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落花飘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跑步后进生谈谈最大心率

(2023-08-31 16:05:05) 下一个

先声明我不是跑步很厉害的,只是看到最近一些对于心率的争论,说一下这些年的感受。

目前我们最广泛引用的 HRmax 公式:最大心率 = 220 − 年龄。

由William Haskell 和 Samuel Fox 于 1970 年设计的。这个公式经常出现在各种训练计划中,因为容易计算,被世界广泛接受。

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Haskell曾经在很多场合对此一笑了之,他说,这个公式从来不是要成为指导人们训练的绝对指南。

如果回到最早的文献里,他们这个所谓的“公式”从来不是基于任何一个原始科学研究得出的数据,而是通过荟萃了 11 篇参考文献(有的从未发表过也就是说从未认证过)的数据来得出这个公式。这个公式一直以来就被认为存在偏差

最大心率因人而异。年龄只能解释 HRmax差异的大约一半。现在认为,对于给定年龄,HRmax 标准差约为 12bpm,预测误差的 95% 区间约为 24bpm。   因此,该公式不推荐用于运动生理学及相关领域。

另外,这些公式都是针对成人,不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

我不知道专业人士是怎么训练的,他们应该是实验室的跑步机上得出运动员的个人数据,并且以此作为训练的基础,这一点教练可以来谈谈哈。而且我觉得这些也会一直在变动。

对一般人来说,不用非常拘泥这些,garmin这些,都是给我们这些业余人看个热闹的。里面估算的数值,充其量就是给一个参考,当然可以看一个趋向。

下面是garmin对于不同zone的定义,你看完全是base on max heart rate。如果并不真正知道自己的max heart rate,这些其实都无从谈起。

Zone 1 (Warm Up): 50-60% of Max HR Training in zone 1 feels like a relaxed, easy pace with rhythmic breathing. It improves your heart’s ability to pump blood and your muscles’ ability to use oxygen. Brisk walking is a typical zone 1 exercise.

Zone 2 (Easy): 60-70% of Max HR Training in zone 2 is at a comfortable pace, where you’re breathing more deeply but can still hold a conversation. It’s good for recovery and basic cardiovascular training. Light jogging typically falls into zone 2.

Zone 3 (Aerobic): 70-80% of Max HR Zone 3 training is done at a moderate pace, where it’s more difficult to hold a conversation. This strengthens your lungs and heart for more endurance. Easy running is done in zone 3.

Zone 4 (Threshold): 80-90% of Max HR In zone 4, you’re moving at a fast, almost uncomfortable pace with forceful breathing. It improves anaerobic capacity and lactate threshold. Fast runs fall into zone 4.

Zone 5 (Maximum): 90-100% of Max HR When you reach zone 5, you typically are at a sprint pace that is difficult to sustain for long. Breathing is labored. Zone 5 training builds power, as well as anaerobic and muscular endurance.

我觉得,一个人想要知道自己的zone,就是要多运动,各种intensity,各种长度的运动,积累不同的数据,才会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多了解,慢慢得出自己的zone的概念。

训练,其实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自己身体的感觉。这一点以前小眼睛精灵说过,就是不看手表但是对自己的速度有一个大概体验。我们其实应该更注重的是自己的effort,而不是手表上的数据。

专业运动员跑步骑车比赛的时候,根本不看心率功率之类的数据,都是根据自己的effort来。而这些,都是通过常年累月的训练得出来的宝贵经验。不是跑步机上跑个一英里,或者心血来潮开始跑个5k,就可以来归纳zone了。很多东西,都是要靠多年积累的。

我从来不看garmin上的zone,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指导意义。我经常对我的病人说,如果一个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你的治疗没有任何指导意义,那就不要去查。呵呵。我教练给我的work out,也只有moderate, hard之类的指导,而不是zone几之类的。当然这个因人而异。

下面第一张图,是我BQ的那个马拉松,心率最后很高了,但是我跑完感觉还很好,并不觉得累得要死要活。

第二张图是我上周日的马拉松,最后停下来走好几次,非常suffer,但是心率还没有上一个马拉松高。effort感受却是非常hard。

但是你要是光看这两张心率,是不是还觉得我第一个马拉松跑得更辛苦。

所以心率只是一个参数而已,最重要的是聆听自己的身体,这次santa rosa马拉松猝死的那个男孩子,很多人还分析了他的跑步心率数据,分析他是不是reach了他最大心率之类的,但是reach不reach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个心率已经触发了他的横纹肌溶解。他应该很早就停下来了,也许还有机会,but who knows... RIP again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