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原载《新民晚报》2022年7月8日“夜光杯”,版面编辑郭影授权转发。文内有些事可参见本博客已刊相关博文,而《沈仲章在武康大楼》(1)(2)(3)(4)也恰可与本文互补。不久,还擬上传“资本家”(5)及“隔音板”(得稍晚)等片段。郭浩楠与沈亚明的忆述各有视角,都含生动细节。
多才多艺的舅舅沈仲章
郭浩楠
在“夜光[
阅读全文]
【编者按】摘小系列第二篇“做事”:爹爹帮人的时候,根本没想出名,还逃避出名。因为他讲:“一有名分地位,就麻烦了,我就不能做事了”。现在要记录历史,我有责任讲出来。记录历史当然应该认真,另外我还有私心:要是子女不当心弄错信息,讲过头了,让人家不相信,反而损坏沈仲章的名声。那么宁可按照爹爹本来意愿,勿要对人讲。
沈仲章在武康[
阅读全文]
【编者按】原标题《武康大楼这艘船上,也有一位1900》,豆瓣读书2023.9.14。征得作者同意转发,小有删节。摘:“掸走岁月的灰尘,我看到了他,并不为他的无名而感到惋惜。相反是,有幸识得,一个这么好的人。”
武康大楼这艘船上的沈仲章
小茶
在考古上海老洋房的产权问题时,翻开了《蚌壳与珍珠:上海武康大楼居民口述》。我之前寓居梧桐区,散步经过[
阅读全文]

【编者按】为启下,摘上篇末段:文革后发还抄家物资的单子里,有张纸条上写,有一千多张自灌唱片“还不出”。我勿晓得灌唱片,只晓得我家录音器材相当多。文革前,爹爹会打开橱门,东一样西一样稀奇古怪的设备,弄给我看,讲给我听。可惜我不到十岁,听不大懂。就算当时勉强懂了,也记不牢。
我撥弄過的鋼絲錄音機,要比這架現代化的多。外殼是金屬[
阅读全文]

【编者按】本篇节选第二组问答的第一小部分答言,简单介绍工作(做事)之后,开始讲曾经颇有名气的“沈仲章录音棚”,但没讲完,由下篇继续。上篇“入住”上传后,根据亲友反馈,又作了更正更新,荐再读。
沈仲章在武康大楼(2):做事
陈保平(采访)沈亚明(口述)
第二组问题
能否简单讲讲沈老住在武康大楼时的工作、生活状况?你们[
阅读全文]
【编者2024.2.20补按】本篇又有重要更新。
【原编者按】2021年,沈亚明接受了一个采访。2022年3月4日《解放日报》刊发了经采访者整理的访谈稿件缩减版,完整版见《蚌壳与珍珠:上海武康大楼居民口述》(陈保平、陈丹燕,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征得采访者与口述者同意,本篇从未经整理的2021年访谈纪录底本中,节选三问三答。沈亚明根据沈仲章生前口述,作了更[
阅读全文]
林泉水迹:戴望舒与沈仲章在香港(4)
沈亚明
三、林泉内外数题
问:请读下段摘文,你认为符合实情吗?看来令尊在香港与穆丽娟很熟,他有没有评论过戴望舒和穆丽娟的关系?比如,令尊陪穆丽娟看电影,戴望舒的反应怎么样?
在林泉居时,居延木简运到香港,中央研究院的沈仲章前来香港,主持摄影制版工作。沈仲章为人随和,言谈风趣,风度很好,当时借住[
阅读全文]
林泉水迹:戴望舒与沈仲章在香港(3)
沈亚明
二、《林泉居日记》与沈仲章
问:你能就《林泉居日记》的某些片断,谈谈令尊吗?
答:检索《林泉居日记》,见有七次提到“沈仲章”或“仲章”。戴望舒随手记下的小故事都挺生动,倘若拍摄传记电影选用若干,该是不错的片段,而沈仲章也是一个有趣的配角。不过仅就那七处而言,我补充不了什么,[
阅读全文]
林泉水迹:戴望舒与沈仲章在香港(2)
沈亚明
一、《林泉居日记》编者按(续)
(原问及答言小引附于篇末,答言“信息一”“信息二”见上篇)
信息三:戴望舒的家庭情况
据编者按,“戴望舒夫人穆丽娟于一九四一年冬至后已携女儿朵朵(咏素)回到上海”。
上摘关于穆丽娟回沪时间为“一九四一年冬至后”,恐怕是笔误。简述几条理[
阅读全文]
【摘《新文学史料》2019年第2期“编后记”】值得一提的,《林泉水迹:戴望舒与沈仲章在香港》这篇文章,在写法儿上与学院派“论文腔”迥然有别,像是春三月郊游路上三三两两游人闲逛,或是与友人喝着茶聊天,而其中对于史事梳考却是细致、认真的。
林泉水迹:戴望舒与沈仲章在香港(1)
沈亚明
自从发文介绍与父亲沈仲章相关的史料,便陆续收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