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album/2c/f9/6b/8318eced9745ik5adV7A.jpg)
【1】1931年到1933年这段时间,厄运接连不断地袭来,几乎将外婆逼上绝境。王爷爷去世一年后的1932年,他的哥哥(二爷)也在瘟疫中丧生。二爷一直帮东家做长途贩运的批发生意,所得收入常拿出来贴补外婆这边家用。王爷爷生前,他们兄弟俩在长安县郭杜一带共同购置了田产20亩,交于亲戚耕种。好的年景,能得到些麦子。随着二爷的离世,加上接连几年收成不好,这些钱[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31/1e/69/98f65b192900GalsYjSq.jpg)
【1】
王爷爷是立夏那天去世的,天气渐热,汉中的朋友们先将他的遗体装棺,在一家寺院内停放了半年。于1931年深秋派人将灵柩用骡子驼运回西安,然后由家人接送回渭南老家,办理了隆重的追悼会之后,葬入祖坟。
办完王爷爷的丧事,情绪渐渐平复下来的外婆,作出了一个令众人吃惊的决定:带一直在乡下生活的继子回西安读书!这个当时11岁的孩子就是我的舅舅。[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b9/96/f4/36102bc63385QJVpIjwc.jpg)
【1】外婆与第一任丈夫王爷爷的相识,是通过她女子师范的同窗好友、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王叔振和她的丈夫介绍的。王叔振(原名王淑贞)家是三原县的大户,她们兄妹几人及配偶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与外婆关系密切。大哥王霆轩当过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大嫂梁凤笙,就是前文提到了的,外婆在女模时的管理员;五哥王君毅毕业于北京大学,进步组织共进社的成员,曾任西安[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c8/b9/ba/4b95b7481223EEuVqjxr.jpg)
【1】
外婆生于1905年,阴历3月14日。她聪明好学、才智过人,是来自太姥爷的基因;而历经磨难的太婆则传给了外婆自立好强、乐观自信、坚韧不拔的品德。
外婆名叫吴凌霄,我一直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好:叫着上口,有内涵。想像着这个颇为现代的名字很可能不是出生时的原名,是外婆上学后自己改的。于是特地询问三姨关于名字的出处。还真猜错了,是太姥爷给起的[
阅读全文]
一直觉得自己在味觉方面没什么品位,对入口的东西基本区别不出优劣,所以平时对诸如美食、烟、茶、咖啡等都没有太大的兴趣,对酒也是如此。与亲朋好友聚会,如果谁说:这儿有好酒;我反倒不以为然:一般酒就行,好酒对我来说就是浪费。国内探亲带回来的茅台等好酒,基本都送人了;留下两瓶普通酒,偶尔自斟小酌一杯。餐桌上不得已必须推杯换盏时,首选白酒,[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78/59/1f/257a10a59046BCKyuFxq.jpeg)
【1】
吴家老宅所在街区:书院门,指的是从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的一条步行街,位于南门内东侧。书院门的街名源于它里面的关中书院。这个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其他三个是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的睢阳书院)之一。光绪年间,改建成师范大学堂;民国时改为省立师范学校;现为西安师范学校。外婆家的四合院[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04/53/91/475e019b9639rBQR0Tuc.jpg)
【1】
一直对外婆的过往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她为首的大家庭,于我而言,以一种特有现象存在着。母亲那一辈,兄妹五人:舅舅、大姨、母亲、三姨、四姨。他(她)们间的关系有些复杂:有同父同母,有同父异母,有同母异父,还有既不同父也不同母。我们这一辈,兄弟姐妹22人,我排行16。但家族成员之间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全然没有世俗眼光中,那些因亲疏远近[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d8/f6/81/2595f8ae3239e9Iuxusf.jpg)
(1)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幼儿园排练节目,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当中没有性格内向的女儿。三十多人的班级只挑剩下几个孩子,女儿自然非常沮丧。“找老师说说去吧”,妻同我商量。还没等我们的计划付诸实施,第二天女儿回来时,面色就已经转晴:另外一个班有个节目需要群众演员,她被拉过去补缺。这个节目的编排是这样的: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ed/ce/fd/a39129d521425hXIaEYI.jpeg)
陕西快书【串马甲】
王府上下猜谜忙学渣脑子一团浆
马甲人名咋联系编段快书唱一唱
年复一年又一年暖冬专供猪大肠
云霞自嘲是傻妞洋插队中遇色狼
茱萸好运出国门渣男甜言心荡漾
塞翁失马焉知福江歌人生好风光
居士初次品香蕉浑然不分皮和瓤
意味深长老皮卡迷恋日剧撞门窗
晓青过年忆往事马甲马夹不一样
初登王府蹲马步林子客串花裤狼
[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97/42/e4/b905d8f67564CykwXm37.jpg)
一直觉得自己性格比较内向,虽然私底下能说会道,但上不了台面,人多时基本不吱声。在国内都不愿意抛头露面的自己,稀里糊涂在海外居然上了春晚。
第一次上春晚记得是2007年。那年公司的华人同仁包了一家小餐馆,以聚餐和茶话会的形式庆祝传统佳节。会上以反串舞蹈“北京的金山上”开启了春晚生涯,之后的几年春晚更是‘鸭子上架’,被同事忽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