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小伞的蒲公英

我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撑着小伞走南闯北。如今降落在多伦多这快沃土,我愿把我在这里生活的甜酸苦辣讲给大家听。希望你们喜欢我的故事。
个人资料
黑眼睛的苏珊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18-08-17 11:05:04)
我身边的白求恩人人都知道加拿大有一个叫做白求恩的医生,他为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救治了许多人,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位于多伦多北部250公里的白求恩故居现在成了热门旅游景点。是大多数到访多伦多的中国人的必游之地。我虽然不是基督徒,但是有时会去教会,喜欢那里宁静祥和的气氛;喜欢基督徒温暖的笑容;喜欢赞美诗那优美的旋律。在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远方未必有诗—在多伦多打拼的中国移民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句时髦话激励了多少人奔赴远方。但是他没有说,怎样在远方找到诗。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诗人汪国真的诗句: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有多少人,只想到了远方的诗,却没有想到远方有风雨有泥泞。 2006年8月6日下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8)
(2018-08-06 12:13:10)

有些人喜欢在一个地方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而有些人却喜欢去体验世界上不同的风景。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三毛流浪到西班牙;为了诗和远方,高晓松的母亲在70岁的高龄还满世界跑。 也许是我一出生就跟着在铁路单位工作的父亲不停地搬迁,所以骨子里也是喜欢体验新环境的。如果说旅游是体验新环境的一种方法,那么移居不同的地方则是把自己连根拔起,移种在完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下南洋闯北美,我的诗与远方(7) 16.OCanada,令人惊艳的第一瞥 在多伦多清爽、舒适、明媚、迷人的仲夏日,我坐在繁华似锦的自家花园里,眼前花儿娇艳,彩蝶翩翩,鸟儿欢歌,微风拂面,周围的一切都是这样美好惬意,不由得回想起21年前的7月1日我登陆多伦多时的情景。 多伦多夜景(图片来自网络) 1997年7月1日傍晚7点多的时候,我登陆多伦多。当办完入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下南洋闯北美,我的诗与远方(6)13.在日本小松公司亚洲总部工作的日子里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窥视企业文化的一个窗口就是看它的办公室,特别是老板的办公室。因为我曾在中国、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的公司工作过,并且参观过美国Google公司,所以我可以谈谈自己的观感。我工作过的新加坡自动化应用中心是一间百十人的公司。公司老板和项目经理都有自己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下南洋闯北美,我的诗与远方(5)11.组屋区的人间烟火特别喜欢丹麦著名女作家凯伦-白烈森(笔名IsakDinesen)写的名著《走出非洲》。她以细腻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她在非洲肯尼亚经营咖啡种植园时经历的人和事。那些描写之所以如此生动、引入入胜,除了作者的文学素养,最重要的是她描写的都是她的亲身经历。这与蜻蜓点水似的游记是大不相同的。同名电影里由斯特里普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下南洋闯北美,我的诗与远方(4)8、GillmanHeights的中国专家们中国政府与新加坡政府协议派往新加坡工作的中国专家都住在GillmanHeights的高档公寓里。我家房子是位于六楼的三室两厅,还有一个佣人间。比起我在清华东南小区的房子好得太多了,也比大多数新加坡人住的政府组屋好太多。我去之前,已经有不少专家的配偶以dependentpass(依附签证)陪专家住在那里。这是新加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下南洋闯北美,我的诗与远方(3)7.跳进商海特别喜欢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的主题曲--《一支难忘的歌》。那支深情的歌儿唱出了人生长河中难以忘怀的时光。在多伦多的家附近,有一条小河,我每天牵着狗儿在河边散步,会看见各种植物、动物。看到森林、湿地、野花、野草随着季节变幻出迷人的色彩;看到鹿儿、鸟儿、野兔、野鸭、大雁、浣熊、河狸和洄游的三文鱼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4.对金钱的新感觉 未出国时,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穷人。因为那时大家挣的钱都差不多。那时万元户就是富人了。我由于出版了几本书,得到不少稿费,再加上四处讲课,其时外单位请我讲课,一个小时15块钱;在中央电视台讲课,一集100元,觉得很多了。这些钱积累起来有两三万。出国时换成美金。那时兑换美元只能在黑市,而兑换率是1美元兑换8.3人民币(好像是最高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1.新加坡找工作 离开新加坡21年了。现在闲下来了,时时会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想起自己在90年代初趁着出国闯荡的大潮在新加坡摸爬滚打的7年时光。有苦、有甜、有心酸、有愉悦。虽然诗意不多,也不算是太远的远方,但是那些日子里经历的人和事依然像一粒粒珍珠在记忆中不时闪现。我想用时光的丝线将它们串起来,那将是我们第二代下南洋的中国人的一段历史中的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