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文心

语言、文化、思想、艺术
个人资料
博文
(2025-03-05 16:26:22)

深更静室细思情,夜重香烟冉冉轻。尘暗寒灯还惜梦,何由寄梦到来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简介】 这是巴里·施瓦布斯基2013年在路易丝·格吕克(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初获普利策奖时的一篇评论,由我从英文译为中文。有趣的是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给格吕克授奖是由于她“表现出具体个人存在状况所具有的普遍性”(makesindividualexistenceuniversal),意思是她的诗通过描写具体的个人存在状况而表现出超出个人的普世现象。而在七年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3-05 16:01:21)


三妹是我小时候的邻居。那是五十多年前,我们一家住在祖父工作的一所中学的宿舍里。三妹家跟我家是紧邻。三妹的爹是个粗声大嗓的男人,北方口音,在我们那南方城市里很特别。三妹的妈是那所中学食堂里的工人。三妹很骄傲,常对我们说“如果你…我就叫我妈别卖饭给你家吃,你家就都要饿死了”。我半信半疑-我们家都是自己作饭吃,极少去食堂。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查尔斯·布考斯基(CharlesBukowski1920-1994)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下层社会”诗人,他长相丑陋,只上过两年大学就辍学,终其一生生活于美国下层社会,大半生的职业是个邮局职员,无妻无后,是个酒鬼烟鬼嫖客。他中年成名后,诗歌、小说在书店里非常畅销,所以他并不是个“穷人”。若论金钱,他后来倒是个“富人”,但他有钱以后并没有改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博弈大师:亨利·基辛格与中东外交的艺术》(MasteroftheGame:HenryKissingerandtheArtofMiddleEastDiplomacy)是曾任美国驻以色列大使及主管中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马丁·英德克(MarkingIndyk)于2021年出版的一本关于基辛格的中东外交活动的历史书。书中详细记载了基辛格是如何在1973年的阿拉伯国家(埃及和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的赎罪日战争之后,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促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忍性”在古中国是上等美德,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古代西方也有一派强调“忍性”的修身哲学,泛称为“斯多葛主义”,其中最著名的可能要算公元二世纪时的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他留下了一本《沉思录》,阐述了他所推崇的美德。据前总理温家宝在任时的一次公开讲话,他对《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人基本都怕死。那所怕的有两类。先来说第一类:怕临死的时侯很痛苦,更怕死后会下地狱,经历若干痛苦、恐怖的事,如刀山火海、扒皮抽筋之类。现代科学昌明,一般人可能都不会再相信地狱这类无稽之谈。现代医学发达,已经很能减轻人的身体疼痛。最近二、三十年,大脑神经科学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就是一部机器,所谓灵魂,只是对大脑活动的一种比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无所依》(NoCountryforOldMan)这部电影于2007年首演,被提名8项奥斯卡奖,最终获4项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和最佳脚本。
该片由当代美国最著名作家之一戈马克·麦卡锡(CormacMcCarthy)同名小说改编。看过电影后,我去读过小说,觉得小说不足观,甚至可以说蹩脚。拍成电影,才有惊心动魄的效果。
这部电影一反好莱坞浪漫主义、乐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有一天,不经意地在YouTube上看到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子在路边唱歌。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那首歌。那歌声中有一种极端动人的哀婉,听起来真是如泣如诉。稍加查询,得知这首歌,名叫《霧の摩周湖》(霧的摩周湖),由布施明原唱,在日本非常著名,大牌歌星森進一、八代亜紀、島津亜矢等人都常演唱。至于那位在路边唱歌的学生模样的女孩子,名叫東亜樹,其实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3-03 21:04:40)

从前在欧洲一个所谓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要懂拉丁语的,更进一步的还懂希腊语与希伯来语。一般的受教育者,也多能在母语之外,兼通英、法、德、意大利语之类白话语言中的数种。不谙这些语言,就最多只能通过译文来阅读古典著作及英、法、德、意大利语著作,从而难于感受到很多原文的精妙之处了。(只要想想如果我们只能通过白话译文来读李商隐的诗或李煜的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