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在日本,男权社会一直占据着社会的主体,男人作为两性之中是永远的决策者,制定人。日本男人在心理上,形成了男强女弱的心态。
因此日本男人的嫉妒心比女人的更可怕。在日本“強女”(女强人)的名声永远都不好,受普通小心女人的嫉妒同時受日本男人们的厌恶与仇视。日本男人见不得一个女人比他们自己强,也说到底就是嫉妒。是日本男人天性的自大自傲心理作怪。在垂直型的公司、会社男人有先輩后輩之区分,上司与部下之規制,在社会上日本女人始终是低于日本男人,女的要臣服男的,依靠男的。
在女人面前,几乎所有的日本男人都有自大自傲心理。
当然不说智商成就,单就力量而言,男人也是远远大于女人的。
因此当一个女人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中,处处走在他们的前面,并且引领他们,指挥他们,他们的男性自尊就先受不了的。大多数的男人其实都很自负,处在女人的后面这无异于是一种羞辱,踩着他们的面子。被女人超越的羞耻感使他们不甘心,很双标。他们希望女人自强,但这份自强,仅限于不能超过他,但又能自立自养的那种。所有的嫉妒背后都是不甘心,不服气,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原因皆同。只要男人起了嫉妒之心,他们的很多行为,其实跟女人差不多,就差骂街一项而已。
男人嫉妒起来,一样会恶意,会诋毁,会仇视,会在背后阴损使坏。
在高尔夫球场上高大的男人被瘦小的男人超越,除非是职业选手,业余球员都有一些嫉妒之心。
男主义控制之下的不甘心里不断膨胀,嫉妒之心也就越发强烈,各种嫉妒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出现了。其实也在变相说明男人不如女人罢了,无能且丑陋。高尔夫球员在职业赛场上的竞争关系复杂多样,既有技术层面的相互欣赏,也存在个性冲突和商业利益竞争。
部分球员因争夺赛事影响力而产生矛盾。例如德尚博与科普卡在2019年美巡赛中因场外言论和比赛风格产生公开对立,科普卡曾讽刺德尚博缺乏腹肌,两人互动充满攻击性。
业余高尔球员之间的羡慕嫉妒恨是家常便饭。
初次一起打球相互不知底细,都觉得自己优秀,本领功夫可以压倒他人,给其它球员展示一下自己的能耐。这时相互之间几乎一言不发,牛高马大的球员自然显得有话语权一些,有的是对矮小球员的邈视。然而两三个洞打完便基本知道对方的底力与底气了。这时那些差点高的球员会主动向差点低的主动示好。因为与高手近可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希望从他的挥杆击挥动作中受到一些启发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再打几个洞就会家长里短,锁碎零星事套近乎。
对于相等技术的球员之间不乏嫉妒之心。决不会对你的失误和失败有半点提醒。有的是打了好球后的例行公事般的喝彩“好球!”连番。如果是相识的球仲间,球达子或经常一起打球的人多希望你的失败,这样会让他的心情会得到安慰。他人的不幸甜如蜜,是最好的治愈系。
法国谚语的“joiemaligne”(恶毒的喜悦)同样描述了从他人不幸中获得的扭曲快感。而与之对应的"自己的不幸苦涩如黄连",则将个体面对困境时的痛苦体验具象化为中药黄连的苦味,形成强烈的情感张力。
一球场可以体会到丰富多彩的人间况味。真是四人一组,各自性格全露。
有迟到导致比赛延误(规则上可取消资格)的,有过多虚幌动作的,有各种洁癖动作的,有窝牛一样行动迟缓的,慢打行为(多次试挥、拖延走动)影响后组进度。有随便和前组后组聊天,或“好为人师”的说教者,也有相反乞讨教技术的,有嫌慢急燥高声呐喊的。有习惯性地打球后再来练习一个的(违规),有推杆不入调狠狠击球的,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还陈殿丞原人论
司马光
品物芸芸游太虚,不知谁氏宰洪炉。一株花落分荣辱,万窍风号见有无。觉后共占犹是梦,衣中所得亦非珠。何如鼓瑟浴沂水,春服成时咏舞雩。
嫉妒源于资源竞争与社会比较的适应性机制,男性关注性不忠以确保父权,女性防范情感背叛导致的资源转移(邻近性与资源可及性决定触发阈值)。
嫉妒激活前扣带回皮层,与腹侧纹状体幸灾乐祸反应相关联,这种生理机制可能驱动攻击行为。超过40%的暴力犯罪(伤人、投毒等)与嫉妒相关,病态嫉妒常伴随偏执型妄想、人格障碍或酒精依赖。
回想一下你的学生时代,是不是有些同学之间的矛盾,甚至是霸凌都源自嫉妒?那时候的人们被放在一个固定的集体中,这种感觉就会被放大。看到别人长得好、成绩好、朋友多,或者在意的人跟别人亲近,嫉妒就会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
记得当年某大学毕业包分配,留校的两位同学很有背景,学校为了早日培养教授师源二人被派往同一M国(公派培训),羡煞许多同辈人,然而到了M国,L氏妒忌Z氏才能,在一次聚会上借机用锤子叩打Z氏,当然Z氏报警后L氏被逮捕后遭遣返,不过某校还照顾L其人网开一面,保留了讲师资格。结果握说前几年L氏郁郁而?。Z氏则留在了M国。本来可望成为名校名教授的二人竟因为嫉妒恨使其人生齿轮完全脱轨疯狂发飙乱转……。
刘禹锡《竹枝词》直言“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揭示人性险恶。
现代箴言:“妒忌是人性上的瑕疵,诋毁了别人,也烤焦了自己”描述嫉妒的双重伤害,《人性的弱点》指出“无知和贪婪是文明的绊脚石”。
在社交场合,嫉妒更是无处不在。实验显示,长期处于孤独与嫉妒状态会加速动脉硬化、胆固醇升高,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这种心理压力对代谢系统的破坏力甚至超过单纯的高脂饮食。
嫉妒心理可能通过影响健康行为间接导致不良后果。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多次试图陷害却未果,最终在:ml 搜索[赤壁之战]后因“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郁郁而终。
莎剧《奥赛罗》中,伊阿古因嫉妒奥赛罗提拔卡西奥,设计阴谋导致悲剧发生,其嫉妒心直接引发了人际关系的破裂与多人死亡。
庞涓嫉妒孙膑之才,那嫉妒的小火苗在他心中越烧越旺,竟设计陷害孙膑,使其遭受膑刑。孙膑本与庞涓同窗学艺,情谊深厚,可庞涓却因嫉妒蒙蔽了双眼。孙膑虽遭此大难,却凭借智慧逃出生天,最终在马陵之战中大败庞涓。庞涓落得个自刎而死的下场,这难道不是嫉妒害了自己吗?就如同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大坑,最后把自己埋葬。
李斯嫉妒韩非的才华,韩非作为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其学说深受秦王嬴政赏识。李斯害怕韩非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在秦王面前进谗言。可怜韩非空有满腹经纶,却因李斯的嫉妒被关进大牢,最终被迫服毒自尽。而李斯呢,后来也没落得好下场,被赵高陷害腰斩于市。李斯的嫉妒,不就像一场暴风雨,不但毁了韩非,也将自己的前程冲得七零八落。
袁绍帐下的谋士田丰,极有智谋。但袁绍此人刚愎自用,还嫉妒田丰的才能。在官渡之战前,田丰谏言不可贸然进攻曹操,袁绍非但不听,还将田丰下狱。后来袁绍战败,有人对田丰说:“这下您肯定能被重用了。”田丰却叹道:“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果不其然,袁绍因嫉妒田丰之前的谏言,竟下令杀了他。袁绍的嫉妒,如同遮住自己双眼的黑布,让他错失良才,也将自己推向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