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评官渡之战

(2006-10-10 19:05:23) 下一个


 

 

 

超级厚黑评三国:评官渡之战

 

 

作者:郭知熠

 

 

 

《三国演义》中的战役很多,郭知熠先生不想一一地点评之。但完全不讨论这些战役,也不是正常的。笔者在本篇讨论著名的官渡之战,请读者诸君参阅《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官渡之战是由袁绍所发动的。袁绍因曹操封孙权为将军,遂起兵攻打曹操。据说袁绍大军有七十万,而曹操只起兵七万,我们姑且信之。两军初战,曹军失利。于是,曹操退守官渡。

 

但守官渡仅一两个月的时间,曹操的粮草就跟不上了。曹操派人到许昌措办粮草,可是,他派出的使者却被袁绍的部下在路上抓获。

 

“(袁军)缚(曹操的使者)见谋士许攸。那许攸字子远,少时曾与曹操为友,此时却在袁绍处为谋士。当下搜得使者所赍曹操催粮书信,径来见绍曰:‘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绍曰:‘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攸曰:今若不取,后将反受其害。’正话间,忽有使者自邺郡来,呈上审配书。书中先说运粮事;后言许攸在冀州时,尝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粮入己,今已收其子侄下狱矣。绍见书大怒曰:‘滥行匹夫!尚有面目于吾前献计耶!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赚吾耳!本当斩首,今权且寄头在项!可速退出,今后不许相见!’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复见冀州之人乎!’遂欲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纳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

 

从袁绍之对待许攸,我们可以看出袁绍其实完全没有用金刚。许攸虽然与曹操有旧,但既然许攸在袁绍处为谋士,已经是各为其主。考虑到每个人都有建功立业之心,他不会因为儿时之情而背叛其主。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周瑜与蒋干之关系看出:蒋干与周瑜虽然是儿时的同窗好友,但在赤壁之战时却各为其主。周瑜保孙权,而蒋干在曹操的帐下为谋士。蒋干不会为了儿时与周瑜的友谊而背叛曹操。虽然周瑜利用蒋干欺骗了曹操,但蒋干不知情,他并没有合谋,这是另一回事。我们在考察赤壁之战的时候再讨论。

 

因此,如果某两个人有旧,可是他们如今各为其主,他们因为旧时的情谊而背叛其主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这个原因在于友谊是私,而为主却是“公”;儿时的友谊是“过去时”,而为主却是“现在时”。个人的建立功业之心会远远地超过旧时之情谊。有谁会为了早已过时的友谊而抛弃他一生的事业呢?为了个人的事业,有些人甚至抛弃兄弟之情,甚至抛弃父子之情。

 

我们再从这一点比较一下袁绍与曹操:许攸与曹操有旧,袁绍因此而不敢听许攸之建议;蒋干与周瑜有旧,可是曹操在用蒋干时并没有对蒋干采取怀疑之态度。可见曹操与袁绍,一个用人,一个疑人,其中的分别难道不是显而易见吗?

 

我们也可以再来看看许攸的建议,这些建议是否合乎于情理。许攸捉到曹操催粮的使者,马上知道曹操粮草已尽,可是袁绍还要怀疑曹操有什么诡计。在袁绍出征之初,袁绍的另一个谋士沮授曾献计说,曹操兵少但精,粮草不继,而袁绍兵多,且粮草充足,袁绍应该以守为主,曹操就会不战自败了。可见,曹操缺粮并不是什么秘密,只是没有谁知道他缺粮已经到如此严重的地步。笔者还要附带指出的是,沮授的这个建议本来是非常好的建议,可是,袁绍不仅不采用,而且还因此将沮授锁在军中,如此地“用人”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曹操会有什么诡计?!将自己粮草缺乏的消息告知对方,然后引诱对方来攻打?!

我们在这里看到袁绍不仅没有用金刚,而且也没有准金刚。他的判断能力是如此地差劲,以至于连一个计谋是好计谋还是差计谋都分辨不清。许攸建议他兵分两路,一路向曹操进攻,一路袭击许昌,如他能够听从,曹操就会狼狈不堪。可是,袁绍却没有这个能力判断形势,也没有能力决定任何决策的好坏。

 

还有一点,教主在这里看到的是:袁绍也没有防金刚。袁绍说出这番没有水平的话,实质上已经把许攸逼上绝路了。许攸要么死,要么叛变,要么忍气苟活,他在袁绍这里已经没有任何出路,可是,袁绍却听之任之,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以至于许攸逃跑投敌,导致了袁绍的最后失败。

 

从许攸的逃跑,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教训:在两军阵前,主帅应该对谋士有宽厚之心,而不能把他们逼上绝境。因为这些有谋之人往往对军中的部署了如指掌,对于军中薄弱环节也了如指掌。如果他们投敌,将会对于整个战局有破坏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全军溃败。

 

曹操如何对待许攸呢?曹操接待许攸很有意思,郭知熠先生引用如下:

 

却说许攸暗步出营,径投曹寨,伏路军人拿住。攸曰:‘我是曹丞相故友,快与我通报,说南阳许攸来见。’军士忙报入寨中。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攸慌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攸曰:‘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见故人。愿赐收录。’操曰:‘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攸曰:‘吾曾教袁绍以轻骑乘虚袭许都,首尾相攻。’操大惊曰:‘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攸乃出操与荀之书以示之曰:‘此书何人所写?’操惊问曰:‘何处得之?’攸以获使之事相告。操执其手曰:‘子远既念旧交而来,愿即有以教我。’攸曰:‘明公以孤军抗大敌,而不求急胜之方,此取死之道也。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明公还肯听否?’操喜曰:‘愿闻良策。’攸曰:‘袁绍军粮辎重,尽积乌巢,今拨淳于琼守把,琼嗜酒无备。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间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三日将自乱矣。’操大喜,重待许攸,留于寨中。

 

次日,操自选马步军士五千,准备往乌巢劫粮。张辽曰:‘袁绍屯粮之所,安得无备?丞相未可轻往,恐许攸有诈。’操曰:‘不然,许攸此来,天败袁绍。今吾军粮不给,难以久持;若不用许攸之计,是坐而待困也。彼若有诈,安肯留我寨中?且吾亦欲劫寨久矣。今劫粮之举,计在必行,君请勿疑。’

 

这一段真的很有意思,笔者每一次读到这里都想笑。这个有意思的人物就是曹操。当许攸来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正焦头烂额,巴不得哪里出现一点奇迹。一听说许攸来投,就象快淹死之人突然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其殷勤和渴望已无法克制。

 

另一节有意思的地方是曹操的诡诈,简直让人忍俊不住。许攸问曹操军粮还有多少,曹操撒谎,说还可支一年;许攸表示不信,曹操就说还有半年的军粮;许攸假装生气了,责怪曹操对他不信任,曹操就说军粮还有三月,我想曹操此时的样子一定非常诚恳;许攸还是表示不信,说难怪别人都说曹操奸诈。曹操就只好苦笑地解释说,兵不厌诈嘛。于是,曹操附耳低声告诉许攸,说实不相瞒,军中止有一月之粮。如此诚恳,如此诡秘,我想人人都会以为曹操这回说了实话。哪知道曹操这一次还是在撒谎。曹阿瞒之诡诈自然无人能比。

 

当然,这也正好表明了曹操的防金刚。曹操用人时会用人,但他也是时时刻刻都在防人的。也许这种防人甚至在他的潜意识里,曹操不需要任何准备就可进行他的防备工作。

 

官渡之战袁绍之所以失败,其实还在于袁绍没有防金刚:在于袁绍对他的屯粮之所防范不严。军粮之重要性是不用多强调的,可是袁绍却派淳于琼守卫,而淳于琼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这么重要的地方如何能够派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去守卫呢?虽然袁绍在粮草被焚后立即处死了淳于琼,可是,这些都没有什么用了。知人善任显然是袁绍所缺乏的。因此,袁绍也是没有用金刚的。如果袁绍对于乌巢防范甚严,即使许攸投敌,曹操也是没有办法烧掉乌巢的。而曹操军粮已尽,曹操岂有不败之理?!

 

当然,如果许攸不在袁绍处受辱而投靠曹操,曹操就很难想到要烧掉袁绍的屯粮所。因为曹操无法知道袁绍的防守情况。只有在许攸投靠曹操,曹操在知道乌巢的守将之后,曹操才可能下定决心偷袭乌巢。

 

因此,超级厚黑教主说,袁绍失败的首选原因是他没有防金刚。袁绍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没有用金刚。袁绍既不能用好谋士,而在用将方面也不能知人善任。袁绍之败岂是完全出于偶然?!

 

 

 

 

 

写于200692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