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尼采的鞭子与女人
作者:郭知熠
尼采先生一生处于不幸之中,在他还没有成名的时候,他拼命地追求名声,并且不惜痛骂他的同时代人,尤其是那些不理解他的德国人。因为他们没有欢呼他这样的“天才”,没有歌颂他这样的“天才”,没有承认他这样的“天才”。
直到他的“天才”被国外所了解,并且被传入国内后,尼采得到了他昼思夜想的声名。但非常可悲的是,尼采却不能享受这个声名,因为他的神志已经不清了,他离死神不远了,他已经没有能力来享受他的名声了。
我们都知道尼采的那句著名的关于女人的话:“去找女人吗?不要忘了带上你的鞭子!”据有人说,尼采因为在女人那里受到了挫折,使得他耿耿于怀,一生都痛恨女人,找着机会就骂女人一顿。
罗素先生在他所著的《西方哲学史》对尼采的这段话有一段精彩的评论。罗素说,尼采带着鞭子去找女人。可是,十个女人就有九个会夺去他的鞭子。正因为尼采知道这一点,所以,尼采就躲开了女人。尼采说这段话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抚平自己曾受伤的虚荣心。
郭知熠先生觉得罗素的话不无几分道理。尼采毕竟是不善于与女人周旋的,他拿着鞭子去找女人一定会吃亏。而这位罗素先生,出生于殷富之家,能言善辩,善于与女人周旋。所以,可是想象的是,罗素的鞭子决不会落入女人之手。
事实上,尼采这个人天性羞怯。因此,他自己无法接近女人。郭知熠以为,尼采其实需要借着“鞭子”来给自己壮胆。这也许就是尼采说出这句话的某一个真实原因吧。
笔者在《揭开爱情神秘的面纱》中曾提到过尼采的这段话。郭知熠是在谈到一个人在爱情的表现中应该出于自信时顺便提到尼采的这段话的。我们可以在这里引用一下笔者在该书中的评论:
“尼采的逻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尽管这句话遭到了很多人的攻击)。笔者不是说你真的需要带上什么鞭子,如果你带上鞭子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但你对人生的自信是一定必要的。”
依照郭知熠先生的爱情理论,爱情产生的必要条件是爱情尊重感的产生。也就是说,没有主体对另一个人的爱情尊重感的产生,该主体就永远不会产生爱情。
如此说来,一个男子要赢得一个女子的爱情,他首先必须要自信。即使他本人非常自卑,那么,当他出现在他心爱的女子面前时,他必须表现出足够的自信以赢得爱情。这个道理还是从爱情的尊重感那里所得来的。如果一个男人对自己都没有自信心,那么,他如何能够赢得一个女人的尊重?特别是一个不了解他的女子,她又怎样能够对他产生尊重感?
世界上有一种很奇怪的逻辑:这种逻辑觉得我们可以从无生出有来。一个男人,他没有自信,没有希望,可是,他却期望着一个女人会无条件地爱上他,这岂不是无中生有?这岂不是天方夜谈?马克思在这方面的理论即使在今天也是非常正确的。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世界上不可能有无缘无故的爱。当然,世界上也不可能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以,在爱情中即使看起来是世俗的东西似乎也是必要的。当你看一份报纸或者网站上的征婚广告时,你所看到的条件没有一条不是世俗的。学历也好,身高也好,工作也好,住房也好,还有薪金,英俊或者美貌,没有一条不与世俗相关。即使是性情,趣味,也逃不脱世俗的阴影。我们必须记住,一个女子是用世俗的眼光来评价一个男人的。这个结论不光对女人是真实的,对于男人也是成立的。事实上,当一个男人评价另一个人(男人或者女人)时,他的鼻梁上,往往高高地架着一副“世俗”的眼镜。一个人要得到人类的理解往往比登天还难!
扯远了。我们还是回到尼采这里来。也许有人会感到非常奇怪:尼采这个人生性狂妄,难道在一个女子面前他的狂妄就会突然消失?难道在一个女人面前就会使得他的自信消失?
这似乎是一个矛盾。一方面,尼采是这个世界上极端狂妄的人,另一方面,尼采的狂妄在他面对女人时就会无影无踪。郭知熠以为,这个矛盾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这个矛盾的解决在于尼采是一个生性害羞的人。
一个生性羞怯的人,尽管他不善于与人周旋,但他的内心世界是极端丰富的。羞怯的人往往是一个沉默的人。他在表面上沉默,但他的思想在深处动荡。这种人往往比别人多了思想。
不过,尼采不光是一个羞怯的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他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伟大。尼采突然觉得他是一个伟人。他觉察出他的伟大,他觉察出他周围的人的渺小,他觉察出整个世界的渺小。
可是,尽管这是他的感觉,他却从来没有从他的周围得到证实。他的伟大仍然需要在他看来是渺小的人们来提供参照物。一方面,他的狂妄是真实的,所以,他就往往借写书发泄出来;另一方面,因为世人并不承认他,他又不得不怀疑自己狂妄的合理性。尼采永远无法将他的狂妄从内心深处延伸到事物的表面。
因此,当尼采面对女人时,他仍然不能将他的狂妄表现出来。他的矛盾仍然存在。这个矛盾就是他的内心深处与表面状况的矛盾。一方面,他希望自己藐视女人,所以,他就发表狂言:到女人那里去,要带上鞭子。但另一方面,在现实的世界里,他的羞怯又会阻止他真正地带上鞭子去找女人。或者,即使他真的带上鞭子去见女人,他的鞭子也会被女人毫无例外地夺走。
写于2006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