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200。谁说历史是完全公正的?

(2005-09-27 18:50:53) 下一个

 

谁说历史是完全公正的?

 

 

 

作者:郭知熠

 

 

 

我们大概都会相信历史是完全公正的,历史是不会欺骗人的。历史中的人物不管现在受到了多大的委屈,遭到了多大的不白之冤,我们总相信他们会有平冤昭雪的一天。总有那么一天,历史会给他们一个公正的交代。也往往是这么一个不知何处而来的信仰,能够支撑当事人的一生。使得这些人在他们最艰苦的年月,活在希望里面,不至于在精神上完全崩溃。

 

可是,历史真的是完全公正的吗?我们有什么方法来证明历史是公正的吗?

 

其实,在郭知熠先生看来,历史的公正性并不象我们所普遍认为的那样,是不言而喻的。历史的公正性是一个大可值得怀疑的命题。我们之所以认为历史是公正的,是因为我们希望历史是公正的,并不表明历史是真正公正的。这就象我们一向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可爱的,不是因为我们的孩子真的非常可爱,而是因为我们预先有这样的期望。我们的期望欺骗了我们的理智,使得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使得我们的一切思想向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也许你会说,郭知熠说了这么半天,没有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表明历史是不公正的,这样的论证如何说服人?要想驳斥历史是公正的,我们需要有一个例子表明历史在某一个时候或者某一个地方是不公正的。在逻辑上举出一个反例来。

 

笔者先举一个例子。就说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刘少奇吧。刘少奇在文革中被冠以三大罪名:一曰叛徒,一曰内奸,一曰工贼。刘少奇从一人之下变成了人人之下,这些冤枉加上这些“莫须有”的罪名,突然落在了刘少奇的身上。历史在1966年的那一刻嘲笑了刘少奇。刘少奇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所有的历史著作或者文献都把刘少奇打入了万丈深渊。历史在这一刻对于刘少奇是公正的吗?当然不是。在这一个时刻,谁最有权力谁就是“正确”的,谁就是“公正”的。历史在这一刻实际上是权力的附属品。

 

我们自然会说,历史在当时只不过受到了蒙骗。总有一天它会拨开云雾,看见事实的真相。于是,命运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后,邓小平重新上台,刘少奇得到了平反,并且恢复了名誉。刘少奇又以卓越的党和国家的已故领导人的身份出现在历史中。历史是公正的吗?好象历史在这个时候是完全公正的了。在文化大革命中,历史对刘少奇的评价被歪曲了,直到邓小平重新上台后,历史对刘少奇的评价才变成公正的了,或者近似于公正的了。

 

这个结论看起来似乎非常有理,历史最后还是公正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个过程,我们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必然的因素很少,而偶然的因素很大。我们可以有很多的假设,而每一个假设实际上都是完全可能的。假如邓小平死于毛泽东之前,假如华国锋坚持不让邓小平重新工作,甚至我们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假设,假如中国根本就没有出一个邓小平。那么,刘少奇的情形又会如何?刘少奇今天是不是已经被平反, 我看还是一个大大的未知数。而我在前面所提到的这些假设都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这些假设中的任何一个成立,刘少奇就有可能还没有被平反。历史的公正性似乎在本质上依赖于这些偶然的因素。

 

也许你会说,在这个例子中这些偶然性还不是那么明显。那么,笔者再给出一个偶然性非常明显的例子。在明朝有一个抗清名将,名字叫做袁崇焕。袁崇焕被冠以卖国的罪名,被处以千刀万剐的极刑。可是,袁崇焕并没有卖国,清朝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使用了反间计。明朝崇祯皇帝昏庸无能,上了清人的当,下令将袁崇焕处以极刑。那些无知的京城百姓,也以为袁崇焕真的卖国,在刑场上,围观的群众愤怒地向着袁崇焕吐口水。

 

我们自然会说,袁崇焕是屈死的。历史对他也是不公正的。直到一百多年后,直到清朝乾隆皇帝期间,皇太极使用反间计以除掉袁崇焕的事才被世人所知晓。如果清人不保留当年的档案,或者如果这条计策根本没有写进任何档案里,或者清人没有得到中国的江山,或者乾隆皇帝没有下令整理明朝历史,皇太极使用反间计的事情就永远没有人知道。历史也就永远写着袁崇焕因为卖国被诛。这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使得历史知道了事实的真相。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上述每一个事件都是完全可能的。而反而清人把这条计策写进档案里,清人保留下当年的档案,清人得到了中国的江山,以及乾隆皇帝下令整理明史这整整的一大串,倒是一个概率极低极低的事件。

 

因此,历史是由偶然的事件所组成的。历史的公正性也就非常值得怀疑了。一个人可能会受到冤屈,而且这个冤屈是完全有可能石沉海底的。袁崇焕的冤屈是有可能永无澄清的一天的,而袁崇焕不过是那些怀有冤屈中的人中相对来说非常幸运的一个,因为袁崇焕等到了他的冤屈得以澄清的一天,尽管这一天是一百多年以后,当事人都已经离开了人世。很多人的冤屈永远不能被澄清了。历史啊,你的公正性又体现在哪里呢?而我们总以为历史是公正的又有什么道理可言呢?!

 

因此,那些使得历史变得公正的因素是因为偶然性的作用。由此推之,历史的公正性是依赖于偶然性的,所以它是无法真正公正的。有许多不幸的人,他们是被偶然性所“遗忘”的人,他们的冤屈就永远无法澄清了。历史在他们的身上就永远无法是公正的了。历史的非公正性可见一斑。

 

除了偶然性的原因造成历史的非公正性以外,历史的非公正性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历史是由人来写的。而那些写历史的人的判断标准是不一样的,而他们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归根到底,人总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的,人永远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而由人类的某些人(不管他们有多么优秀)所写出的历史就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了。

 

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也举出一些例子。譬如说对于曹操的评价。曹操究竟是一个奸臣和野心家,还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一直没有什么定论。佩服曹操的人就说曹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反对曹操的人就说曹操是一个权奸,是一个无耻的家伙。即使对于刘备的评价,历史也不是有一个统一标准的。那么,历史的公正性又体现在哪里呢?由此,笔者无法认定历史是公正的。因为历史是人们所写的,而写历史的这些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对具体人和事物的评价方面的争论。

 

总之,历史不是完全公正的,也是不可能完全公正的。笔者在这里陈述了两点理由。第一个理由是说历史可能永远无法知道一些所发生的事情或者人物的真相。历史发现有些真相是因为其偶然性。而大量的真相,因为偶然性对它们不起作用,历史就会永远不知道它们的真相。历史的公正性在它们那里是不可能得到体现的。笔者陈述的第二点理由是说历史是由人来书写的。而人们书写历史有两个局限性。第一个局限性是人们的认识水平和评价水平,第二个局限性是人们没有一个关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统一意见,人们在很多历史问题上没有达到意见的统一,他们的意见往往是针锋相对的。因为这两点局限性,历史就不可能是完全公正的。

 

笔者相信在本文中所提出的两点理由有效地反驳了历史是完全公正的神话。历史不是完全公正的,我们应该放弃关于历史的公正性的幻想,承认历史的非公正性。也许这样我们反而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人类的历史。

 

 

 

写于200592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