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尘封家事(五):另类继母/三个妈妈

(2024-06-17 07:04:35) 下一个

【1】

王爷爷是立夏那天去世的,天气渐热,汉中的朋友们先将他的遗体装棺,在一家寺院内停放了半年。于1931年深秋派人将灵柩用骡子驼运回西安,然后由家人接送回渭南老家,办理了隆重的追悼会之后,葬入祖坟。

办完王爷爷的丧事,情绪渐渐平复下来的外婆,作出了一个令众人吃惊的决定:带一直在乡下生活的继子回西安读书!这个当时11岁的孩子就是我的舅舅。舅舅是王爷爷与前妻杨氏的孩子,杨氏在生产不久就病逝了。由于王爷爷长期在外读书工作,孩子交与他的哥嫂(二爷、二婆)抚养。膝下无子嗣的二爷二婆,对舅舅关照有加,视同己出。缺乏母乳滋养的舅舅,小的时候体质很差。当时兵荒马乱的,大家庭的伙食基本是五谷杂粮,灾年甚至是野菜树皮。二爷二婆在全家大锅饭之外,常买些零食,另开小灶,但仍然难补不足,舅舅时常闹病。为此二婆经常东奔西跑,四处求神问医,到城隍庙抽签算命,使用各种偏方:蒸大葱、煮大蒜、吃香灰等等。两位老人如此这般的含辛茹苦,才使孩子羸弱的生命得以延续。

外婆的想法在世俗人的眼里一定不可思议:丈夫新丧,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大姨四岁、母亲只有几个月)寡居,自己的家庭生活料理起来尚困难重重,如何能有精力照顾培养亡夫前房的孩子?况且王爷爷在世的时候,外婆与舅舅只见过一面:1928年6月王爷爷的父亲去世,外婆随王爷爷回乡奔丧。

外婆的这个决定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包括王家人。舅舅本人对此也顾虑重重:自己在乡下有人疼、有人爱;要随生疏的继母去适应新的陌生环境?二婆反对的理由更充分:王家两门就这一根独苗,再过两年就能娶媳妇、传宗接代了,为什么要到西安上学?但外婆态度坚决:11岁的大男孩了,只受过私塾的开蒙教育,还没进过正规学堂,今后如何能立足社会?收拾东西,这次必须跟我回西安!就这样,在做通了各方的工作后,外婆带着舅舅来到了西安。

(外婆、二婆、母亲三兄妹摄于三十年代初)

【2】

已同王爷爷结下深厚感情的太姥爷和太婆,对女婿突然的离世,痛心疾首。尽管起初对女儿揽过养育继子的重任有些担心,但对女婿的思念之情很快转化为对孩子的关爱之心。同舅舅简单交谈之后,不轻易表扬人的太姥爷,对外婆说了四个字:孺子可教!生活上由太婆照料,太姥爷则亲自辅导他临帖练书法,并亲笔赠座右铭: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先,都不是好汉。

舅舅初到西安,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只读过四书五经的他,直接插入西师附小这个洋学堂,很吃力,主要是数学跟不上,但他非常努力。外婆在家亲自辅导他的功课;让大舅爷家的顺时姨姨陪他一道学习,帮助他;在学校嘱咐老师特别关照他。外婆后来对母亲她们姊妹说:你们都要向哥哥学习。那时候我给他补课,他很用功,整天嘴里嘟嘟嘟,念个不停。去西师附小考插班生,直接考上了三年级。

舅舅在西师附小从三年级的下半年开始,到四年级和五年级。六年级新学期尚未开始,外婆就鼓励他,试着去考省二中。结果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这中间舅舅实际上还遭遇了一场大难。他在晚年的回忆文章中是这样写的:

1932年的暑假,我回到乡下。当时渭南流行着可怕的‘虎列拉’瘟疫,王家一门多人病故,包括二伯。我和雪珍姐身染瘟疫以及白喉重病。五妈(王爷爷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五,外婆被称五妈)不顾自己安危,留下年幼的两个妹妹,来到渭南老家,看望二妈和我们,其情意之重、之深,实在难得。当我的病情稍有好转,二妈相信‘西走能避大难’之说,带领我们到泾阳三舅家休养数月。五妈得知,立即来信,责备说:你妈熬娘家,你也跟着熬?还上学不?想想外爷给你写的好汉歌,好男儿应志在四方,为了自己的前途,你必须马上回来。看完信,触动很大,告诉二妈,我要返校。第二天就坐上了回西安的火车。回来后,五妈为我理发、洗澡,领我到粉巷医院,治好了眼病。这才使学业得以继续,随后又加紧追赶,补上了荒废数月的四年级功课。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1934年夏,高小未毕业,就考上了省立西安二中。回头看,如果不是五妈及时挽救,后果难料!

舅舅上省二中的时候,外婆的收入不高,有三个孩子需要抚养,所以平时生活质量比较低。但每次他回来,家里还是会想尽办法换花样、改善伙食。偶尔也会下馆子,让他吃一些好的。

1937年初,外婆受聘当了西安高中的管理员。她鼓励舅舅:西安高中春季也招生,去试试吧。结果初中还没念完的舅舅又是一举中第。外婆高兴地为他准备住校用品:缝制服和大衣,购买新床单和被褥。

【3】

舅舅于1937年4月加入了民先队,10月被安排到安吴堡青训班学习。随后不满17岁的他与几个同学一道,直接奔赴延安。在写给舅舅的信中,外婆还是劝说他能回校继续读书,并随信寄去了西安高中的成绩单。希望王爷爷的三个孩子都能完成高等学业是外婆最大的心愿,为的是告慰王爷爷的在天之灵。当然,舅舅尽管暂时中断了书本知识的学习,但经过社会大学的洗礼,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王爷爷泉下有知,更会感到欣慰的。

后来由于战争,通讯中断,外婆将舅舅的信件密藏在笔筒中,连同他在西安高中留下的被单等物件,保存了十二年,直到西安解放。这期间外婆经常派大姨和母亲去渭南看望二婆。过年了,还要带上礼物去舅舅生母的娘家拜年。开始的几年,还是小学生的两姊妹对这项差事欣然接受;后来长大了,就有点不情不愿了,毕竟乡下的生活还是艰苦。但在外婆的眼中,这些都是必须做的,都是人之常情。二婆曾因生活困难,不得已把土地典当了出去;之后外婆趁法币贬值之机,自己出资为二婆赎回了土地。

舅舅走的那一年,三姨只有一岁,四姨还没出生,她们俩幼年时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个哥哥。49年西安解放,离别12年的舅舅终于回来了,威风凛凛的,后面还跟着一个挎盒子枪的警卫员。外婆激动地说:儿子回来了!

回来后不久,已是西安市公安局治安处处长的舅舅依然遵从母命(外婆和二婆)娶了乡下的媳妇,新房就在外婆的那座四合院内。1959年,在外婆的干部履历表中,家庭成员一栏:大儿王文,西安市委工业部副部长。60年代初,生活困难,舅舅想方设法为外婆祝寿。70年代初,身陷牛棚的舅舅,叮嘱妗子在病重的外婆床前尽孝。

(外婆、二婆、母亲五兄妹及妗子、大姨夫摄于五十年代初)

前不久,我第一次看到了外婆去世三天前自己口述、托人代笔的遗嘱。弥留之际的外婆在遗嘱上还细心地提到,分给舅舅一床被子,以便留宿时用,尽管此时他已是厅级干部;外婆将仅有的一千多元存款,按人头兄妹五个平分。舅舅的那一份,没有给他本人,外婆特别吩咐,留给他的六个孩子。外婆非常喜欢她的这几个孙子孙女,称舅舅妗子培养教育得好,孩子们个个心地善良、知书达理、勤勉上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外婆和第二任丈夫严爷爷名下的四合院被交易,所得款项家人自然遵从外婆的遗愿:严爷爷一半,另一半兄妹五人平分。

2001年春节,母亲、三姨、四姨去给舅舅拜年。临别时,舅舅把她们姊妹叫到近前:先别走,有话对你们说,以后可能没有机会了。然后动情地说:我有三个母亲,生母生我,二妈养我,五妈育我,她们都是我慈爱伟大的母亲。尤其是二妈和五妈,不是亲生,胜过亲生,没有她们历尽千辛万苦,呕心沥血地抚养教育和关怀,就没有今天的我!说着说着,哽咽了,母亲她们几个也不禁潸然泪下。

世间继母继子相处难,外婆与舅舅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子,堪称楷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4)
评论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燕麦禾儿' 的评论 : 外婆确实有格局有见识,但精明谈不上,理财方面不灵,哈哈!
燕麦禾儿 回复 悄悄话 外婆不止是有格局有见识,而且很精明,从"外婆出资为二婆赎回了土地"之事,就可见一斑。如果有机会进入商界,也能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枫雪,请查悄悄话,谢谢。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杜鹃盛开' 的评论 : 多谢杜鹃美言点评鼓励!
外婆确实是我们家族的脊梁!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感动的泪目。你外婆是有大智慧大格局的女人,这类女子世间不多,得之,一个家族之大幸。枫雪写得真好。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多谢花姐一直跟读和金句点评!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棒棒' 的评论 : 多谢小棒棒美言点评鼓励!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不是亲娘胜似亲娘!中国娘的楷模,舅舅有福啊!
小棒棒 回复 悄悄话 看得我热泪盈眶,现在讲格局,外婆的格局得有多大,才会对这个舅舅如此掏心掏肺的好!感人的事,感人的文!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xhy' 的评论 : 家谱文革中遗失了,这些都是根据老人口述整理的。多谢好运顶贴支持!
mxhy 回复 悄悄话 顶风雪兄的家族史系列。历史照片都保存的那么好,真不易啊。你们是有家谱吗?谢谢分享。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是的,外婆这边有许多尘封的故事,过去不甚了解。这次借着帮家人写外婆传记的机会,算是开眼界了。谢谢王妃莅临点评!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你家很热闹,为那一代人留下时代痕迹,非常有趣的回忆录!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博友如此认真地读文、花费宝贵时间大篇幅地留言点评,非常感谢!
您说得对:人间自有真情在,我们也从中得到启示!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这篇文章讲述了外婆和舅舅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母子情。外婆在世俗人眼中的决定是不可思议的,但她坚定地选择抚养舅舅,为他创造了更好的未来。外婆不辞辛劳地教育和关爱舅舅,让他得以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舅舅在生活中也深深感激外婆,他表示自己有三个母亲,生母、继母和外婆,他们的关怀和支持让他成为今天的自己。舅舅的感恩之情让人动容,也展现了外婆作为一个充满爱心和母性的伟大女性。

这篇文章充分展示了家庭中的亲情和关爱,让人感受到了家庭之间的温暖和亲情。外婆和舅舅之间的深厚感情,不仅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在思想和精神上也有所体现。他们之间的故事让人动容,也给人以启发,让我们更加珍惜家人之间的情感和纽带。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多谢亮妈的光临和金句点评!
新周快乐!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多谢水星兄的金句点评!
我也觉得外婆是一个有胆有识、高风亮节的不凡女性!
水星兄的父亲也是1937去的延安啊,向他老人家致敬!不管怎么说,那时奔赴延安的学生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
当时去延安的学生一定要先到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报到。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给水星兄敬茶!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多谢菲儿美言鼓励!
外婆确实心善、有智慧!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多谢暖师姐一直以来的跟读和金句点评!
说实话,写这个系列时,我也时常泪目,外婆的形象在我心中的印记越来越深刻!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枫雪分享外婆与舅舅的故事。刚强睿智的外婆是一大家人的主心骨,佩服佩服!舅舅也是没有辜负继母的栽培,成家立业,事业生活都让外婆欣慰。真是难得啊!问好枫雪,新周快乐!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外婆真是一个有胆有识高风亮节的伟人,太值得人敬佩了!勇救王爷爷,力助非亲生的舅舅,智慧超群,勇气过人,一人扛起全家的命运,堪称英雄!我父亲也是1937年的武汉高中生,与枫雪兄舅舅一样奔赴延安,还路过了西安。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先与暖冬挤沙发!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1

真是泪目,外婆真是有爱又有智慧,让人敬佩!赞枫雪感人的好文!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读到最后泪目了。舅舅的那番话发自肺腑!
我想,外婆当年决定把舅舅带回西安,一是出于对王爷爷的爱,二是她的胆识,眼界,格局,一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她尚如此,还有她对二妈家的厚待,都再次证明她的有情有义。枫兄笔下的外婆让人敬佩,家族的故事让人动容!
登录后才可评论.