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回到满仓给儿子于秀才盖房打地基的那个晚上。尽管后来很多人回想起来的时候都说真是凑巧了,要不然什么都不会发生,可是当时谁也没觉得有任何的先兆。当天下午,倒是出了点事儿,本来不大,就是满仓和伍叔驾着自家的马车去十几里地远的鞠家窑拉砖,回来的路上,也不知是拉得太多,还是路不好走,一个车轮陷进土坑里了,本来没什么大事,只要把砖头卸下来,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就这么着,十几年的时间,于粮升就给福顺家添置了八九亩泊地,就在东河边上,旱天也不怕了,还有十几亩山地,都整治地和泊地一样养庄稼。不但如此,还在庄北头半山坡上买了块地,盖起了五间青砖大瓦房。那门楼修的比于家祠堂还高半尺呢。进门就是个高大雪白的影壁,上面斗大的一个倒写的福字,就和汪镇上县大老爷家的大门差不多。进了院子,东西两边都是厢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于粮升 于粮升是于家庄唯一一个能算得上是地主的人。可是于粮升本来不姓于,至于他姓什么,连他本人也不知道。说起来还要从他爹福顺那里开始。按辈份排,福顺应该是“信”字辈的,应该也有个大号叫于信什么,可是没人能记住,大概他自己都不清楚。他爹给了这个小名儿,就是希望他有福气,又顺利。有没有福气也很难说,家里有三间土坯房,就盖在村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其实前面几节的标题应该叫于老风水才对,这里才开始于风水的故事。
于风水放弃学而优则仕,回到于家庄的时候,已经二十多了,仿佛一切都是循着他爹的老路。只是家里实在没什么人依靠了,不得不做工,庄稼活儿才不至于太差劲。至于后来他也看风水,有人说是看了老风水留下的古书,知根知底而的老人家就反驳:“屁古书,老风水也不是看古书才会的。”&l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丛老爷并没有声张,只是赶紧让人撤了柳营街两头的衙役,然后请了师爷到后衙,麻烦他打听一下于忠义其人,家是哪里,家中如何等等。衙门里有于家庄的人,自然有认识于忠义的,于是不到晌午,师爷就给老爷回了话:“是这北边于家庄人,有个同母异父的姐姐前两年嫁人了。家中就这么一个独子,有两亩地。日子不怎么好,也还过得去。”丛老爷听了,当着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后来于老风水算是真的看出了名声,据说就连县大老爷也请过他。于家庄人开始自豪起来。更让人佩服的是,于老风水还是老样子,尽管曾经是县太爷的座上嘉宾,不出门的时候还和大家一样,蹲在墙根底下,抽旱烟,聊大天儿,一点儿也不拿架子。有一回有人聊到戏文,说一个什么民女吃了冤枉,去衙门口击鼓喊冤,于老风水就接过去,“衙门口的鼓,可不是随便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腊月二十的晚上,天空倒是有半个月亮,朦朦胧胧的。微微的西北风儿吹着,冷,却还可以忍受。大妞儿在前头不紧不慢的走,九步一片纸钱,片片指向东南方向。三个人也不管有没有路,跟着它走吧。还好地里没有了庄稼,几处洼地上还有污浊的残雪。姐弟三人深一脚浅一脚,遇到沟坎儿就抬起来,走了快一个时辰了,眼看着就接近了于家庄东边的泽西村了。隐隐的村里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于风水(一)
于家庄村不大,人口也不多,神神道道的人却出了不少。于风水就是其中一个。不过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说的于风水,是现在于风水的爷爷于老风水了。若是有人提起于风水如何如何,老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撇撇嘴,“就他?切,还敢称于风水?”不过毕竟老风水离奇去世了那么久,后人叫来叫去,这老风水的孙子也算是接了爷爷的班,尽管在本村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于老忠
于老忠大号于忠,是顺着于氏家谱“仁义礼智信,忠德玉昌新。”排下来的。他老爹大号就叫于信。庄户人家有讲究的请个秀才起大号,也是要排着辈分来。不讲究的,如于老忠家,就着辈份叫名字的也不少。小小的于家庄,好几个于智,于忠,于德呢。这于老忠生下来就干瘦黝黑,到十几岁上,就得了“于老忠”这个称呼,那时,他爹于信都还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外公讲故事
外公如果还健在,也一百多岁的高龄了。外公生在山东半岛的一个小山村,于家庄。庄里的庄户人家都姓于。外公家中一贫如洗,很小的时候就去同村的地主家做工。十一岁开始走街串巷做生意。最开始时收鸡蛋,挨家挨户买了鸡蛋然后挑到100公里外的烟台去买。每天都要走一个来回。这样的经历让他见识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后来他讲给我听的时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16]
[17]
[18]
[19]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