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资料
辛泰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博大的爱制癌,群体免疫克冠

(2021-10-30 07:49:56) 下一个

        爱的磁场,是癌症细胞的杀手;群体免疫,是新冠病毒的克星
      “活下来的人要为没有活下来的人而好好活着”(《叛逆者》中渔民曾对林楠笙说:“活着的人得替那些没了的人好好活呀。”) 陈默群说,活着。 活着重要吗?活着很重要。左秋明跟林楠笙说,忍耐就是我们活着的成本,至少我们还活着。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当下,每一个人都要好好活着,这是责任。
     以爱克癌。1912年的8月13号人类首次发现癌细胞。美国的大卫•霍金斯博士(David R. Hawkins)是一位医生,在美国很有名,他医治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病人。他说只要看到病人就知道这个人为什么生病,因为从病人身上找不到任何一个爱字,只有痛苦、怨恨、沮丧整个包附着他全身。霍金斯博士说:“很多人生病是因为没有爱,只有痛苦和沮丧,振动频率低于200,易得病。”振动频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磁场。
    大卫•霍金斯发现,凡是生病的人一般都有负面的意念。人的振动频率如果在200以上就不生病。通常这些病人的振动频率低于200。哪些意念的振动频率低于200?喜欢抱怨、指责、仇恨别人,频率大概只有三四十,不断指责别人过程当中就消减自己很大的能量,所以振动频率低于200。这些人容易得很多不同的疾病。
    最高的振动指数是1000,最低的指数是1。霍金斯博士遇到过的最高最快频率是700,他的能量特别足,这些人出现的时候,能够影响一个地方的磁场。德蕾莎修女说:用大爱做小事。当她走进屋子里的一瞬间,在场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幸福,她的出现使人们几乎想不起任何杂念和怨恨。
    当能量很高的人出现时,他的磁场会带动整个万事万物变得美好祥和,而当一个人有很多负面意念的时候,伤害的不仅是他自己,也让周围环境磁场变得不好。霍金斯博士说他做过百万次案例,在全球调查过不同人种,答案都是一致的。只要振动频率低于200,这个人就生病。200以上的就没有病,200以上的意念有哪些?喜欢关怀别人,慈悲心、爱心、行善、宽容柔和等等这些都是高的振动频率,达到400到500。
    相反,喜欢嗔恨、发怒,动不动指责、怨恨、嫉妒、苛求他人,凡事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很少考虑他人感受,这些人振动频率很低,这些低的振动频率也是导致癌症、心脏病等种种病的原因。
    他从医学角度告诉我们,意念真的是不可思议,意念对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前178年,汉文帝想任命贾谊担任公卿,遭到官僚与宗室阶层反对,丞相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冯敬等老臣上书表态反对的立场,认为贾谊“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贾谊又时常在朝堂上讥讽汉文帝宠臣邓通。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辅佐长沙王吴著。至长沙赴任的途中,贾谊对贬谪不满,又听闻长沙气候潮湿多雨,以为自己会早死。他心情悲观失望,在渡湘江时作了《吊屈原赋》,在长沙度过三年余的左迁生活。任长沙王太傅三年时,有象征不祥的鵩鸟飞入房屋,贾谊有感而作《鵩鸟赋》。《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是他的骚体赋代表作。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汉文帝突然想起贾谊,召贾谊回长安,问以鬼神之事,夜半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关于此事后世有争论;李商隐颇为贾谊不平,有诗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为贾生不得重用而叹息,不久,汉文帝拜贾谊为自己爱子梁王刘揖的太傅。贾谊此时期除太傅责任以外,主要写政论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汉文帝进行劝谏。《治安策》、《论积贮疏》是他这时的代表作。其政论文既有战国纵横家古文的余风,又有法家韩非子等人论证严谨风格的影响,洋洋洒洒,文采斐然。所以贾谊的辞赋可谓上承屈原、宋玉,下开枚乘、司马相如,是从楚辞发展到汉赋的重要桥梁。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王坠马而死,谥怀,史称梁怀王。贾谊认为自己没有做好辅导亲王的职责,
终日哭泣,于第二年忧郁而终,得年33岁。?
    日本大提琴家夏恩患癌后,试图与疾病斗争,但感觉越来越糟。他调整心态,决定爱身体里的每一个癌细胞。他视癌症剧烈的疼痛为“叫醒服务”,致以祝福和感谢。他发现这种感觉很好。接着他决定爱生活的全部,包括每个人、每件事。一段时间后,出人意料的是癌细胞竟全部消失了。后来他成为了在日本家喻户晓的治疗师。这便是生命的本质——爱。疾病源自我们身体内在对爱的匮乏和缺失,而疾病也终将在无条件的爱和爱心中被清理。
      2019年最先出现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病例以来,全球累计染疫死亡人数突破500万人。
    各国展开施打疫苗后,有助于死亡率逐渐降低。近4个月前,染疫病故人数突破400万人大关。
    尽管全球单日死亡病例数在10月初降至8000例以下,为近一年来首见,各地仍有高风险区。世卫欧洲区52个国家和领土中,死亡人数持续攀升主要来自东部。
    俄罗斯单日染疫和死亡人数屡创新高,自10月20日以来平均单日死亡病例超过1000例。然而根据他们的有关当局,这项统计很大程度上被低估。政府通报的死亡病例显示,截至11月1日累计23万9693人病故。
    然而俄罗斯联邦统计局(Rosstat)对于COVID-19死亡病例定义较广,9月底曾说死亡人数近45万人。
    乌克兰和罗马尼亚是欧洲两个单日死亡人数仅次于俄罗斯的国家,过去7天平均每天分别新增546和442例病故。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是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区域,自疫情爆发以来累计152万1193死,但单日死亡人数自5月以来逐渐减少,目前约840人。
    美国过去7天平均单日通报超过1400例死亡,比前一周少15%。美国累计74万6747人染疫病故,仍是全球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
    由于与COVID-19直接和间接相关的超量死亡,WHO估计疫情真正死亡人数可能是官方统计的2到3倍。
     然而印度和日本却有了奇迹般的减少倾向。日本COVID-19第5波疫情呈现快速降温,疫苗接种奏效等被视为可能原因。新研究指出,可能是负责修复Delta变异株基因组突变的酵素发生变化,来不及修复突变导致病毒绝灭。日本共同通信社报导,国立遗传研究所和新潟大学的研究团队于30日彙整得出此结论。在8月下旬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高峰前,几乎全部病毒都已被nsp14酵素已变化的病毒所取代。国立遗传研究所教授井上逸朗指出,这种病毒的基因组整体累积突变,很可能是来不及修复导致病毒绝灭。
    研究结果已于10月中旬举行的日本人类遗传学会第66届大会上发表。
    在印度似乎已经实现了群体免疫,以往人们对于群体免疫的标准是70%甚至是80%人们有抗体,然后标准又被提到90%。而如今德里已经达到97%了!
    群体免疫的概念就是,当一个群体当中有足够多的人拥有抗体(免疫保护力),就可以避免传染病持续向弱势族群传播。不过专家也指出,当中仍旧存在变数,包含病毒会否持续变种,让病毒变得更能有抵抗力,以及抗体可以维持保护力的时间。
    目前还无法确认97%的阳性率中,接种疫苗或被感染而来(获得抗体)的比例各是多少。不过若是加上还没有接种疫苗的儿童族群里阳性率的比率大约是80%来说,也就是说这是自然感染而获得抗体的比例,借此可略作参考比较。
    这一次(第六次)的血清调查报告,阳性率比第五次增加41%。另外可以留意的是,第五次只有部分抽样,而且时间点发生在4~5月的大量感染发生之前。
    而在那之后,很多情况都已经改变了!自4月15日至10月28日,印度德里就有655614例确诊;在4月中旬,德里人民仅注射了210万剂疫苗(德里人口约有1900万人)。而截至本周四,德里地区则是已接种2030万剂疫苗,在1500万有资格接种疫苗的成年人口中,有86%的人至少接种一剂。
    AIIMS社区医学系主任Sanjay K Rai博士指出,在出现大量感染潮之后获得上述的结果,一点也不令人意外。他指出,在过去几个月确诊病例不断下降,并非是因为人们开始遵守防疫规范。因为只要走出门,就可以看见大家都没有遵守。之所以病例数下降,是因为很多人都已经接触过病毒了。
    Rai博士指出,这项调查结果也为进一步解除防疫规范提供了基础。他预测,印度应该不会在遇到第三波疫情。虽然疫情可能有所波动,可能一天确诊30个、隔天又飙升到300个,但总不会像上一波感染那么严重。他表示,在这个正面结果之下,人们将可以期待生活有望回到常态,不然更待何时呢?只不过,仍旧需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种病毒保持警戒。
   在此之后,报导指出还会持续进行一个新的血清研究,将抽样28000人,确认受测者体内有没有存在抗体。领导此研究的Maulana Azad社区医学系主任Sanjay K Rai博士指出,研究也将抽出一些人进行中和抗体水平检测,借此能进一步了解多少人是接种疫苗,而多少人是经由自然感染而获得抗体。
    德里的卫生官员指出,这一份报告预计在印度排灯节(11月4日)后提交,而当中也预计将能看出人们对于接种疫苗的态度是否积极,还是仍旧在犹豫。
    根据29日公布的血清报告,在阳性率最低的德里西南部,阳性率都有93.3%。东区则是最高的达到99.8%。而女性的阳性率90.1%,略高于男性的88.2%,这些数字没有达到平均阳性率97%,是因为没有针对检测盒的敏感度进行调整的缘故。最终能得出德里不同地区的抗体阳性率,是根据该地区人口的年龄、性别组成都进行加权计算后的结果。
报告也发现,有一些接种疫苗的人并没有产生抗体;而接种Covishield疫苗者有95.3%产生抗体;接种Covaxin疫苗者则有93%有抗体(这两种都是印度国产疫苗,前者被称为印度版AZ疫苗)。
    Sharma博士指出,接种疫苗后是否产生抗体,是取决于人体的免疫机制。在一些免疫系统受损或是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中,可能不会产生抗体。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接种Covishield或是Covaxin疫苗后产生抗体的人数没有显著差异,代表这两款疫苗都可提供相当的保护力。
    根据印度政府在周四公布的最新血清检测报告,首都德里(Delhi)有97%民众体内都有新冠肺炎病毒(SARS-CoV-2)抗体,在全印度还有超过1亿人还没打疫苗的情况下,抗体几乎等于都是透过自然感染而产生,已接近达到群体免疫的程度。
    印度媒体报导,专家解读这项调查报告的结果,与两个重要因素之间存在一致性,包含德里在4~5月期间爆发感染潮,几乎没有人不被感染;第二,德里当前各项活动几乎均已开放,但是民众并没有遵守防疫相关规定,包含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等等,而确诊数并没有因此而增加。
    德里卫生部长Satyendar Jain指出,这整份报告的结果很正面积极。因为根据印度第六次的血清调查报告,德里平均97%的人体内存在新冠病毒抗体;在总共11个区当中,平均阳性率超过90%,代表大多数人都已感染、也有很大量的人接种疫苗。

      1. 导致感染扩大的因素消失:
      日本 7 月至 8 月之所以出现了疫情高峰,除了奥运会以外,还遇到了暑假、连休以及盂兰盆节(日本传统节日),这些休假导致了人群流动活跃,病毒更易扩散。目前这些因素都消失了。
      2. 医疗危机改变人们的防疫对策:
      日本疫情最高峰期间,出现了一些地区医疗资源饱和甚至挤兑的情况,导致一些感染者无法入院,甚至一些重症患者在家中去世。这些医疗危机消息的传出,使得公众在防疫方面不得不变得更加配合——因为作死可能真的会死。
      3. 夜间出行人数减少:
      由于紧急事态宣布,东京都 8 月中旬至 9 月下旬夜晚闹市区的人群数量比 7 月上旬减少了 25%~40%。如果根据疫苗接种状况划分的话,未接种疫苗人群在夜晚闹市区的下降预计更是高到 70%。
       4. 疫苗接种效果:
      这个我们上面也有提到了,我们在重点看下日本中青年人接种比例的快速上升。以 40~49 岁人群为例,在 8 月 1 日时只有 11.4% 的人完全接种,而在 1 个半月后的 9 月 30 日,这个数字迅速上升至 58.9%
      5. 天气影响: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天气了。目前这一点未获得确认,但是有专家猜测日本的疫情下降跟温度和降雨也有关系,在炎热的夏季人们的户外活动减少,大都待在有空调的房间内,这样在室内接触导致传播的机会就更多了。
      但目前仍然无法确定以上这些因素在疫情下降的过程中,分别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