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闲人华华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愿为闲人
正文

面料市场

(2007-02-12 17:52:10) 下一个

    过去的上海有许许多多绸布店,很多都开在闹市,像淮海中路最热闹的那段,重庆南路口有一家,向西瑞金二路口又一家,茂名南路和瑞金二路之间还有一家,店面都很大,分设棉布、精纺、粗纺、化纤、丝绸等许多柜台,店中央都有个高高的收银台,一根根钢丝呈辐射状地通往各柜台的上方。营业员每做一笔生意,算料、抖开布来丈量,手起刀落,把裁下的布料折叠成长方形状,面上衬张印有店名的牛皮纸包扎起来,然后算盘一阵拨拉,开发票收钱(收券),把它卷起来抬手放入悬在钢丝上的票夹里,用手发力一送,夹子滋溜地从顾客的头顶飞滑到收银台,这幕情景,已成回忆。

    不知不觉中绸布店早已退出了黄金地段,移到了偏马路,越来越少,越来越小,有的甚至成了弄堂口的小摊位。绸布店的萎缩,反映了市场已走向成衣化,成品服装花式繁多价格合理,自己剪布料请人加工又麻烦又不便宜,做出来的衣服还不一定合心意呢。但物极必反,成衣化并不适应特殊体形者,成衣化难免雷同而少了个性的张扬,于是,新兴的面料市场出现了,上海南外滩董家渡的面料市场已很有名气。

    面料市场是门面出租,个体老板租下一个个门厅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家是卖毛料的,隔壁那家卖衬衫布料,再隔壁或许是卖针织布的,再走过去,卖棉麻的、卖织锦缎的、卖丝绸的、卖莱卡棉的、卖灯芯绒的……市场机制使市场的商品无法归类出售,这就让人怀念起过去的绸布店来,商品分类商品标价都是一清二楚的。当然,现在的面料市场规模多大啊,品种比过去大大地丰富,很多门厅都是前店后工厂的模式,样本书散放着,顾客无论做什么式样都可以满足要求,当场量体,没几天就可以交货,穿着不合适的话还负责改改放放,这又比过去要方便许多。

    现在去董家渡面料市场的顾客,外国人占了一半以上,中国市场上的成衣,式样和规格也许都不太适合他(她)们,来到面料市场买了衣料定做,价格折算成世界硬通货美金一算,便宜得好象不要钱似的了。语言不通,就在计算机上讨价还价,比比划划叽里咕噜一番,照样做成生意。

    沿着回形针似的路线逛面料市场,一家家地看过去,边看边思量,这块料子质量不错,可以做件什么衣服,那块料子颜色很好,适合做条什么裙子,心里盘算着,同时暗中记下了在市场的第几排,等会可以回头来剪料子。一旦决定了,又有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还心存怀疑是否作了“寿头”,没有把价格还得更低些。

    董家渡面料市场这个地方我已经不常去了,外国人越来越多后,老板们都盯着外国人做生意,因为无论外国人怎么精明,有些汉语也说得很好,总比我们更容易挨宰。那儿的个体户老板,个个都是唯利是图的主。在外仓桥街和王家码头路那儿还有个小规模的面料街,董家渡面料市场就是从那儿发展起来的,除了外国人很少去,还有好几家专售零料和成衣工厂的大块下脚料,我有时会去那儿溜溜,挑挑拣拣一番,常有意外收获。

2006.11.04. http://yunhuawang.spaces.live.co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