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资料
辛泰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今川油断桶狭间,反面教师讲义元

(2024-06-07 01:38:50) 下一个

  日本以少胜多的战役“桶狭间之战”,严格来说是叫“田乐狭间之战”,日本地理上并没有叫桶狭间的山,只有一个叫桶狭间的村。而事发地点则位于远离桶狭间村的田乐狭间狭道,只不过由于后世误传成了如今的桶狭间之战。今川义元,一代枭雄,殒命世间。
   这场震惊整个国家的战役,是日本战国三大奇袭战之一——桶狭间之战。阵亡的大名,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今川氏家督——今川义元。奇袭方以3000人胜3万人,他们的统帅,正是日后威震日本的战国枭雄,尾张国织田氏家督——织田信长。
  有诗曰:
  桶狭间毀大名冤,
  油断今川讲义源。
  自古虚荣招毀败,
  时机否运纸层端。


  今川义元作为日本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的“反面教员”, “活”在日本人的心中。
  死者无声,败者无名。死人不会说话,失败者也是默默无闻。在不同的失败者的身上可看到不同失败者的共通的毛病。

  又有诗曰:
  漏网鱼大,离去妻贤。
  战败的英雄复谁怜?
  不信但看方菊丸,
  一着不慎输满盘。
  一生光明葬送在桶狭间。
  成王败寇有口万也难辩,
  天定荣辱弹指一挥间。
  古来败者长傲多言,
  今川义元略见一斑。


  今川义元有:马谡的“底气”,关羽的“傲骨”,袁紹的“气度”,刘表的“胸襟”,于禁的“气运”(天空不作美:大雨),刘义隆的“常出新招”……。
  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全局失败。

  在整个日本战国时代中,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分明,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如同三国般精彩。就中的今川义元到底是愚将是名将日本学者莫衷一是。桶狭间合战(Okehazama:日语:桶狭间之戦)是日本永禄三年(1560年)5月19日尾张大名织田信长奇袭进犯的骏河大名今川义元的战役。是日本战国三大奇袭战之一。织田击败今川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织田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东海道大名今川义元亲自率军攻入尾张国境内,在今爱知县名古屋市一带,遭织田信长领军奇袭本阵阵亡(织田信长27岁VS.今川义元41岁)。原本称霸东海道的今川氏从此没落,而获胜的织田信长则在中日本和近畿地方迅速扩张势力,奠定其日后掌握日本中央政权的权力基础。
  
今川义元成就了后来的织田信长
  当织田信长继承织田家家督时,此时的尾张国还处于四分五裂,到1559年,织田信长还未完全统一尾张国全境时,此时尾张国南面的今川义元,已经坐拥三河、骏河、沅江三国,是个大大名,动员能力至少3万人。
  1560年,今川义元出兵3万准备上洛,首当其冲的便是必经之路上的尾张国,由于两家是世仇,织田信长不可能让他顺利通过,更不会投降。织田信长接到战报后,立刻进行兵力动员,由于刚统一尾张国不久,此时满打满算,才动员了4000人, 而且这4000人分布在尾张国各个战线上,处处防守敌人,一时间,织田家深感绝望。
  今川义元在寿桂尼和太原雪斋的帮助下,从家督争夺战中获胜,从此开始了他的枭雄一生,先是纵横联合与甲斐武田氏和东邻北条氏建立同盟,同时在尾张织田家手中夺得三河控制权,从而成为东海大名。如此,今川家族在今川义元的带领下走向了巅峰,成为了日本战国时期最具实力的大名之一,然而世事难料,历史总是喜欢制造意外,今川义元在手握重兵的条件下于桶狭间败给了兵力不足其十分之一的织田信长,今川本人也在此战中身陨(6月12日),“东海道第一弓取”的死给今川氏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在今川义元的身上彷彿看到了当年的袁绍。
  袁绍利用袁氏家族的声誉以及谋诛宦官的作为聚集了许多天下英雄豪杰,被各方诸侯拥立为盟主,其声势浩荡逼得董卓不得不迁都长安,之后袁绍便利用自己手中的兵马扩充势力范围,占据了冀、幽、并、青四大州,如此袁绍成为东汉末年最大的军阀之一,祸福难料,就在袁绍继续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却因为自己的原因而错失战机,以致于最后大败于曹操,于官渡一战后一蹶不起,众叛亲离,最后落得抑郁而终。 评判一个历史人物不单单从功过论是非,以成败论英雄的,袁绍勇而无谋,空有一腔热血,论谋略论才华都不及今川义元。在桶狭间之战中,今川义元在指挥方面并没有什么过失,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多在织田信长更擅于出其不意,一招奇袭,孤注一注给今川军一个措手不及,使得阵脚大乱,无奈今川义元含恨于九泉。相比于今川义元的战败,袁绍的官渡之败完全失咎由自取,先是因小儿生病而不听进谏,在曹操与刘备激战的时候选择隔岸观火,错失了进攻曹操的良机。其次在于袁绍识人不明,不听沮授和许攸的建议,一意孤行,使得自己全盘皆输。用人方面,今川义元内有寿桂尼把持内政和外有太原雪斋出谋划策,其名下大将比比皆是。而袁绍武有颜良文丑张郃沮授,文有田丰许攸,虽麾下能臣无数但却大都被冷落,使得人心大失,其败并非意外。艺术方面,今川义元不论在琴棋书画还是在茶道赋诗都有很高的造诣,与仁和寺尊海和太原雪斋的连句诗便是其例证,同时他还是一位蹴鞠高手,而袁绍也就只有欣赏这些的眼光吧。
  在国内政治方面,今川义元也有着不凡的成就,他整合优化了父辈的政策,强化工商管理,建立交通制度,使得骏远两地的商业得到了高速的发今川义元留给后世的不仅仅只是军事上小豆坂之战的胜利和桶狭间之战的深思,在政治上也留下了《今川假名目录》这样的政法制度,其作为也被后世所模仿,其影响不可谓不深,而袁绍则要惨淡的多,除了能记录史册的历史外,怕也只剩下以自身经历给后人警醒吧。展,民力的提升也带来了今川义元手中兵力的加强。而且相比于袁绍为追求权力的自由而排斥皇室的做法,今川义元更热衷于京都文化,并以将京都文化往关东地区流传视为使命,对于当时的乱世,这种做法不失为一种收拢民心的手段。

  在今川义元的身上彷彿看到了当年的刘表。
  如果将织田信长比作曹操的话,今川义元就像刘表。拘泥于体制下他缺少俾睨天下的气势。和刘表满足于荆州一样,今川义元对于扩充地盘没有多大的野心。本身就偏向于京都官家人生活的今川义元,像一个有能力的贵公子,他上洛无非就是想要追求一个官名或者京都的上流社会生活。
  今川义元时常以公卿的打扮和做派来标榜自己,在那个武家势力角逐的时代,他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在战国时代今川义元和大内家很像,都是旧时代的守旧人物,只想保住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别看当时今川家的家臣团也很庞大,但也存在了人才断档问题,放走山本勘助以及今川二代还出现了的“阿斗 ”式的今川氏真。要知道想要征服日本光靠一代人的努力是不够,正如北条家四代才拿下关东一样,没有一个合格接班人的辅助,今川的结局可能连丰臣秀吉都不如。甲骏相三国同盟虽然因为姻亲关系看似铁板一块,但作为“龙虎狮”中的其中两位北条氏康和武田信玄并非一直会甘于今川义元之下,像这种同盟之间相互攻伐的事情在战国已经是常态,实际上在今川义元陨落桶狭间之后,曾经的同盟的武田信玄就联合德川家康一起吞并了今川家的地盘。而假如今川义元即使获胜,一旦在对中国地区和近畿用兵出现失误导致失败,关东三杰可不管你所谓的同盟和郎舅关系,肯定会直接出兵的骏国,倒是后今川家的地盘能不能守住还是问题。当然除了同时期关东三杰之外,在中国地区的毛利家和近畿的三好家可并非等闲之辈,三好家三人众和松永久秀等人虽然喜欢内斗,但对作战依然强悍,控制畿内地区的三好家并非等闲之辈。而中国地区的毛利家就不用说了,靠着国人众起家的毛利元就号称战国第一智将,同样是志在上洛,如果加上毛利两川体系,新起的毛利家硬实力并弱。老家有关东三杰虎视眈眈,今川更不敢放手一搏中国和关西地区……当然除了本州的豪强外,九州的大友等大名实力也不容小视。
  
在今川义元的身上彷彿看到了当年的刘义隆。
  刘义隆的战略眼光不高,北伐的方向老是针对中原的洛阳盆地,特别在乎这座名城的象征意义。但是那一带本就是四战之地,在北魏牢牢占据山西、关中和河北的情况下,即使侥幸占据中原也是根本守不住的,除非南朝的实力可以完全碾压对手。所以才有了“元嘉草草、仓皇北顾”的狼狈。
  
在今川义元的身上彷彿看到了当年的马谡。
  因为马谡的狂妄自大自我膨胀孤芳自赏,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
  有人说诸葛亮斩马谡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在街亭失守后,马谡根本没见到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狱里了。
  《三国志·马良传》里对马谡之败,只用了“为郃所破,士卒离散”区区八个字,轻描淡写。马谡的失败,间接牵连到《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陈寿出身于蜀,却被指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过低,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为了谀晋,二是为了私仇。《晋书·陈寿传》载:“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五次北伐中成功几率最大的一次,因为当时的曹魏,对形势产生了误判,他们根本就看不上蜀汉,认为蜀汉自夷陵之战后,再也无力对外扩张,所以他们把大部分兵力都调往了对抗东吴的前线,使得陇右兵马非常少!诸葛亮正是利用了曹魏的轻敌思想,所以出其不意的杀入了陇右,成功的逼降了三个郡。而且陇右剩下的守将,也已经在做后事安排了,一旦曹魏援军没有及时增援,那么他们很可能就会投降诸葛亮!
  所以说街亭这个地方,本身水源充足!另外街亭这个地方,是有城池的!据《三国志》的记载,马谡是弃城上山的,也就是说街亭有城池!这一点和三国演义的说法不同!
更为重要的是,街亭所属的略阳县,在两百年前,就出现过成功的守城案例!当时光武帝刘秀的手下,凭借几百人便守住了略阳县,任凭数万敌军如何进攻,都没法奏效。所以说街亭这个地方其实非常好守,是完全能够守住的!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诸葛亮才会力排众议,选择让马谡前去守卫街亭!
  马谡不仅没有据守城池,反而把兵马安置在了山上,最终被魏军打得大败!而随着街亭的失守,诸葛亮也面临被断后路的风险,所以他只能宣布撤退,第一次北伐也就此宣告失败!
  今川义元与马谡的思想境界有相近的地方。
  
在今川义元的身上彷彿看到了当年大意失荆州的关羽。
  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故事人人皆知。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导致荆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荆州,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陈寿同志著作《三国志》时,大抵关羽的名头还没到神的境界,故陈寿同志指出:“称万人敌,为世虎臣。然刚而自矜。”矢石交攻之际,千枪万刃之中,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这是关羽对儿子说的原话。他只是说了交战的能力。但是处理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这个河东解良人的素质明显先天不足。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关羽女,羽侮骂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孙权为联和刘备对抗曹操(也是政治目的),将自个的小妹妹嫁给刘备;娶关羽的女儿做儿媳妇,本是巧妙的政治联姻,关羽也应以大局为重全面权衡利弊,即使不同意,婉言回绝也可。可是关羽不仅侮骂其使,更说出“吾虎女岂配犬子!”的话。这个时候,关羽和盟友的关系已是箭在弦上。在下属面前,关羽也自有一副天下舍我其谁的骄气,“南郡太守靡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外不足连接,内尚难和谐。这样,关羽的失败已经注定。在荆州貌似稳定的气氛中,已掺杂了某种凶兆。
  
今川义元的身上彷彿看到了当年的于禁。
于禁与张辽、徐晃、乐进、张郃四人同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但地位明显要高于另外的四人,是曹操的肱股亲信,对其他部队有监督权。
  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关羽猛攻樊城。镇守樊城的曹仁告急。
  于禁率领七军前往救援,屯军樊城外,与城内的曹军成掎角之势。择地而营,恃营而战,正是于禁的拿手好戏。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八月份雨季,暴雨如注,接连下了十几天,汉水暴涨,七军营地被大水大水分割成一块一块,七军之中,无论是兵是将,全都恐慌不已,来不及带上铠甲、兵器,纷纷争先恐后地向高地涌去,各自逃生。关羽的荆州军以水军为主,趁机乘兵船来攻。
  曹军的粮草、辎重损失殆尽,兵将半数以上没有武器,只有挨打的份。
  曹仁的部将庞德奋战不已,最后在水中被关羽所擒,立而不跪,招而不降,最后壮烈而死。
  于禁异常清楚,自己的将士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顽抗下去,只能是白白送死。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作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降。
  史书载:“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于禁这一降,曹军的三万生命得到了保全——“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但,于禁也万劫不复,从此再也翻不了身。
  如后世所评:“世无百战百胜将军,禁逢霖雨,败于关某,不为耻也”,惜乎没能辨清形势,一死谢罪,终遭蜀汉、孙吴、曹魏三国臣民唾弃,屈辱辞世。一场败仗,毁多少名将的一生英名。
  乱世之中出枭雄,同为朝代更迭时期的今川义元和袁绍都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他们深知只要占据山河一方拥兵过万则可与群雄争天下,胸有鸿鹄之志,行如猛虎下山,然而这历史上却只是多了两位逐鹿者,其最后的结局都落得家破人亡,成了别人走向权力巅峰的垫脚石。
  今川义元出身于名门世家,振臂而呼众人皆能响应。从家世背景来看,今川义元是足利幕府将军的同族,是有着继承将军地位的名门之一。同时今川氏早已在远江、浚河担任了几代的守护大名,其根基之深,资本之雄厚,着实有问鼎之权。  尾張国知多郡自然村行政村桶狭間。現在名古屋市緑区有松町大字桶狭間、武路町、桶狭間北2丁目、桶狭間北3丁目、桶狭間、桶狭間上山、桶狭間切戸、桶狭間清水山、桶狭間神明、桶狭間南、桶狭間森前、清水山1丁目、清水山2丁目、南陵、野末町。古来称“洞迫間(Horahasama)”、“公卿迫間(Kukehasama”、“法華迫間(Hokehasama)。

  护步达冈之战:在金辽战争中,金军追击大败辽军主力于护步答冈的战略决战。此役,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战,阿骨打歼灭辽军七十万,辽国主力尽灭。金国2万,辽国70万。结果:辽国70万几乎全军覆没,金国崛起。
  昆阳之战:绿林军1.7万,王莽43万。结果:王莽军全军覆没,王莽新朝也随之灭亡。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
  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失败者有其必然性,成功者有其偶然性
  许多人在成功后又惨遭失败。成功不是一条单行道,你努力、拼搏,以为自己终于到达终点,可以休息片刻,其实这也恰恰是下坡路的开始。成功是一条持续的旅程。冤冤相报,天道轮回。
  项羽作战勇猛,在巨鹿大战中充分显示出来,名声大振。他首先切断秦军运粮的道路,把秦军的兵力分割成两部分,然后再向秦军猛攻。
  他率兵渡过河以后,命令将士: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做饭的锅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全沉了(成语"破釜沉舟"就是来自这里。釜是锅子),项羽对将士们说:“这次打仗,有进没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打败秦军!”他的勇气和决心,对将士们起了很大作用。楚军把秦军包围起来,在项羽指挥带领下,将士们越战越勇,真是以一当十。经过九次激烈的战斗,杀得秦军死的死,逃的逃,活捉了秦将王离。
  项羽居功自傲,后来干脆把楚怀王放在一边,自称西楚霸王,还自作主张分封有功将领。由于他自身的缺点,又不善用人,使周围一批谋士有才干却不得发挥,有的去投靠了刘邦。结果被由弱发展到强的刘邦设下了十面埋伏,把他包围在垓下。
项羽是成功者又是失败者
  公元前四九六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吴国起兵攻越。吴越两军战于檇李。吴国的军队阵列整齐严肃,越王勾践派敢死队冲锋失败,就改用罪人在阵前集体自杀,吸引吴军的注意力,然后偷袭吴军,越将灵姑浮挥戈刺伤吴王阖闾,吴军败退,阖闾死于途中,其子夫差继位。
  夫差为报父仇,派专人侍立宫门,每逢夫差出入,便发问:“夫差,越王杀害你父亲的仇恨你忘掉了吗?”夫差则回答:“不敢忘!”终于在公元前497年,吴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大败越军,迫使越国臣服,并让越王勾践到吴为奴三年。
  三年后,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没有杀越王勾践,放其回国。
  公园前485年,夫差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击败晋而成为霸主。公园前478年,越国攻吴,两国军队在笠泽(水域名,在今苏州南,自太湖东至海,南与吴淞江平行)夹水对阵,夜里,越军左右两小队兵卒或左或右,击鼓呐喊,佯攻吴军两翼。吴军分兵防御,而越国三军主力暗暗涉水,猛攻吴国中军,吴国大败。
  公元前473年,越军第三次大规模进攻吴国,将夫差包围在姑苏山上。夫差派公孙雄肉袒膝行,向越王勾践求和未果。夫差羞愧交集,说道:“吾无颜见子胥也。”说罢,蒙面自杀。
夫差是成功者又是失败者
  曹操官渡打败袁紹,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4万人馬与袁绍军20万大軍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公元208年,曹操带了20万大军南下。?曹操20万,共同抗曹的孙刘联军5万。结果:曹操北撤,损失过半。此战奠定了三国分立的局面。
曹操是?成功者又是失败者
  1560年6月12日织田信长在“桶狭间”的地方伏击并中杀死了今川义元,为重新统一日本迈出重要一步。1582年6月21日织田信长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中起兵谋反,杀害其主君织田信长。日本历史也由此被改写。本能寺之变是日本史上最大的政变。
织田信长是成功者又是失败者

  失败者的虚荣心。今川与项都有不同尋常的虚荣心。十分重视表面的面子,顾及自己的形象,敏感别人的评价,做事情的出发点在于炫耀。从很多细节可以看出来他好面子,而且严重影响了他的决策:
  1.项羽入咸阳后,反而思欲东归,因为他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就像锦衣夜行,没人知道。因为想回去光宗耀祖,而放弃了利用关中大好地形称霸的机会。
  2.垓下战败后,因为无颜面对父老,不能放下身段,放弃了逃命和东山再起的机会。看得出来,项羽是一个很顾及颜面的人,非常敏感,内心深处害怕别人看不起,追求功名是为了在父老面前显赫。另外,一个虚荣和好面子的人必然是难以容人的,他们大概率会妒忌英才,因为害怕对方超过自己。因此,项羽不擅长用人(即使他知道对方有才华,他内心会本能地排斥)。
死者无声,败者无名。死人不会说话,失败者也是默默无闻。在不同的失败者的身上可看到不同失败者的通病。Bon Misu(凡錯)

 

  Bon Misu
  basic mistakes
  unforced errors
  bonehead mistakes
  trivial mistake. basic mistake.
   It was stupid of him to make such an unforced error.
  The problem was caused by a basic mistake.
  It was stupid of him to make such an unforced error.
  He made such a bonehead mistake that he could not say anything.
  怠慢, 油断, 疎忽, 不覚, 過怠, 虚妄......。
  negligence;   carelessness
  common mistake
  careless mistake
  schoolboy error
  simple mistake
  Hema:(blunder:下手,反間,大失敗)Let your guard down

  日本战国三大奇袭战分别是桶狭间合战、严岛合战、河越夜战。

  桶狭间合战发生在1560年,是织田信长奇袭今川义元的战役,标志着织田信长在日本的崛起。这场战役中,织田信长以约4,000人的兵力奇袭今川义元的本阵,今川义元战死,使得原本称霸东海道的今川氏从此没落,而织田信长则在中日本和近畿地方迅速扩张势力。
  严岛合战发生在1551年,是毛利元就奇袭陶晴贤的战役。这场战役中,毛利元就利用严岛的地形和水军优势,成功击败了陶晴贤的军队,奠定了毛利家在西日本的统治基础。
  河越夜战发生在1545年,是北条氏康奇袭上杉宪政的战役。这场战役中,北条氏康利用夜色的掩护,成功击败了上杉宪政的军队,使得北条氏康成为了关东地区的霸主。
  这三场战役都是实力弱小的新兴势力战胜强大的旧派势力,最终犹如蝴蝶效应般左右着日本历史的走向。每场战役的成功都依赖于指挥官的智谋、地形的利用、以及有效的战略部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