开源节流”,源头总是这么一点,靠不多的死工资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再怎么节约,也是捉襟见肘。

那时我们不小心摔碎了一只碗,会被母亲一通责骂;那时我们不肯多穿衣服而感冒了,会被母亲一顿唠叨;而她自己偶而弄坏了个什么物件,也必深深地懊恼自责老半天,因为这样一来又要多花钱了,所以会气会急会懊恼。母亲没让我们冻着饿着地度过了困难时期,很不容易的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母亲病重时我请过一个安徽阿姨做看护,她和我同龄。在大饥荒时期他们农村比城市的居民又苦很多,为了省下一口粮食给孩子们活命,她母亲就吃观音土,吃下去火烧火燎的饥饿感止住了,但观音土吃进肚里就拉不出来,慢慢的肚子越胀越大,难受万分,她母亲就这样丢了命。据说那时光安徽省就饿死了一百万,比起他们来,我们似乎又幸运许多。

也叫巧了,正写到对“小康”标准的疑惑,看到了关于这方面的报道文章。“小康”是邓小平在1979年年底回答日本首相的提问时提出的,以后进一步深化。以1980年年底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250美元为基础,计划在世纪末达到人均1000美元,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然后再用30-50年时间,达到人均4000美元,成为中等发达的国家。中国在1995年已经达到了人均1000美元,也就是说早在十年前我国已是小康之国了。这和我的理解就差得太远了,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孩子读不起书,吃得住得都极差极简陋,他们还在贫困线上生活着。许是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缘故吧,他们离小康还遥遥无期。

2008.09.01.

Click Here for More Photos and Articles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