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侄子捷捷来玩,向女儿借了英语中级口译的书,准备在大学的最后半年对英语和计算机补“充电”。他已和××银行签约,落实了工作单位,提起去年半年的求职经历,很有感叹,说比读书可累多了,人累,心更累。于是听捷捷讲他的求职记。
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是不能错过的,网上众多的招聘信息也是必读比选的,填写从招聘会上取来的或从网上复印下来的招聘表格就是一门不轻松的功课。有些表格复杂繁冗,一份表格多达60几个问题;有些表格是全英语的,对表格所提问的回答是检验被聘者英语功底的试金石。一个人最终只能落实在一个单位,但取舍是双向的,谁都无法保证成功,应聘者只能广种薄收。
投递招聘表的同时必附上各人简历。简历的制作力求简洁、真实(稍稍的修饰润色是可以的,但切忌虚假)、突出亮点,据捷捷讲,用人单位除了看学生所在的学校和成绩外,还看重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实习经历。过去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的捷捷却体会到“工作、实习应聘时方恨少”了的苦恼,因为他在校期间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没有拿过奖学金,只去过一家实习单位。(实习单位需自找门路,哪有这么好找的?)他的一个同班同学学习成绩并不好,至少比他差些,但实习单位去得多,经历丰富,和应聘的那国际名企有对口的地方,便被录用。有些聘方还要求学生随简历附上生活照一张,概因有相当一部分人拍报名照时过分地美化自己,拍出的照片已“面目全非”,和他(她)本人相去甚远了。
投表之后就等待面试,终于有了登场的机会,从后台走到了前台。整装修饰,抖擞精神,去往或近或远的面试单位,一路还在揣摩着如何自信地成功地应对面试官的提问。同学之间就有了行话:面××,比如明天将去应聘教师的职位,就会说:“哦,我明天要去面老师了”。难怪他说着说着我怎么就听不懂他的话了呢。
终于有了offer,有用人方诚意聘用了,让你去签约了,而这时,心里的斗争权衡更为激烈,毕竟关系到自已今后的前途和职业走向。也知道怎样去考虑自己的求职方向,要选自己热爱的工作,要看企业的发展前景,要关注企业是否对员工进行培养,要考虑到今后的跳槽是否容易,要弄清上下班的路途是否不太成问题……,光说薪水,就分工资(是否包含四金六金)、隐性工资(指年终奖加班费等)、福利(各种券、卡、实物等),要搞清其中的复杂构成,但有些时可以问的,有些则是不能问的,问了也不会明白告诉你的,得由你自己去猜测去比较去旁证。
捷捷是本地学生,长的一表人材,就读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所在数学系也算是“百搭”之专业,求职还这么颇费心力,那么可见求职之难。故报道说全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当年能顺利签约就职的只占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这话是不错的了。 2006.01.15.
http://yunhuawang.spaces.l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