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要多读多作多背,高球要靠运靠道靠次数
瑟有不同指法:指法是大、食、中、无名指分别向内外方向拨弦。名为擘、托、抹、挑、勾、剔、打、摘,共八种。左手在必要时可按抑柱左弦段而取变化音。筝:基本指法:勾、托、抹、大撮、小撮、摇、辟、打、勾托抹托 、托抹勾打。右手行声,左手做乐,右手弹奏声音再通过左手揉按滑颤取得变化音从我自己弹奏上看,瑟和筝弹奏技巧很是相似。可能最大区别就是因为瑟面和筝面不同,弹奏时候落指自然不同,发出的声音也许不同了。诗有不同的手法:唐代的诗人作诗“惜字如金”极少在一首诗里重复使用一个字。当然也有例外的、有无心的,也有故意为之的重复。就像唐人写律诗有“拗句”,“拗律”一样大师级别的人是有意而为。
打高尔夫球有各不同的打法:正规的打法,或教科书式地向初学者传授经典的打法是“又直,又高,又远”。打高尔夫的一连串动作:瞄点—准备—起杆—上杆—上到顶点—下杆―发力—瞄准—击球—送杆—收杆—望球—放松。但是能真正发挥到淋漓尽致的人并不多。一杆进洞,抓鹰夺信天翁的人并不一定是最厉害的角色。那些“长打王”们,在众多明星三百开球都会令人瞠目结舌的时候他可以开到400码以上。如德尚博,然而高尔夫并不会因为打得远就可得冠。到了大师级别的高手打球反而会打一些右曲球,左曲球,低滚球等。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不適用的刻意追求的打法。
就象泰格伍兹极限挑战,刻意曲线球,可以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地打出变幻莫测却殊途同归进杯入穴才是名符其实的超级高手。
一杆进洞,极限救球,老虎-伍兹就是这么的无所不能!当之无愧的GOAT!
在中国史上众多优秀的诗人之中大师级别的高手10位大诗人: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李煜、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作为中国诗歌文化创作就是这么的无所不能的最高峰的代表。毋庸置疑的GOAT!(The Greatest of All Time: G-O-A-T.)。但从宋、元、明、清以来的诗人们都追求繁华辞藻堆砌。也似古建筑的斗拱,南北朝以前的古建筑风格是纯朴的没有更多雕饰,从宋以隆尤其是清代的建筑斗拱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当然重复的结果是简单易懂。如清代人的绝句。
“浮生已是一孤舟,
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挟妻子,
家于舟上去无愁。”
短短的28字四句中舟就用了四次,每句都有一个。
宋代王安石的七言絶句28字中含有“山”字用了八次: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彷彿看到后人学杜甫七律的模板杜甫的七律代表作《秋兴八首》,同時又看到杜甫的拗体七律故意使用的拗句。
初学者打出的“Slice”(右曲)、“Hook”(左曲),老虎-伍兹打出的是“Intentional Slice”(故意右旋)、Intentional Hook(故意左旋)。
古往今来有各种七绝实战使用手法,比如打高球有各种打法。可以参照每种打法,锻炼一下自己基本功。写诗词时要考虑写诗技法,任何人写作时不可能先定技法的。而是要在平时练习这些,熟练掌握,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诗词本能。
当真正在面对景物有感想要写诗词时,不知不觉中就会运用上某些手法,或者暗合某些手法。当这些技巧成为你的本能时候,写好诗词就不是难事了。打高球也是基本技巧成为你的本能时候,打好球就不是难事了。
写诗人作诗的一连串动作:
1、确定主题。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如赠别、风景、历史、叙事抒情等。
2、构思诗句。在头脑中构思与主题相关的诗句,确保情感充沛、富有表现力。
3、注意韵脚。让诗句押韵,使诗歌读起来更加流畅。
4、运用修辞。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5、推敲字句。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推敲字句,以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6、感受意境。写作时要感受诗的意境,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丰富诗歌的感染力。
7、修改和完善。完成初稿后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使诗句更加精炼、优美。
8、选择诗歌形式。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诗歌体裁,如民谣、俳句、对联体等。
9、使用文学修饰。采用文学修辞手段如象征、隐喻、明喻等,以显示艺术造诣和修养。
10、考虑步、调、韵律和诗意的美学表达。精心安排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诗意,以展现诗歌的美学价值。
红楼梦中林黛玉说给香菱的一段话:
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林黛玉说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应玚,谢灵运、谢眺、阮籍、庾信、鲍照,林黛玉的意思和杨载“须先将汉、魏、盛唐诸诗,日夕沉潜讽咏”的意思差不多 :
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明代杨载《诗法家数》是一部有相当的理论价值的诗论著作。杨载说:今之学者,倘有志乎诗,须先将汉、魏、盛唐诸诗,日夕沉潜讽咏,熟其词,究其旨,则又访诸善诗之士,以讲明之。若今人之治经,日就月将,而自然有得,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诗有三多,读多,记多,作多。只有三多,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可惜今天学校语文中的诗词只剩下读和背了,热热闹闹的《中国诗词大会》中也只有二多:读多,记多......喜欢诗词的人还要做多。
高尔夫也有三多,练球多,体质锻炼多,打球次数多。
打球好成績的条件:运气好,道具好,回数多。“运道回”(Undoukai=运动会)。
酒逢知己饮,
诗向会人吟。
球向达人学,
博共平台悦。
古训:话和明白人说,事与踏实人做,情同厚道人谈。和大自然在一起养生 ,和善良人在一起养德,和知心人在一起养心,和快乐人在一起养颜。记住别人的好处,叫感恩;忘记别人的不好,叫宽容。懂得感恩和宽容的人,才会生活得非常快乐,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所谓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最美的风景,不在终点,而在路上, 让人生所有的遇见,都成为一种美好。
絶句第一则方法,前三句一气直下,第四句即转即结。第四句首字多用类似“却”字的转折字词。
唐贾岛《渡桑乾》的“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第一、二句不即不离,第三句稍微递进,第四句用“却”字转折,不但转折而且直接用“并州”回应第一句。造成一种回环曲折,出乎意料的感觉。而第三句也用“无端”来与“却”字紧接,两句无缝衔接。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七绝很著名,手法结构比较突出,与贾岛那首类似。第三句的“何当”与第四句的“却”紧接,而且也是在第四句即转即结。略有不同的是,第四句的“巴山”是回应第二句的巴山。但整体造成的回环曲折,出乎意料的效果与贾岛那首一样。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曹操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瑟曾销声匿迹千年之久,而今“幽兰汉乐”将传说中的声音再次呈现于舞台之上,琴瑟合鸣,乐声如流水,如凤鸣,如南风,如月行,引我们走进大自然深深的芬芳里。瑟的起源十分久远,在考古发现的弦乐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点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并且绝大多数出自东周楚墓。其他如江苏、安徽、山东和辽宁等省,只有一点零星发现。文献记载“庖羲氏”作瑟。传说在夏代已经有瑟了。甲骨文上的“乐” 字,上面就是“丝”字,下面是一个“木”字。瑟要用弦,那么瑟的产生应该在蚕丝出现之后。瑟弦的原料,至少有能够缫丝的技术才可能制出弦线。先秦前后的弦乐器就是琴和瑟。《诗经·小雅》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土女。”这是见于古籍最早的记载,说明瑟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孔子擅鼓瑟,用来为诗歌伴奏,在当时,孔子鼓瑟是独立成家的,号称“孔门之瑟”(《论语·先进》;“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周礼·乐器图》记载: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 ,绘文如锦者,曰“锦瑟”。《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诗题“锦瑟”,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无题诗。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情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锦瑟》一诗约作于作者晚年。
关于此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有人认为是爱国之篇,有影射政治之意;有人认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还有人认为是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