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风景

本栏将发表一些纪实文章,描写澳洲华裔知名作者、画家、书法家、歌唱家的人生故事以及一些澳洲中国通的故事。
博文

《人约黄昏》之十:洋女婿进京辛夷楣盖瑞·坦普辛夷楣:2002年9月,我的父母将在北京庆祝他们的钻石婚。住在其他城市,甚至海外的亲戚都准备赶去,我和盖瑞当然要到场。盖瑞从未去过中国,对于北京、上海、长城、兵马俑早已心向往之;当然,他也很想认识我的父母家人。他坦率地告诉我,他不喜欢前妻的家人,婚后他才渐渐明白自己不仅选错了人还进错了门。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人约黄昏》之九:命运甜饼辛夷楣盖瑞·坦普辛夷楣:我和盖瑞的差异很快就显现出来。他的直率有时把我惊得差点背过气去。有一天,我正在我家的厨房里做晚饭。盖瑞站在我的旁边,他突然问我:“你挣多少钱?”我愣愣地看着他:心想我们认识不久,他怎么张口就问起我挣多少钱来?他显然不理解我的想法,继续追问:“大概而言,你每周收入多少?&rdquo[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人约黄昏》之八:异乡荆棘辛夷楣作为家庭观念很强的中国人,告别家人故土只身飞往海外,可是人生大事。与盖瑞当初离开伦敦相比,我的出国显然需要更大的勇气。行前的数月很忙,顾不上担心,坐在飞机上,看见厚厚的云层,我开始心慌了:澳洲是什么样啊?我能适应那里的生活吗?我虽经历了一些坎坷,可那是在祖国、在故乡、在家人身边呀!现在,不论前路平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人约黄昏》之七:寂寞天涯盖瑞·坦普1959年2月3日,我乘坐远洋巨轮斯特拉斯登(Stratheden)号驶出泰晤士河,驶入大西洋。全家人都到港口来给我送行。作为男子汉,我没有哭。我眼看着家人远去了,伦敦远去了,英国远去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远去了,我的新大陆之旅开始了。“大兄弟运动”我是船上最年轻的移民,只有16岁零3个月大。大西洋上的风浪越来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人约黄昏》之六:运动、下乡与回归辛夷楣女十二中1966年,在我高三毕业那年夏天,“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家中的亲戚朋友熟人几乎无一漏网,全被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黑帮份子”甚至“联合国特务”等吓人的大帽子。北京人艺那些我们熟悉的名演员毫无例外地进入了“黑帮队”。我们今天听说这个熟人跳楼自杀了,明天又听说那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人约黄昏》之五:京城记忆辛夷楣1953年8月底,当少年盖瑞在尽情享受英国西海岸的碧海蓝天之时,7岁的我欢蹦乱跳地与家人一起到达了北京。这座古城的外观与气氛使我们姐弟感到震撼,它与上海太不相同。我们是傍晚时分到达前门火车站的。一出车站,我们就看见了威武的前门城楼和高高的城墙。上海可没有这个呀,我们都很惊讶地指指点点。妈妈告诉我们,北京城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人约黄昏》之四:孤独少年盖瑞·坦普1954年,父亲被调到伦敦附近的一个空军基地。母亲决心把我和大妹凯瑟琳送进伦敦西北几十公里海威科姆(HighWycombe)城的一所寄宿学校去。这所学校是在一个很大的庄园里,小学部的学生周一至周四住校,周五下午回家。中学部在小城的另外一边,学生全部走读,不住校。管理寄宿学校的是两位女士——古奇(Gooch)小姐与索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人约黄昏》之三:上海时代辛夷楣1946年5月,不满四岁的小盖瑞还在英格兰东部的海滩上玩耍时,我在太平洋岸边的东方名城上海出生了。我的出生非常神速,当时正是下午六点左右,医院的医生护士都去吃晚饭了。他们回来一看,我妈妈的产门已经开了,可接生的准备工作还没做好。他们就对我妈妈说:“你慢点,你慢点!”我妈妈急了:“我怎么慢得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人约黄昏》之二:男孩与海盖瑞·坦普1942年11月,我出生在英国中部东海岸林肯郡(Lincolnshire)的小城克里索普斯(Cleethorpes)。小城北面就是格里姆斯比港(Grimsby)。克里索普斯的原有居民是古代维京人,也就是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来的人。在古代,他们常常在北海上当海盗,把其他欧洲人吓得魂飞魄散。但是,从公元六世纪起,他们就在英国东海岸定居下来。他们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8-27 17:20:38)

众里寻他辛夷楣盖瑞·坦普二十年前,我们在悉尼因广告征婚而相识、相恋、结婚。我们决定联袂讲述我们两人和两个家庭(一中一西)的故事。盖瑞部分由辛夷楣翻成中文。2015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们的书稿《人约黄昏》。该书稿曾获澳大利亚南溟出版基金赞助。现在,我们将书稿陆续在网上与公众号上刊登。辛夷楣:车站2001年下半年的一个黄昏,凉风习习,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