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勤于学习,善于自省,变教训为经验,从失误趋成功。勇于开拓,敢于进取,继往开来,谱写新章。巴郞身处环境、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变化之中,耳闻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笔录存之,欲与文友们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博文
《巴郞笔谈》138赫哲民族一一一一《渔猎》完达山遥远起伏的山峦;一望无际的青甸;各种颜色的花朵;白云一样的羊群;向我们招手的牧羊姑娘;掩映在树林之中的房屋和炊烟,就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一样美丽生动。冬天来了,大雪就像姥姥手里的棉花均匀地铺撒在山川、河流和荒野上,覆盖了地上万物。茫茫沼泽,千里冰封,琼花玉宇,万里雪原,那白雪又像显影剂,把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巴郞笔谈》139诗动于情一一一一巴郎:“诗言志”,但主要是“动于情”,没有需要喷发的感情,哪里来的诗歌呢?古今中外,一律如此。刘勰:“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繁采寡情,味之必厌”。白居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实,声义”。林语堂:“诗歌,那不过是渲染着感情的真理&rd[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9-27 01:21:25)
《诗的体裁》巴郎整理转发不是所有的诗都要符合格律,更多的诗啊,不需要符合格律,只要押韵就行,所谓无韵为文有韵为诗。符合格律的诗就是格律诗。但是诗的格律啊,直到唐代才发展成熟。唐人呢就把格律诗叫做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些名称啊,就一直沿用下来了。这格律诗呢,对押韵、平仄、对仗都有严格的规定,特别是规定要押平声韵,而且要一韵到底。近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9-26 01:29:05)
《铲了邪教》巴郞虽然这郎中传道施医,是君子行为,不为谋利。而且交流沟通,秉持宽松气氛,任信众来去自由,并没有什么组织结构加以约束,但欲加之罪,何患无凭?自然会“找出”有力证据,证明其反动透顶,恶贯满盈,必欲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很快,专政机关就宣布破获了一个“邪教”“反革命会道门集团”。郎中当仁不让,成为了邪教头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9-26 01:28:38)
《天网恢恢》巴郞俗话说:“欲要其灭亡,先使其疯狂”。郎中的活动,在无明显制约下,迅速蔓延,由信众广泛传抪,一时间已有数千人的规模,即将过万。就在郎中信众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多时,国家为整顿治安,恢复秩序,掀起了“一打三反”运动: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这是文运深入发展,进入“斗、批、改&rdquo[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9-25 01:57:54)
《大逆不道》巴郞这种自发的聚会,讲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相同爱好的人们,聚在一起,交流沟通,这本是人畜无害,皆大欢喜的好事,就象现在的各式各样的俱乐部文艺体育团队、广场打太极做体操跳交际舞、老娘们雷打不动风雨无阻每晚必跳的大众坝坝舞一样,政府和社区街道不但不禁止,反而大力鼓劲支持,有娱乐民众身心,增强体质,营造安定团结和谐社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9-25 01:57:34)
《道统福音》巴郞有人会说,郎中这种人,不过是个神棍,江湖骗子,他能治治小病,开导病人,作为求生手段,自不必疑,但说要治大病,缓绝症,却是绝不可能,最多是瞎猫碰到死老鼠、豌豆滾屁眼凑巧对准眼了,不足为信。陈姨经此一事,却不这么想。她亲眼见证了郎中的神奇,亲身经历了怀胎生女的过程,自然对郎中佩服得五体投地。她将郎中视为亲人,视为神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9-24 01:33:35)
《老天开眼》巴郞在来就医时,陈姨正是半信半疑,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及至听到郎中的分析解释,头头是道,却是说中心事,如嘉音韶乐般,声声入耳,句句扣心。压在心上的抑郁石块破碎搬开,忧伤悲愁困惑绝望渐消渐散,不由对郎中起了敬重之心,久已沉重的心情变得轻松起来。于是,何陈夫妻俩,每月一次或两次,不辞辛劳,去郎中处听其开解,对症处理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9-24 01:33:15)
《培本固精》巴郞听完沉吟片刻,郎中开始说出他的见解。他认为,何叔的病况,由于涉及脏腑系统中毒,是很难根治的,但也不是毫无希望。他很同情何叔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愿意为何叔处方开药,自採自做的中草药加丸散膏丹,只收成本价,不贵。他对自制药品很有信心,扬言治疗关键是:何叔要坚持吃药,以调理气血,培本固精,吃上两年,体质定会有所改观。他又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9-23 01:19:21)
《龙阳道人》巴郞本着宁信其有切莫错过的心态,陈姨何叔在同事带领下,抽个周末,乘车步行,花了3个多小时,去了市郊龙宝区一个乡集,找到了那位郎中。那位郎中也才40来岁,青衣白衫黑裤布鞋,扎发髻留三络寸须,却是道人打扮。他原来还真是道人,在道观里,从小随老道采药炼丹。老道见他聪明伶俐,不禁喜爱有加,传授他医术道统,日积月累,他还颇得真传。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