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美之旅 (一)巴西里约热内卢

(2025-02-11 10:32:21) 下一个

记得小时候,为了学习地理知识,家里挂着一张彩色的世界地图。巴西这个国家,它在地图上占据着广阔的面积,因此对它的印象很深。来到北美后,在工作中结识了不少来自南美的学生,其中很多人来自巴西。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让我对巴西的历史和文化逐渐产生了好奇和兴趣。尤其是在21世纪初,纽约曼哈顿的“小巴西”(Little Brazil)区域因巴西移民的涌入而变得热闹非凡。事实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该地区就已经有不少巴西餐馆和商店。2014年在巴西举行的世界足球赛也使巴西这个国家更成为大家关注的亮点。值得一提的是,巴西是南美洲唯一一个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的国家,这使它在文化上与周围的西班牙语国家有所不同。  

这次旅行是跟旅行团,行程安排是先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Brazil )简称里约,然后前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Argentina), 最后抵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Santiago,Chile)。前往阿根廷之前,旅行团还安排了探访跨越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伊瓜苏瀑布(Iguazu Fall)。

里约是巴西的第二大城市,建立于1565年,由葡萄牙人所建,最初是葡萄牙帝国在南美的行政中心。1763年,里约成为葡萄牙帝国巴西州的首府。1808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萄牙王室不得不迁往巴西,使里约成为临时首都。1822年,巴西独立后,里约正式成为巴西首都,直到1960年,巴西政府才将首都迁往新建的巴西利亚(Brasilla)。在里约作为首都的时期,大量非洲奴隶被运往此地,1840年,城市中的奴隶人数高达22万。  

我们抵达里约时,正逢下雨。坐出租车从机场到酒店车程约40分钟,沿途看到不少建筑外墙被涂鸦覆盖,让我不禁想起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的一些城市,那里同样随处可见涂鸦艺术,这或许是拉美与南欧文化的一种共同表达方式吧。我们的酒店坐落在著名的科帕卡巴纳海滩(Copacabana Beach)旁。由于到达酒店时还只是上午,我们简单办理了入住手续,随即放下行李,然后便迫不及待地去海滩散步。  

图一:里约科帕卡巴纳海滩

尽管里约的一月份潮湿闷热,但海边漫步仍然令人倍感惬意。正值南半球的夏季,孩子们放暑假,沙滩上充满了欢声笑语。这里是足球王国,除了沙滩排球,许多青少年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足球训练,足见巴西人对足球的热爱。

图二:海滩上的年轻人

沿着科帕卡巴纳大道行走,一侧是无垠的大海与金色沙滩,另一侧则是豪华酒店和各式商店。许多海滨路段都铺设了葡萄牙式马赛克瓷砖,呈现出波浪形图案,从酒店顶楼俯瞰,地面铺设的马赛克路面更显立体感。巴西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因此建筑风格与葡萄牙颇为相似,特别是这些马赛克地砖和墙面装饰,让我不禁想起去年在葡萄牙里斯本的旅行。然而,在这些美丽的沙滩边,豪华的商业酒店旁,有着不少无家可归者躺在墙边的长凳或路上。

图三:里约科帕卡巴纳海滨大道

图四:从酒店窗外更具立体感的马赛克海滨大道

在抵达巴西之前,就被告知要当心包和手机,也听到不少游客手机被抢案例。与许多南美国家一样,巴西的贫富差距很大,离豪华区不远处就可看见所谓的贫民窟。导游告诉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富裕的人都住在高处或山上。而在巴西却是相反,贫民窟是在高处和山坡上。里约的贫民窟多源于十九世纪末,被解放或遗弃的奴隶,退伍军人以及来自农村的移民涌入城市后,无栖身之地,只能在城边山上非法占地,建造简易窝棚。随着20世纪的城市扩大,贩毒黑帮当道,导致贫民窟扩张,型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生态。听说有的旅游团还会组织半天去看那些贫民窟(在我看来,这样的行程还真是没有必要)。

图五:里约高坡贫民窟一角

随着导游的带领,第二天我们搭乘观光齿轨火车登上科尔科瓦多山(Corcovado Hill),山顶矗立着里约的标志性雕塑——救世主基督像(Christ the Redeemer)。这座雕像耸立于里约国家森林公园内710米高山顶点,38米的基督像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本希望在山顶俯瞰里约的壮丽全景,可惜当天云雾弥漫,视野受限,未能一览城市风光。基督像落成于1931年,他张开的双臂,仿佛在拥抱整个城市,象征着巴西人民的热情与包容。  

图六:远望科尔科瓦多山

图七:科尔科瓦多山顶的基督像

科帕卡巴纳海滩与伊帕内玛海滩(Ipanema Beach)几乎相连,并列为世界上最美的海滩之一。由于正值夏季,沙滩上人潮汹涌,五颜六色的遮阳伞下挤满了游客。也许是由于巴西几百年来多民族的混合交融,巴西人的美貌在世界盛名。高挑的身材,古铜色的肌肤,不少模特儿都来自那里。巴西的比基尼世界闻名,尤其是三点式比基尼和丁字泳裤,更是大胆展现女性的健美身姿。我曾与一位巴西女学生交流,她提到巴西女性非常注重饮食与身材管理,许多人都将来自巴西的世界超级名模吉赛尔·邦辰(Gisele Bündchen)视为偶像。  

图八:伊帕内玛海滩一景

在旅行团给予我们的自由活动时间段里,我们去了里约的明日博物馆(Museum of Tomorrow)。这座博物馆建立在里约海边的游轮马瓦码头(Pier Maua)旁,是一座现代科技博物馆,由西班牙建筑大师圣地亚哥• 卡兰特拉 (Santiago Calatrava)设计而建,于2015年开放。这位建筑大师多年前曾经设计了纽约世贸中心交通枢纽站。这座博物馆无论是外表和内部陈设都极具现代化。馆内采用先进的激光与电子技术展示内容。其展览通过历史与现代的结合,探讨城市的社会结构、象征意义、矛盾冲突及未来展望。  

图九:明天博物馆正门

图十:明天博物馆后院

图十一:明天博物馆室内部分陈列

塞勒隆阶梯(Escadaria Selarón)是里约的一大艺术地标,连接拉帕(Lapa)与圣特蕾莎(Santa Teresa)两个街区。这条绚丽多彩的台阶长125米,共有215级台阶,由智利艺术家豪尔赫·塞勒隆(Jorge Selarón)于1990年至2013年间亲手打造。起初,他用巴西国旗的颜色蓝、黄、和绿色瓷砖装饰,从而表达他对巴西人民的致敬,随后他又用建筑废料瓷砖修复台阶。随着游客的增多,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捐赠瓷砖,使其成为国际性的艺术作品。在2000多块瓷砖中,有300块是塞拉隆亲手绘制,描绘一位神秘的非洲孕妇,然而他生前从未解释其中的寓意。2013年1月10日,塞勒隆被发现死于台阶上,令人唏嘘。  

图十二:塞勒隆阶梯入口处

图十三:塞勒隆阶梯

图十四:塞勒隆手绘瓷砖的非洲孕妇

在里约的最后一天,我们跟着导游来到里约的重要地标之一塔糖山(Sugarloaf Mountain),它位于瓜纳巴拉湾(Guanabara Bay),海拔约400米。据说它的名字来源于19世纪初制糖业的“塔糖”形状。游客可搭乘缆车登顶,缆车线路始建于1912年,最初由德国制造,1972年换成更大的缆车,而现在的现代缆车是由意大利制造的,每次可容纳75人,并提供360度观景体验。  

图十五:里约塔糖山

离开里约前,我们在一家高档餐厅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巴西以烤肉(Churrasco)闻名,各种牛肉、羊肉、海鲜令人垂涎欲滴。当服务员端上一盆接一盆各种口味的牛肉时,其中一位游客便一一说出每一份牛肉的烹煮程序,以及牛肉在牛身上的部位,大家听了很感兴趣和快乐,后来才知道这位游客在退休前曾经经营过养牛场的管理。不过,对于我这个对肉食兴趣不大的游客来说,这顿饭着实“挑战胃口”,但依旧品尝到了地道的巴西风味。  

图十六:餐馆墙上的有趣图片

短暂的里约之行充满了活力与惊喜,接下来,我们将前往世界著名的伊瓜苏瀑布,继续探索南美的壮丽景色与文化魅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麦琪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阅读及留言!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点赞,这条南美的线还没去过呢,种草放在list 上了。巴西烤肉一向有名,下次要吃吃这个最正宗的。精彩游记,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