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童年趣事

(2024-11-09 12:19:39) 下一个

一 养蚕宝宝

F大学坐落在郊区,校园与宿舍里树木葱郁,其中有不少桑树。小学时有一年,我和妹妹突发奇想,想要试试养蚕。不久后,爸爸妈妈从不知何处弄来了一些蚕宝宝(后来得知这叫蚁蚕)。当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些小生命时,它们仅半寸长,纤细得像灰黑色的小线段,头部稍深,身上有细密的横纹。蚕宝宝们总是昂着小脑袋,似乎在向我们示意它们饿了,急切地等待新鲜的桑叶。

外婆给我们一个竹匾,我们在竹匾上放几张旧报纸,然后把蚕宝宝放在旧报纸上。我们采回桑叶后,小心洗净擦干,轻轻地放到蚕宝宝身边或身上。不久,叶子的边缘就被啃出小缺口,有时甚至出现了一个个小洞。蚕宝宝们不停地吃,似乎永远都吃不饱。每当叶子快被吃光时,我们就赶紧换上新的桑叶。我们每天早上一起床,就要去看看蚕宝宝怎样了,似乎急切地盼望它们长大。爸爸叫我们要耐心一点,说到它们吐丝还有几周呢。没过几天,蚕宝宝渐渐长大,变得白白胖胖,身体也变得有些透明,吃叶子的速度越来越快,每隔几小时就要喂一次。不过,它们每隔几天,好像要“休息”一下,脱了一层皮以后再继续吃桑叶。

为了采桑叶,我和妹妹花了不少功夫。由于当时很多孩子都在养蚕,桑叶变得紧俏。妹妹是个爱动物的孩子,总是积极去采桑叶,有时还和其他小伙伴“争抢”。

爸爸告诉我们,蚕宝宝长大后称为熟蚕,脱皮几次后,不久便会吐丝结茧,但它们需要一个适合缠丝的空间。这一过程俗称“上山”。于是他找来一些树枝,绑成一个小小的“山”,放在桌上,为蚕宝宝准备好了“爬山”的场地。

每天,我们都细心采桑叶喂蚕,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大约长到两寸时,而且吃桑叶的速度减慢,爸爸说它们快要吐丝了。我们便小心地将蚕宝宝放到“山”上。不久,它们果然开始吐丝,一点点将自己包裹在丝网中,最终结成一个个洁白的蚕茧。这些雪白的蚕茧零星地挂在“山”上,格外好看。

爸爸还告诉我们,蚕茧中的蛹几天后便会化成蛾子,但只有交配后才能产卵。因为蚕茧不多,爸爸决定留下一部分蛹孵化为蛾子供我们观察,其他的则剪开,给我们看看蚕蛹的样子。之后,爸爸用染料将几个蚕茧染成红绿等颜色,挂在“山”上做装饰,十分有趣。又过了几天,蚕茧中的蛹化成了乳白色蛾子,飞了出来。

通过这次养蚕的经历,我们虽未能完整地体验整个过程,却学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例如蚕的生命周期,包括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的阶段,总过程约五十天。

二 母鸡孵小鸡

F大学宿舍的家门前有一小块地,除了种些蔬菜,靠窗墙边还可以搭一个鸡窝。为了改善生活,家里养了几只鸡。每年初春,外婆会去市场买几只小鸡,淡黄色毛茸茸的小鸡非常可爱,我和妹妹总会不断地去观察它们。早春天气尚凉,外婆怕小鸡受冻,便在盒子底部铺上旧棉絮,还放上电灯泡让小鸡取暖。记得养小鸡的过程中,总有一两只因着凉或其他原因夭折,但大部分小鸡都能健康长大。公鸡通常会提前宰来做菜,而母鸡则留着下蛋,有些母鸡虽然不大,却下蛋勤快。

有一次,一只母鸡在连续产蛋后开始“抱窝”,这意味着它进入了孵化期。爸爸提议让我们姐妹俩体验一次孵小鸡的过程。于是,他从市场买来了十枚受精鸡蛋,让这只母鸡来孵化。我们为母鸡准备了一个大竹篮,里面铺上稻草,放好鸡蛋,然后轻轻地将母鸡安置在蛋上。母鸡顺其天性,静静地坐在蛋上,时不时用嘴轻轻翻动鸡蛋,让每个蛋都能感受到温暖。

每天傍晚,我们会将母鸡从窝里提出来,让它排泄,然后喂些米和碎菜叶,并给它喝一些水。母鸡吃饱后,我们再将它放回窝里。窝被安放在壁橱里,并用门帘遮挡,防止受惊。在外婆的指导下,我们每天定时喂食,清理排泄物,耐心等待小鸡的诞生。

三周后,期待的时刻终于来临。爸爸说小鸡会在夜间破壳。我和妹妹吃完晚饭后就兴奋地等待着,不时掀开门帘偷偷查看。终于,深夜时分,鸡蛋壳一个个逐渐裂开,湿漉漉的小鸡探出小脑袋,然后慢慢离开蛋壳,母鸡轻轻地将它们护在怀里。不一会儿,毛茸茸的小鸡就在我们面前呈现了!我和妹妹高兴得不得了。爸爸数了数,一共九只小鸡,有一枚蛋没有孵出来。

第二天,我们把母鸡和活蹦乱跳的小鸡放到室外,母鸡细心地呵护着小鸡,啄碎米粒喂它们,不时发出“咯咯”声,小鸡们则紧跟在母鸡身后,有时还会钻到母鸡的腹下取暖。母鸡对小鸡爱护有加,当我们想去摸一下毛茸茸可爱的小鸡时,它就会冲过来啄我们的手。

几个月后,这些小鸡渐渐长大,甚至超过了母鸡。爸爸告诉我们,他买的时候选的这种鸡叫“九斤黄”,可以长得比较大。果然,它们长大后,羽毛呈现出明亮的棕黄色,非常漂亮。妹妹还给它们取了名字,什么“黄黄”“花花”等,十分有趣。

通过孵小鸡的经历,我们不仅体验了孵化的过程,还在每日的喂养、清理中培养了责任心,学会了如何呵护小生命,同时也体会到了母爱的可贵。

三 种植的乐趣

家门前那块朝南的小地每天都沐浴着充足的阳光,它成了外婆和妈妈的天然菜园。她们会轮流种些蔬菜,像青菜、菠菜和荠菜等。沿地边界栽种的几棵低矮的枸杞树和石榴树,既是美观的小屏障,也不时带来些食用乐趣。

枸杞的嫩叶在春天发芽时,可以摘下来作为蔬菜入菜,秋天结的红果子也偶尔被采下来吃,不过那时并不像现在这样将枸杞子视为养生保健品。石榴虽然结果不多,但每到花期,火红的石榴花显得格外艳丽。外婆还在树下的阴凉处种了几丛马兰头,每到收获季节,就能采上一些自己种的马兰头,吃上几次自家特有的美味。通常马兰头过水焯熟切细后,拌上切碎的豆腐干,撒上酱油和香油,再稍加一点点糖,就是一碗清香四溢的凉拌马兰头了。如今我移居北美已有四十年,偶尔有中餐馆提供这道菜,总会忍不住点一份,体验一下小时候的味道。

冬天的霜降常常带来别样的收获。逢到寒冷的日子,外婆会说:“霜打过的青菜更好吃”。她采回青菜,简单炒过后,味道还真是有点不同,青菜很软,还带些甜味。收获荠菜的季节,我们也会帮着外婆把地里的荠菜收回来,有时还会跑到野外去找些野生的荠菜回来。外婆总说,野生的荠菜更香。她会把荠菜剁碎,与猪肉糜、剁细的虾仁拌在一起包馄饨。我和妹妹就是这样跟着外婆学会包荠菜鲜肉馄饨的。长大后,我仍旧会按照外婆传授的做法,包出带有家乡记忆的馄饨。

有一年,邻居阿姨和妈妈一时兴起,决定在自家地里试着种花生。我记不清她们开始种植的具体时间,但清楚地记得花生苗长大后,地里一片绿茵茵的,煞是好看。花生的叶片不大,开着黄澄澄的小花,很可爱。等到收获时节,我们一起到地里,将一株株花生小心地拔出来,根须上结满了大小不一的花生果实,有些壳已经很硬,而有些还很嫩很软。我们迫不及待地帮妈妈把泥土轻轻拍掉,将花生摘下来,按硬壳和软壳分类。硬壳的放在匾里晒干,待日后慢慢享用,而嫩壳的则洗净直接下锅煮,嫩花生带着微甜的滋味,十分可口。来到北美后,有一次在南方旅游时,偶然在镇里的小摊上遇到煮嫩花生,一尝之下,熟悉的味道仿佛让时光倒流回了童年。

通过种花生的经历,爸爸还教会我们一点植物小知识:花生和豆类是一类植物,只不过花生的果实长在地底下。正是因为花生这种独特的生长习性,才让收获过程充满了更多的乐趣。

2024年11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麦琪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tillthere' 的评论 : 谢谢阅读!
麦琪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阅读!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我没有养过蚕,都不知道是这个过程。谢谢分享!
stillthere 回复 悄悄话 亲切。同历。
stillthere 回复 悄悄话 亲戚。同历。
麦琪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谢谢阅读!问好!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我也养过蚕。 是学校老师倡导的课外活动小组。 她分给我们一张纸片, 上面是是黑乎乎的小米粒一样的蚕卵。 蚕就从那里出来。 我们把蚕一直养到结茧 - 没有蚕山,蚕就在放养它们的纸盒子里的直角处造房子; 然后蛾子咬破蚕茧飞出来, 一对对交配。 有调皮的男生一定要把它们拉开, 那时也不懂,现在想想太残酷了。 之后蛾子就会在纸片上产卵了, 小小的黑米粒就附着在纸上。 老师说下一级同学接着养。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你写得真好, 童真童趣仿佛历历在目。 你的爸爸对你们真好。 他一定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坐上麦琪儿的沙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