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实习去,中午饭在八佰伴附近吃,一顿饭要花去十几元近二十元的,几天下来她直喊吃不消,决定每天从家里带饭。那天在大嫂家闲聊时说起,大嫂便关照,不要带隔夜菜去,书上写着,菜炒好放置六小时后,菜里的盐就转化成了亚硝酸钠,中午再放到微波炉里加热,吃下去有害无益啊。她叫我改变方法,隔夜把菜洗好了,早晨炒一下,用不了多少时间的。她的外孙在中学读书,带饭好几年了,她就一直在早晨弄得。
现在生活好起来了,物资丰富,大多数人不会再愁吃愁穿,对吃和穿,也越来越讲究起来。在吃的方面,不仅仅是好吃与否,更关注怎样吃的营养均衡,怎样吃得健康无害。从前,听说少数有铜钱的大户人家是不吃隔夜菜的,我一直将信将疑,主人吃下来还有佣人能吃呢,再怎么有钱也不至于把能吃的菜就这么倒掉的呀。
我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过得是计划配给的日子,一度物资匮乏到连火柴肥皂都是配给的限量供应的,油糖豆制品肉蛋……样样都凭票或按户口供应,把尚能吃的菜倒掉那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很小的时候吃饭时挟菜就知道得有分寸,荤菜挟少点,素菜也不能太多挟,菜是下饭的,这菜中午饭吃了还有晚饭,晚饭的菜吃剩了第二天早晨还可以下泡饭。比如哪一天吃小排黄豆汤,我们兄妹都自觉地只挟一块小排骨,再勺些黄豆下饭,决不会因争食而受到母亲的责骂,只是心里暗暗地希望能挟到一块肉多一点的而已。母亲更是表率,她从不吃汤里的小排,而是把我们碗边的骨头检查一遍,把我们没有剔清的骨头再啃啃干净。更不说自然灾害那几年,中国农村饿死的人以数百万计,大城市的情况要好一点,但饭也吃不饱,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们天天晚上吃粥,大人小孩都一样,每人一小碗,四个孩子轮流,每四天能轮到一次刮锅底,多吃上几口那厚厚的带点焦香味的粥底。
艰难困苦的日子早已过去,往事已成回忆,但又岂止是回忆,过去的人生经历必会时隐时现地影响和支配着现在的人生态度。让我把当天吃不完的剩菜哗地一下倒入垃圾桶,我可不舍得(那不光是钱的问题)。但听了大嫂的话,我可以把菜分两次炒,我们胃口小,荤菜也少烧点,尽量吃得新鲜点,这应该不是问题。
2007.03.10.
http://yunhuawang.spaces.l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