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资料
辛泰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咀外文嚼汉字(194)中日“南蛮”各不同

(2022-12-28 01:49:42) 下一个

  汉字“蛮”有褒义和贬义。本来蛮主指粗野,没开化 (fierce;reckless;rough)。如:蛮法(不讲理的样子);蛮话(横蛮的话);蛮气(粗犷悍勇的风气);蛮性子(脾气粗暴);蛮不讲理(横蛮不讲道理),但在方言里又和“好”结合在一起成为有褒义之词了。主要原因大概因为“蛮”和“满”通音,由“满”转讹而成了“蛮”吧。但多数场合还是本意:蛮缠、蛮邸、蛮干、蛮悍、蛮横、蛮荒、蛮夷、蛮子……中国的“南蛮”VS日本的“南蛮”。中国的南蛮:野蛮人。日本的南蛮:“蛮”好的料理。
  1.古称南方的民族及其居住的地方。
中国古代对南方部族的称呼。
  2.北方金人鄙视南方宋人的称呼。旧时小说中辽、金人对宋及宋人的称呼。  古代以中原(即黄河中下游一带)为天下中心,称周边四方为“夷(东)、蛮(南)、戎(西)、狄(北)”。“南蛮”的称谓最早文字记载来自于周代的《礼记·王制》:“中国(居天下之中)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北方金人鄙视南方宋人的称呼。《精忠岳传·第一五回》:“哈迷蚩奏道:‘臣到中原探听消息,老南蛮皇帝,让位与小皇钦宗。’”
  
日本的“南蛮”
  日人称早期到日本的荷兰人。曾经准噶尔人也如此称呼满族人。
  室町時代到江戸時代的日本称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南洋群岛(一般指马来群岛)。
  日本人对外从室町时代到江户时代的“南蛮”。16世纪后半叶从“南蛮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传入日本的料理称为“南蛮料理”。此前的日本没有固定的料理法。用葱和辣椒的香味,用油炸等料理方法算是稀奇古怪了。唐辛子(辣椒)被称为“南蛮胡椒”,将玉蜀黍(玉米)和南瓜也称为“南蛮”。
  鸡南蛮,咖喱南蛮,鸭南蛮,南蛮渍,南蛮酢,南蛮乔麦,鸟南蛮,肉南蛮,南蛮菓子,南蛮味噌……
  南蛮鸡块、南蛮鸭、南蛮渍在日料中也算很有名了。16-17世纪(1543年始),日本开始开展与西班牙以及葡萄牙的“南蛮贸易”,从这些国家传到日本的新的料理方法就被命名为“南蛮渍”了。
  南蛮渍是指泡在南蛮醋里或浇上南蛮醋的炸鱼块、炸肉等,这里的南蛮醋是放入葱、洋葱、辣椒等的甜醋。加了南蛮渍的鱼肉或蔬菜味道很是爽口。
  南蛮鸡块是将鸡肉裹上面粉和蛋液,油炸之后泡在南蛮醋里,根据各人口味有时候还会淋上塔塔沙司。南蛮醋的酸爽刚好中和了炸鸡块的油腻,现在在日本全国都能吃到的家常菜。
  “鸭南蛮”是以鸭肉和葱做配料,可以配荞麦面或乌冬。在日本的荞麦面专门店,“鸭南蛮”是指香葱鸭胸荞麦汤面(热食)。至于为何将葱叫作“南蛮”,其中一个说法是从前大阪一带将葱称为“难波”(音“nanba”),“难波”是一个以出产葱着名的地方。人们将之念成 “nanban”,汉字亦变成同音的“南蛮”。

  晚清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一生学富五车,他从道家、佛家、理学、玄学、心理学等各种学术流派中,找到了听音识人的方法后,广泛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从而为大清王朝选拔了大量人才,为清朝末年出现短暂中兴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识人标准之一就是对牛高马大声音细小的人应远离之。
  牛高马大,鼠目鸡心的人是格局不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