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在那个不正常的年代,宿舍里的孩子们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在他们当时的时代潮流中,没有人能躲过一次又一次政治浪潮的冲击。1960年以前出生的孩子,基本上都躲避不了上山下乡的命运。兄弟姐妹中,家中如果有人去了乡下,那么弟弟或妹妹就会被分配在工厂,城镇的商业部门,或者被分配在里弄加工组,幸运一点的可以分到大学办的工厂。在1967至1970年中,有的家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文革开始的时候,我们正在上四年级。记得学校从六月开始停课,学校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大字报,几个住在市区里的老师被当作资产阶级批斗。宿舍里的气氛也开始变得相当紧张,每家大人的脸上都带着十分沉重的表情,我们这样大的小孩子都被大人管住,平时只能待在家里。 有一天,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外面有游街了,”好多孩子都跑了出去。我跑出去的时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小时候住的那个令人怀念的宿舍现在早已无影无踪,而宿舍围墙外面的那条路依然存在。每次回国期间只要走到那一带,一种穿越到那个年代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当年宿舍里的人和事仿佛就在眼前,儿时的记忆挥之不去,往事并不如烟…… 那个宿舍的D区有五排二楼的房子,每一排上下加起来有十二户。我家住在最后第二排的中间。那排楼下的六户面对着前面一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3-10-13 06:40:41)
小时候的记忆不完全,有的也很模糊,但总有几件事是忘记不了的,好像会永远记在心里。 困难时期我们年纪都很小,好多事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只记得家里没有什么荤菜,但我并不是很在乎,因为我在七岁前是一个食欲不振的孩子,对吃不是很有兴趣。也因为食欲不振,我做了几件因为粮食而终身后悔的事。 那时我还在幼儿园,记得当时的老师是我们宿舍里一个同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前几年去欧洲旅游路经莱茵河时,特意去走访了德国的重要城市波恩。
?
(照片摘自网络) 波恩是德国西部沿着莱茵河畔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从1949联邦德国成立直至1990德国统一,这里是联邦德国的首都。波恩所以吸引不少游客,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她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乡。 贝多芬的故居位于老城的一角,那里有贝多芬的铜像,有关于贝多芬的博物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2023-09-25 09:32:24)
有些事看起来十分平常自然,或者从医学和心理学角度来解释是青少年青春期要经过的阶段。可是,在那个动荡,混乱,许多人的心灵被扭曲的年代里,未成年的孩子也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日记本的内容被批判,被羞辱,遭到不公平的待遇,甚至连家长都没有办法替孩子申辩和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下面要讲的是一个初中少女的故事,她叫慧子。 慧子小时侯爸爸总是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3-09-18 09:00:19)
这几天整理旧书信时,找出不少琼的来信,数了一数,有十九封外加一张圣诞卡,粗粗浏览了一下,是1997年至2003年的通信。大部分的信都是写着满满两到三张信纸的,在现在看来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了。1997年的那封是她与我在美国第一次联系上以后写的,里面还夹着她的全家照。 我和琼是在大学校区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从幼儿园起,我们就在一个班。她在女孩子中算是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在农村插队落户的几年中,麦琪从一个毫无农村生活经验的少女成长为一个能吃苦耐劳的女青年。在年复一年的农田劳动环境中,在日复一日的起早摸黑的农忙季节里,麦琪一直在问自己,这样的日子还要熬多久?她一直想着:一定要寻找机会离开那个地方。 从到农村的第一天起,她就耳闻目睹了不少老知青被上调的各种情况。老知青玲玲一直干了四年才被抽到公社的企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冬季是农田的休整期,地里的农活主要是农田管理工作,比如给油菜地松土,给麦施肥等。由于生产队里大多数男劳力都去了城里的建房工程队,这个期间的许多农活,包括几项比较重的农活都由妇女顶着干。 农田管理的第一项就是把河底的淤泥捞起来沤肥料。在冬日来到之前,农民们就在田边挖个大坑,割了许多草倒在里面,到了冬天,把淤泥从河底捞上来后盖在草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九月底,棉花开始绽开白绒绒的花,田野开始泛白,在太阳下银光闪闪。刚开始的时候,麦琪以为白色的棉花是植物开的花,其实不是。棉花在夏收时节种植以后,生长速度很快,没多久就长到了齐胸高,双抢前后就开出粉红色的花,伴着绿色的叶子,非常好看。棉花是一种容易生虫的植物,为防治虫害,要在夏天对棉花做一次农药治理。由于棉花不是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