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重耳死后,世子驩继位,就是晋襄公。晋襄公继位之后,晋国没有大乱,不但能够守住文公创下的一份霸业,假如他的命稍为长些,还有扩展的可能。俗话说“创业易,守业难”,这一点就该特别来说一说晋襄公。在说晋襄公如何守业之前,先来说说晋文公临死和死后的一些事情:公元前627年10月,晋文公病重,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把世子驩托付给赵衰、先轸、狐射姑(狐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上一篇说到秦穆公背弃与晋国的盟约助郑御晋,秦晋关系因此恶化,但还没有导致战争。导致战争的是几年后的事,根源还是在对郑国的争夺。公元前627年,郑文公死了,世子公子兰继位,那就是郑穆公,新上任的郑穆公是一边倒向晋国的,所以就视秦穆公派来驻守郑国的杞子、逢孙、杨孙三人为多余的,这三人不忿被轻视,就想卖郑国,上书说动秦穆公进兵灭郑,他们作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前两篇述说了卫国这个小国的故事之后,就要倒回来说说晋、秦这两个大国的大事了,因为齐桓公之后,实力最强的就是晋、秦、楚三国了,他们的关系如何将会改变一些诸侯的命运。应该说,在大国之间的关系中,秦穆公和晋文公执政时期的秦晋关系算最友好了,从庇护重耳开始,到晋文公称霸这段时期,秦国为晋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但关系总算一直友好,发生变化的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上一篇写到卫成公被周襄王裁定为囚禁刑罚,由于是一国之君,也就没有囚在监狱,只是安置在一所普通民宅里,晋文公派亲信先蔑带着卫士看守,同时密令一个叫衍的太医借为卫成公看病下鸠毒,如果没有完成就要治衍的罪。
由于宁俞这个忠臣一直追随在成公左右不离半步,任何饮食也一定要先尝试后再给成公进食,这样衍就寻找不到下毒的机会,他怕遭到晋文公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个故事延续上一篇《卫叔武死不瞑目》,由于牵涉到王权和霸权的对峙、抗争,所以就说得详细一些。古代是臣不告君、子不告父的,但在东周却有一桩臣告君的情事。原告就是在卫叔武死后逃到晋国的大夫元咺,被告是卫成公,主审官是代表周襄王的王子虎。本来按照晋文公的心思,在元咺向他哭诉叔武冤死之后就想直接处死卫成公,但他比宋襄公明智,不想落了个诸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是一个小故事,由于同情叔武心地厚道却死得冤,就特意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古人。叔武是卫国人,与卫成公同是卫文公毁的儿子,卫文公毁就是在那个因为喜欢仙鹤而导致灭国的卫懿公死后,由齐桓公扶持上来的国君,他心术和人缘都不错,但一时狭隘不愿馈赠而闭门不纳上门的重耳,因此结下怨结,导致了晋军伐卫的后果。晋国的兵车一开始攻打卫国,在位的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晋文公在打败楚国之后就被天子周襄王“任命”为诸侯霸主,撇开宋襄公这个假霸不说,实际上重耳就是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个霸主。晋文公走上霸主宝座的历程比齐桓公轻松、简单得多,这无非是天时地利人和所促成:
所谓天时是齐桓公死去、继位的齐孝公不争气没能承继父业;周襄王被窃国主动求助于晋国而复国。
地利则是晋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中原的核心,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退避三舍”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成语,他出自下面的故事。
在前一篇已经提前讲到子玉(也就是成得臣)接替子文成为宰相、统率三军,但不久就因兵败自杀,这一篇就要倒回来叙说过程。成得臣是败给晋国,统率晋国大军的是接替郤縠为元帅的先轸,先轸也是当年追随重耳流亡的随从之一,很有治军才能。楚国之所以与晋国对仗,是因为楚国要攻伐宋国,而晋国要还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重耳继位之后,他烧了三把火:一是大赏功臣收买人心,巩固了统治;二是拥立周襄王复位,借此得到了城邑,又提高了声望;三是扩充军队为三军,拜郤縠(音hu)为元帅。一、二把火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就来说说第三把火,按照惯例,小国是一军,中等国是二军,大国是三军。在此之前,晋国国土虽不小,但军事力量并不是很强大,只有二军,到了晋文公继位之后才扩展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上一篇说到鲁僖公派展喜用展获(柳下惠)之言辞说服了齐孝公退兵,暂时换得鲁国的安宁,为了消除齐国的危险,藏孙辰献出联楚抗齐的计谋,鲁僖公就派出使者向楚成王献媚,声称愿意协助楚国攻打宋国、齐国,楚王接受对方的建议,派成得臣领兵攻打齐国的阳谷,很快就立功回来,成得臣的声望因此提得更高了。楚成王见成得臣攻齐成功,就想派那个虎乳宰相子文亲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