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
2022 (1)
蚕豆很有营养,这是我小时就知道的,不需依靠蛋白质氨基酸含量。
你先看那猪,嘟嘟哪哪,在食槽里无精打采地拱来拱去,不断地吹气泡发牢骚。这时,你只消抓一小把豆面,像如今喝咖啡往面上洒一层巧克力粉一样,轻轻在食槽里点缀一下,那猪一定会立刻精神抖擞,大口大口吃起来。用豆面喂出来的猪,毛细皮薄,肉嫩,是做白族名菜“生肉”的上选。
蚕豆也是做菜汤的固定配料。先是把干豆用温水泡过夜。勤快的农村妇女,一般清早要先把豆剥了才出门干活。做汤时,把剥好的豆在油锅里炒香,加水,放上甑子,等饭蒸熟,那豆也已化成粉汤,再把切好的青菜加进去,一锅清爽的菜汤就成了。类似南瓜芋头汤,也必得如此烹制才会香糯。这做菜也像婚姻,不须大鱼大肉,精雕细琢,搭配好了,才相得益彰。
说起剥豆,也有窍门,记得我母亲能剥得飞快,一个豆掐一下就妥,而我非要剥几下才能把皮去净。这个窍门,我从没有学会。
就像人一样,大米是家里的主力,为人拘谨单调。而蚕豆则是个多才多艺的机灵鬼,给生活带来许多乐趣。
夏天白族栽秧,都要举行仪式。起始叫开秧门,要耍狮耍龙庆祝。结束时,女士们已在水田里泡了一个季节,弯腰劳作,很辛苦了。慰劳她们的就是一顿可以驱寒的炒蚕豆,名叫“洗脚豆”。生产队里的牛,犁地的时候,每天的犒劳也是煮蚕豆。由专人负责,叫“煮牛豆”。煮好后背到地头,那人走过之处,留下一路诱人的豆香。每次牛一看到煮豆人远远地来了,立马掉头就要奔过去,全然忘了脖子里还扛着一架重犁。这牛豆煮成七成熟,皮还是皱的。也怪了,每次从牛口里抢的不多几粒豆子,吃起来那个香美!而在家里特意解馋煮过一回,居然兴味索然,这生活,怪啊。
小学时,没有什么零食。常常几个小伙伴约好,午饭后,每人从家里抓一把豆子揣裤兜里,黄豆最好,可不大有,蚕豆则家家不缺。然后,聚到一家,兴奋地炒吃。这时,大人一般都赶时间干活去了。不过,事后要是发现,可不得了。吃是小事,就怕走火。
蚕豆,就像中国农民一样朴实,栽种和生长都是极其简单的。稻谷割过之后,不用犁地,直接就可以在上面点豆。不简单啊,能在那板结的土地上生长。农作物之中,似乎仅此一例。种过豆之后,那地就更肥沃了。点豆的工具叫压豆桩,活像把手枪,用“枪口”在地上戳个洞,丢一颗豆进去,这就种好了。等它扬花,就把顶上的那截割掉,农活叫“砍豆尖”,好让能量集中到豆子上。这豆尖是很好的糠,猪喜欢吃。豆杆晒干粉碎成糠,也是主要的猪食。
清香飘荡的蚕豆田,永远是吸引小孩的游乐场。那里面的草,又肥又嫩,极其茂密。小时割草,那真是“人生的盛宴”。豆荚饱满的时候,是现成的零食。可惜,我不喜那生涩的滋味。倒是喜欢用它来做“戒指”:在豆的两面用指甲把中间部分挖掉,只留侧面的一圈,把这圈豆皮轻轻脱出来,就成一个手指箍。
几年前,我偶然发现超市里有干蚕豆,立即买回来,做了一个青菜汤,这个菜,真是久违了。吃还不够,又在后院巴掌大的菜地里撒了种子。这东西在大理是秋冬成长,我在夏天栽种,还是第一次。不久,豆苗冒出来了,一天天成长,终于开出了洁白的花朵,闻着清雅的花香,想着遥远的家乡,真是人生如梦啊!
更神奇的是,我居然又看到了那种只有蚕豆花开时才会有的白色小蝴蝶。这小精灵,长得也极像端庄的豆花,在本地可是从没有见到过的。老天,莫非它是从花里飞出来的,是蚕豆与生俱来的小信使?或是,故乡的风把它从那熟悉的土地上吹到了我这片飘着同样熟悉花香的小院里来了?等我再想找寻这小精灵的时候,它又像一阵微风一样,飘得无影无形了。
此后,每年夏天,我都种蚕豆。父亲来小住,更是以此解闷,而且,不愧是种地能手,产量比我的高出几倍。
小小的蚕豆,封存着童年的乐趣,宽慰我无尽的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