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第1。3节 柏杨评论厚黑学

(2005-07-03 11:18:17) 下一个

 

 

作者:郭知熠

 

 

 

13            柏杨评论厚黑学

 

 

柏杨先生是台湾著名的杂文作家和小说家。原名郭依洞。不过,一般人恐怕对他的原名不太熟悉,他的笔名要比他的原名有名得多。他的杂文也比他的小说有名得多。提起柏杨先生,我们都会想到他的《丑陋的中国人》。其笔锋之犀利,着实令人佩服。也许他从李宗吾先生那里得到了某种真传也不一定。当然,这只是笔者的胡乱猜测。算不得凭据。

 

据笔者看来,柏杨先生和李宗吾先生可谓双绝。一个专门揭露中国人的丑陋本性,一个专门揭露一般人性的厚黑特征。总的说来,他们都是在揭露人性的阴暗面。如此看来,我们就不难理解柏杨先生对李宗吾先生的特殊推崇了。

 

柏杨先生说他的朋友在书摊上花五百元买了一本《厚黑教主传》,转送给他。他于是大喜。匆匆看完,发表感慨如下:

 

“这本书之好,在于告诉国人,一个盖世奇才,对日非的世局,其内心的悲愤和痛苦是如何沉重,李宗吾先生一生为人作事,比柏杨先生不知道高级多少,直可惊天地而泣鬼神,而他鼓吹‘厚黑’,硬揭大人先生和鱼鳖虾蚧的疮疤,其被围剿,自在意中。”

 

柏杨先生对厚黑学也是恭维备至的。除了对厚黑学极力推崇以外,柏杨先生还对厚黑教主李宗吾先生的为人也极力推崇。他说李宗吾的为人“比柏杨先生不知道高级多少,直可惊天地而泣鬼神”。笔者实不知这种崇高的赞誉从何处而来?从上下文推断,柏杨先生也许是在盛赞厚黑学发表所需要的特别勇气。

 

不须怀疑的是,李宗吾先生发表厚黑学显然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这个学问是与传统的学问不太一样的。甚至可以说厚黑学是与我们所熟知的学问正相反对的。当然很容易遭受到各个方面的攻击。这没有什么奇怪。笔者以为李宗吾先生在发表厚黑学的时候,就有了这种心理上的准备。这些勇气不需要太多,也许一般人都能具有。岂能“惊天地而泣鬼神”?

 

李宗吾先生发表厚黑学,一开始他就宣称他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古今英雄人物的成功之道。他后来又发表了《求官六字真言》和《做官六字真言》。也许在这里李宗吾开始“硬揭大人先生和鱼鳖虾蚧的疮疤”了。在抗日战争期间,李宗吾先生甚至著文宣称他的厚黑学对抗日救国也有好处。好象他在1912年发明厚黑学的时候就预料到了后来日本人对中国的侵略了。国人应该运用他的厚黑学,打赢这场对日本的战争。自然,攻击厚黑学的人会不以为然。

 

柏杨先生还在其文中进一步指出,李宗吾虽然首创“厚黑学”。但他自己的为人处世却并没有遵从厚黑之道。李宗吾先生重于友情,对自己的至朋好友,能够“以生死相许”。这显然是与他的厚黑理论相矛盾的。笔者也以为,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是可以得到合理解释的。而且,从历史的角度来加以考察,这种人格和理论相分离的现象其实也不是罕见的。我们举几个例子来加以阐明。

 

叔本华鼓吹人生是非常痛苦的,是没有意义的,是无聊的,是不值得过的。人人都应该放弃生命,让生存意志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你一定会设想叔本华可能会自杀吧。可是,你错了。叔本华没有自杀,恐怕连自杀的念头都从来没有过。叔本华不仅不想自杀,而且还比常人更怕死。据说叔本华在餐馆用餐时,也坚持用自带的餐具,以免传染上别人的疾病。笔者倒是听说过中国有人在看了叔本华的著作后,深感人生无聊而最后选择自杀。真是冤枉啊!如果受叔本华的理论蛊惑而自杀之人,在准备自杀的当口,知道叔本华本人如此爱惜自己的生命,不知道会不会有所动摇?

 

弗洛伊德先生大谈人类的性欲,把性欲当作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可是,他一生却谨守道德,并没有放纵他自己的性欲。倒是那些公开场合下满口仁义道德的人们,背着人时偷偷地放纵着自己的性欲。你再看看那些封建的帝王们,哪一个不是衣冠楚楚,向其臣民们大谈礼教,大谈仁义道德,可是又有哪一个不是拥有三宫六院?在阴森森的皇宫里,公然地放纵着自己的情欲?一方面帝王们拥有三宫六院,让自己的性欲无限地扩展,另一方面,他们又阻止人民基本的性权利。鲁迅先生说礼教就是吃人。一点错都没有!

 

可见,李宗吾作为厚黑理论的发明者,他本身却不一定是厚黑理论的实践者。柏杨先生对李宗吾先生人格方面的赞美,与他的厚黑学理论并不矛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