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6-03-25 07:42:15)
九素质问题,是历代农民起义军领袖的阿喀琉斯之踵。无庸讳言,揭竿而起的草莽英雄们大都在无“余粟”、“余力”、“余智”的条件下长大,没有条件接受教育,发展智力。因此,大部分农民领袖都习惯于浅层思维,缺乏系统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善于破坏,不善于建设。这也就是为什么数千年间千百次农民起义里,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两个人最终从社会最底层直接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6-03-25 07:41:31)
七原来,“流贼”张献忠改弦易辙,打算由“流贼”变为“建国者”了。挥师入川之前的十四年里,张献忠从一个普通叛兵成长为明末两大著名起义军领袖之一,由一个文盲变为中国战争史上留下不朽声名的卓越军事家。在崇祯十六年以前,他的军力和声威一直在李自成之上,朝廷也一直以他为最大敌人。十年之间,崇祯帝屡检朝廷重臣,以举国之力,大兵重围。而张献忠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3-25 07:40:01)
四在诸义军领袖中,因为性情投合的缘故,张献忠最喜招徕亡命之徒。张军的主要成分是“叛卒、逃卒、驿卒、饥民、响马、难民”,从职业军人转变而来的人尤多。这使他的军队的战斗力高于其他的乌合之众。一位明朝军官,曾说张的部队对于作战是“习惯成自然。每个人脸上身上没有囫囵个的,铅子、箭头,处处皆是。他们暋不畏死,一听说官兵来了,都兴奋异常,听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3-25 07:39:00)
一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虽大名鼎鼎,我们对他本人的了解其实很少。史家的笔墨都消耗在张的“残酷好杀”上,关于其他事迹,勾稽所得,寥寥无几。我们所能确切知道的是他出生于1606年9月。那一年是明万历三十四年,正是万历皇帝的消极怠工愈演愈烈趋于极致的年代,明王朝的灭亡已在此时埋下伏笔。此时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革命,正处于与中国擦肩而过超越中国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十二为了拯救自己,魏忠贤采取了两种策略。一种是继续大剂量服用恭维。一种是全力镇压反对者,草木皆兵。明代的特务组织在历史上是极为著名的,这是由于明朝皇帝大多具有病态的好奇心,喜欢窥视臣民们的隐私。为此,他们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特务组织,由东厂和锦衣卫组成,人数多达十数万。天启三年,魏忠贤出任提督东厂太监,在这个位置上,他才真正发挥了自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十见到这些铺天盖地的奏折,“担当能断”的魏忠贤心中真的惶惶无主了。一方面,他感觉委屈,自己一心一意为大明朝做事,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也越来越心虚,毕竟,他也知道,太监干政,历来都是不合社会正统观念的。朝臣们的咄咄逼人,让他无比明确地感觉到了自己头上的危险,一旦身败名裂,等待自己的必然是最惨的下场。魏忠贤是个凭本能生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八别人怎么哭笑不得魏忠贤不知道,他自我感觉良好。因为,自从当上司礼监秉笔,他耳边听到的,都是对他的颂扬,他眼睛看见的,都是都是如花一样的谗媚的笑脸。向历来的首领太监一样,他在京城东部有了一座豪华壮丽的府第,有了无数的仆人。每天晚上回府,都有一大批各式各样的人物在等待他的接见,他们卑躬屈膝、战战兢兢,乞求他赐给他们些好处,或者等待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四然而,历史就是如此捉弄人。它偏偏要造就这看起来绝不合理的奇遇,看看至愚至贱的“魏傻子”在权力的重压下会变形到什么程度。因此,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为命运赌博而进入了深宫的十几年后,钻营到了一个伙食管理员的位子,而这个位子,阴差阳错,是在东宫太子身边。又恰巧,他侍候的这位相貌平常的王才人,后来居然为太子生了一个儿子,而且是长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一河北肃宁历来是个出太监的地方。一个地方出太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比较穷苦,另外一个,需要某种示范效应。某家出了一个太监,从茅屋败堵而高堂大院了,自然会引起周围人的效仿。效仿者既多,门路越来越通畅,自然就形成了规模,犹如现在的养牛专业村、养兔专业村一样,成为一方脱贫致富的成功模式。不过,和大多数出身肃宁的太监比起来,魏忠贤的例子是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6-03-19 11:40:14)
题目是酱紫的
  1,张海迪姐姐瘫痪了
  2,张海迪姐姐顽强的学习
  3,经过多年的努力,张海迪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4,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
  把这四句用关联词连接
  答案是“虽然瘫痪,但顽强学习,因此不但学会外语,而且学会针灸
  结果有一个孩子写:虽然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可她还是瘫痪了-______-b
  这个已经让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